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7月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2-07-3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瓷之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当前,审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陶瓷文化建设和趋势特点,并进一步明确陶瓷文化工作者在引领、推动陶瓷文化发展新常态中的任务,对于繁荣发展陶瓷文化事业、加快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以陶瓷文化名片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经济的动态发展,催生陶瓷文化建设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征。陶瓷文化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后对陶瓷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战略应对。陶瓷文化的新常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在新的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陶瓷文化消费需求将迎来多个层面的集中释放,“陶瓷文化+”将是未来发展的特色,其服务方式、内容、途径、渠道也将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陶瓷文化的新常态与社会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

    在新常态中,陶瓷文化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量”变,具体表现为消费、产业、基础环境设施等发展速度、规模的变化;二是“质”变,更多地强调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现阶段,陶瓷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陶瓷文化交流呈现日益扩大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我国陶瓷文化产业从业者积极性高,陶瓷文化业态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同时,随着我国陶瓷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陶瓷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会成为一个新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明显,而陶瓷文化的地位与“纽带”作用也会更为凸显,陶瓷文化融合发展必然成为主流趋势。

    陶瓷文化的与时俱进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目前,我国陶瓷文化领域迎来春天,陶瓷艺术创作、陶瓷产品设计、陶瓷文化服务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陶瓷文化的构建与完善将是一种常态,其发展方向稳定,质量得到提高、效益得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我国陶瓷文化进入新常态,迎来新机遇。同时,陶瓷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门槛和显著的规模效应,现代陶瓷文化产业的规模趋向于两种方式,即大资本和大融合的方式、个性化和小型化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求与陶瓷市场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的杠杆效应,促进陶瓷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对接。从市场需求的观点来看,尽管传统陶瓷行业比较饱和,但是由于基础环境设施的互联和新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需要加速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陶瓷市场环境,因此,全面推动我国陶瓷文化新常态也是新挑战。

    总之,陶瓷文化新常态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巨大挑战。面对新变化和新趋势,陶瓷文化工作者要保持初心使命,遵循陶瓷文化发展的根本规律,深度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陶瓷文化需求,主动适应、引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新常态。

    (摘编自赵昕《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的思考》)

    材料二:

    陶瓷工艺传承的方式见证了世事变迁,而传承什么、为何传承则更显所属时代的风土人情。今人对于传承,尤其在艺术方面,往往会将其与发展、创新联系起来,以表明事物的可持续性。然而,有学者认为“传承”应分开释义,承在前而传在后,所谓承前启后。但不论前后占位,“传”或者“承”都有其继承、选择与开拓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它们。

    随着工业的发展,陶瓷工业产品走进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工业陶瓷加工的严格、精准,主要表现的是物理实用与数字性,在某种层面上存在看机械的冷漠感,与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相比,缺少应有的人情味。故而今天的人们,仍然愿意选择更为怀旧的传统陶瓷器具,因为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有不少人议论,传承是否应摒弃落后的部分?对此,有学者认为:“从工艺美术发展史来认识,陶瓷传统工艺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存在技术方式的差别。”的确,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泥条盘筑成型方法至今仍然沿用,并被众多陶艺家所接受,其原因即是,这种比较简便而且容易掌握的方法,对许多造型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并无滞后之感。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与技艺方法,便是传统陶瓷工艺传承的意义所在,体现了为何而“承”与“承”什么。传承本身有着流传、发展的含义,“传”又该作何理解呢?实际上,二者并无具体分界,并伴随而生、相互促进,“承”的具象或抽象的精神内核,同样也是“传”的内容与意义。传、承,不是简单地取消,也不是完全照搬,更不是不同领域间生硬地移植。保护、研究、吸收、创新,围绕着传承的课题,永远存在诸多疑虑与思考。

    陶瓷在发展史中,传承技艺尤为重要,其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而传什么与承什么都曾考验着后辈,传与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区分,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当代的陶瓷艺术品实践中,应当明白工艺的可贵与其选择性。我们传承下来的,应当像泥条盘筑一般隽永而富有生命力,无关时间远近。

    (摘编自刘晓华《略谈陶瓷工艺传与承的辩证关系》)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文化的新常态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又与社会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B . 在新常态中,陶瓷文化既有“质”变,也有“量”变,而前者具体表现为消费、产业、基础环境设施等发展速度、规模的变化。 C . 陶瓷工艺传承的方式见证了世事变迁,传承什么、为何传承更显所属时代的风土人情,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传”与“承”。 D . 传统陶瓷工艺传承的意义在于通过陶瓷器物传承人文精神与技艺方法;“传”“承”应摒弃简单地取消、完全照搬和生硬移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瓷文化须与时俱进,说到底,这也是全面推动我国陶瓷文化新常态面临的新挑战。 B . 对传统陶瓷工艺既要“承”其具象的精神内核,更要“传”其抽象的内容与意义。 C . 对于陶瓷传统工艺的传承,我们应有一个共识:留住隽永而且富有生命力的工艺。 D . 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题都与中国陶瓷有关,但主要论点与论证的侧重点均不相同。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 .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呈现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趋势。 C .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巨大挑战。 D .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值得审视,需要引领和推动。
    4. (4) 有学者认为“从工艺美术发展史来认识,陶瓷传统工艺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存在技术方式的差别”。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5. (5) 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工作者应如何发扬光大陶瓷文化。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归蛋

