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

更新时间:2022-07-18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古代,城市因暴雨积水导致的内涝现象并不鲜见。以中国古代都城为例,唐长安城曾因暴雨或久雨而陷于涝灾之中,《旧唐书·五行志》载,开元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夜暴雨”,使“京城兴道坊一夜陷为池”。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也常积水为灾,仅《宋史·五行志》中便有数条明确为内涝的记载,如淳化四年七月“京师大雨,十昼夜不止,朱雀、崇明门外积水尤甚,军营、庐舍多坏”。

    除了前述暴雨积水导致的城市内涝外,洪水倒灌城市也是导致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相对洪水灌城而言,暴雨积水导致的内涝,在古代城市内涝中所占比重远比洪水灌城低。在文献记载中,关于“(江)河水涨溢”“大水入城”“水入州郭”“水溢入城”“洪水泛城”的记载远比城内暴雨积水的记载多,而暴雨积水的记载反倒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文献记载本身的取舍,对于易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的洪水灌城更加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可更好应对多数情况下因暴雨导致的积水,使因此导致的城市内涝出现的频率更低,程度较轻。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组成,通过疏导与调蓄的方式疏解内涝。

    城内沟渠大致可分为明渠与暗沟,又可分成天然沟整和人工管渠道。中国古代城市很早便开始运用沟渠疏排城内积水,在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中都发现了较完整的沟渠排水系统。学界一般认为,西周至战国时期,城市沟渠排水系统已经较为完善。沟渠排水思想得到运用,在《管子》中就有“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的总结。中国历代都城都有系统的沟渠网络,汉长安城大道旁皆有沟渠,环绕城市的城墙底部有城内向城外排水的圆形陶管道。唐长安城大部分街道两侧都有挖土而成的明沟,宽度在2.5米以上,口宽底窄,以便排水。古代城市中大量的人工管渠道和天然沟坚成为排泄内涝的重要通道。

    城市水系也是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天然水系,也包括人工运河、护城河等,其不仅有疏导内涝的作用,还兼具调蓄功能。古人对城内湖泊、壕池与河流等的疏导与调蓄功能很早便形成清晰的认识,如《汉书·沟渔志》中就有“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的记载。据研究,北宋至明清时,古人对城市水系排涝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认为“城市水系乃是城市之血脉”。城市水系在疏排内涝的作用上较为明显。

    此外,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的运用亦是疏排积水的重要方式。北宋时,东京城汴河上设置有泄水斗门,通过斗门启闭节制水流,如王士俊《汴城开渠泼壕记》中所言“水门启闭,各有宣节”。透水型地面的运用亦是中国古人防涝的经验总结。清代紫禁城内路面铺设的是透水砖,雨水可透过砖缝渗入地下,而不是淤积于路面。实地考察表明,中国古代小城镇街道有的完全是天然泥路,有的虽然铺石块,但其间的缝隙并不勾浆,这都能使雨水自然渗透。

    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如排水系统便是排涝系统,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现代;都城与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等。但总体上来说,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泼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较好地疏导内涝。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当遭遇极端天气或者长期大面积降雨时,这些措施则往往难以保证效果,这也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仍不时出现内涝甚至严重涝灾的原因。

    (选自《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城市内涝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有洪水倒灌和暴雨积水,前者所占比重远比后者要低。 B . 据研究,唐代时,古人对城市水系排涝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认为“城市水系乃是城市之血脉”。 C . 城内沟渠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之一,中国古代城市很早便开始运用沟渠疏排城内积水。 D . 中国古代小城镇街道完全是天然泥路,这样能使雨水自然渗透,有利于疏排积水。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引用大量文献资料,来阐述“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这一话题,真实而有说服力。 B . 文中用王士俊《汴城开渠渗壕记》的相关记载,来论证透水型地面的运用是疏排积水的重要方式。 C . 文章从古代城市内涝说起,引出古代城市内涝的治理,进而对古代的排水系统依次进行了分析。 D . 文章既肯定了古代人们治理城市内涝的可取之处,也指出了其中值得反思的地方,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由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组成,用蔬导与调蓄的方式疏解内涝。 B . 学界一般认为,西周至战国时期,城市沟渠排水系统已经较为完善。在《管子》中就有介绍沟渠排水思想得到运用的内容。 C . 城市水系作为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天然水系和人工水系,其不仅可以疏导内涝,还具有调蓄作用。 D . 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泼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排水系统的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很好地疏导各种内涝。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餐饮粮食浪费现象有多严重?

    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曾