    刘向阳

    卢进良的身影一出现,一抹红晕就在盛以芳脸上荡漾开去。

    “鸡蛋哦,乡里土鸡蛋哦。”卢进良的吆喝与河面的晨雾一样柔柔绵绵,盛以芳忍不住要多看一眼。雾霭散去,来自四面八方的鸡蛋担子摩肩接踵,赶趟似的涌入潭市老街,场面蔚为壮观。

    老街临河,接湘棋公路拐入,一条青石板路横贯东西。街尾拱出一座小山,山上有观音庙和抗日阵亡英雄纪念碑,附近有卫生院、招待所,有闻名全国的蛋品市场。盛以芳家距市场不远,破墙开一小门,挂彩篷布,垂白帘子,摆一玻璃柜,卖烟酒日杂。另架煤炉,搁口铁锅,放入当归等药材与鸡蛋一起煮熟,名曰“当归蛋”,香气弥漫街道上空。

    盛以芳的爷爷以前开药铺,四五年被日本鬼子烧掉了门面;父亲老盛当过“赤脚医生”,如今干贩卖鸡蛋的营生。老盛每日穿梭在汗流浃背的人群中,这里嗅一嗅,那里摸一摸,低价收购散户的鸡蛋,挑到火车站,赶下午五时许的绿皮火车,销往湘潭、株洲各大百货商场。

    卢进良细手长脚,每次经过小店时,总要瞄几眼盛以芳——她五官俊俏,发往后梳,手里织着毛衣。他找机会搭讪,笑着问吃当归蛋的好处,她红着脸说是祖传的手艺,补身子呗,然后羞羞地低下头去。老盛跟卢进良做生意,卢进良很少还价,还殷勤送到火车站,不计报酬。老盛暗中观察,心里甚喜,对独生女儿的婚事有了底。而盛以芳呢,只要卢进良上街,心就小鹿般乱撞,若非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疾,说不定早已扑进他怀里。

    ……

    他们在潭市老街举办婚礼,烟花爆竹响彻云霄。老盛教卢进良选鸡蛋,砍价格,挤火车。每天只有一趟车,提前备好货,车未停稳,人就得跟着跑。火车停了,车厢里、站台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脑袋,车门根本进不了,须以最快速度爬窗户。老盛背驼个矮,卢进良有身高的优势,泥鳅一样钻窗而入,把住车门,命帮工快速挑担上车,一筐一筐地塞进座椅下面。

    他们育有一女,盛以芳看店,卢进良接掌生意,送孩子上学交给老盛。卢进良慢慢摸出了鸡蛋生意的门道,自己不动手,雇人挑担、上车、送货,他提着黑皮包收款,头发油光可鉴,派头十足。销售不只在株洲、湘潭,还辐射娄底、怀化,时常在外逗留,少则十日,多则月余。盛以芳问他为何不归家,卢进良撇撇嘴,等着收货款呗。

    蛋品市场红火了好些年,随着劳动力流失、饲料养鸡业崛起,渐渐失去其功效,不再喧嚣热闹。盛以芳的店铺勉强维持,“当归蛋”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终于有一天,卢进良摊牌了,他在长沙找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盛以芳搂着女儿,几欲晕倒。

    卢进良递给盛以芳一沓钞票,她打落在地。老盛一下衰老了许多,头发全白了。他常去火车站张望,多了好几股铁道,慢车已停运,快车飞速驰过,像一阵风。某日到观音庙烧香,失足跌落河中,淹死了。

    老街拓宽改造,新开了网吧、游戏厅、美容馆。盛以芳带着女儿,守着小店,每当有人经过,就清清嗓子喊:“当——归——蛋哦,热乎乎的当——归——蛋哦!”

    街面再无往昔繁华,光顾小店者寥寥无几。好在女儿争气,小升初考进了城里。学校面临涟水河,盛以芳租一间便宜房子,蹬一辆踏板三轮车,行遍三街九巷十八弄,叫卖稀粥、馒头、当归蛋,风雨无阻。一晃六年过去,女儿高中毕业,考上了长沙的一所大学,盛以芳黝黑的脸上溢满了笑。

    盛以芳回到潭市,上观音庙磕头许愿,到河边远眺鸥鹭闲立,日子波澜不惊。四年后,平静的生活又被打破,女儿的决定给了盛以芳当头棒喝,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新冠疫情解封后,许久没回家的女儿毫无征兆地告诉盛以芳,大学四年都是父亲卢进良资助她完成学业的,卢进良给她买了房子,配了小车,她要去卢进良的企业实习、工作,不再回潭市小镇了。

    盛以芳不认识似的瞪着女儿,嘴唇翕动着:“你,你……”扭头已泪如雨下。她后悔当初未阻止女儿填报长沙的学校,但她知道,即便是其他城市,他也会联系女儿的,毕竟他条件优渥,能给女儿更好的前程。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盛以芳擦干泪水,一脸云淡风轻。她拢了拢头发,推着三轮车,按下开关,小喇叭里立马传出她清脆的声音:

    “当——归——蛋哦,热乎乎的当——归——蛋哦!”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特定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街尾小山上的抗日阵亡英雄纪念碑和观音庙,说明潭市是个英雄的城市,也是个迷信盛行的所在;后者是盛以芳父亲死亡悲剧的主因。 B . 小说中卢进良对盛以芳始则心有所爱主动接近;继则勤勉大方投老盛所好;婚后潜心于生意,渐渐疏远盛以芳直至离婚,心路历程清晰可见。 C . 小说中“老盛一下衰老了许多,头发全白了”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女儿婚变给老盛巨大的精神打击,凸显了他对女儿及家庭未来生活的担心。 D . 小说中盛以芳的女儿作为次要人物,其形象特征并不十分鲜明,但不可或缺:她是盛以芳离婚后人生的重要寄托,其经历也推动着情节发展。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插入了盛以芳的爷爷和父亲老盛过去的人生经历,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小说的底蕴,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张力。 B . 小说极富生活气息:蔚为壮观的蛋品市场如在眼前,“当归蛋”弥漫的香气如在鼻翼,盛以芳吆喝声“当——归——蛋哦……”如在耳畔。 C . 小说长于细节刻画,画横线的句子中“瞪”的眼神,突出盛以芳的意外与震惊;“你,你……”的话语巧用留白艺术,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D . 小说中卢进良当初不嫌弃盛以芳身体残疾娶她为妻,离婚时还要给妻子一笔钱,关心女儿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是个有情义和责任感的男人。
    3. (3) 海明威说:“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请结合文中盛以芳的故事,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白居易作诗讲究开篇“标其目”,今人也认为好的标题如同文章的“眼睛”。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小说取名“当归蛋”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 , 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糸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呑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 , 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B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C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岀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D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限,文中指屏障、险阻;与“严限追比”“越长城之限”中的“限”均不相同。 B . 文章,文中指国家的法令、礼乐制度;今通称独立成篇、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C . 溢,通“镒”,与“锱”“铢”“寻”等均为古代重量单位,只是所指重量不等。 D .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 . 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 C . 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相,合纵而抗秦。 D . 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家形象跃然纸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②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5. (5) 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梅雨

    杜甫

    南京犀浦道 , 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范成大《吴船录》我:“蜀无梅雨,子美熟梅时经行,偶值雨耳。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②犀浦道,属成都府,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两句点明作者的经行之处、时间及天气情况,既点了题,同时,也引出下文对蜀中“梅雨”景色的描写。 B . 颔联描写蜀中四月“梅雨”景象:细雨“冥冥”、江水“湛湛”;一“来”一“去”,迅捷轻快而自如。 C . 颈联侧面描写细雨,突出连绵细雨带来的结果——卷走并打湿屋顶的茅草,山间云雾弥漫,狂放中显静柔。 D . 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风景,壮美纤丽互见,宏观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意境壮阔浩渺。
    2. (2) 本诗与《春夜喜雨》同为诗人写雨的名篇,而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加以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张桂梅在“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离骚》中的名句“”。
    2. (2) 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是“”,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 (3) 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技能人才往往聚焦于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在聚光灯下,但是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       , 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技术工人就能成为一个领域       的人才,打造自己在职场上的稀缺性,让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并提升一个领域的技术水准。

    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既要依靠技术工人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培养。“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从技术工人自身而言,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只要具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就能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政府部门应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强国建设,“匠心”铸就。从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到精确到毫米级的工艺,小环节里有大学问,也能做出大成果。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复句改为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进入夏季后,很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感觉日子好过多了,鼻子痒、打喷嚏等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了。但有些人的过敏症状却没有好转,因为       , 而与紧张、压力等不良情绪有关。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情绪性过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情绪性过敏?      

    情绪性过敏是一种心身疾病,和压力、情绪密切相关。情绪的剧烈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皮肤像心理的“压力探测器”,压力陡然增加或反复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荨麻疹、皮炎等过敏症状。在心理机制上,情绪性过敏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是外部环境给人心理带来伤害的结果。情绪性过敏又或与体质、性格有关,过敏体质即遗传因素是导致过敏的内因。除此之外,患者过往的生活经历也可能诱发情绪性过敏。

               , 往往难以治愈情绪性过敏,“心病”还需“心药”医。要想克服情绪性过敏,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感知、控制自身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性过敏患者平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远离过敏原。同时,还应尽量让自己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张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B . “心病”还需“心药”医,要想克服情绪性过敏,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宏伟蓝图。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文学家纪昀在其微型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当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认为做人要“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而雷锋同志却说:“我是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党叫干啥就干啥。”

    这些话语单独看来,都很有道理,能启人深思;而合起来看,内涵似乎并不一致,甚至有矛盾之处,令人费解。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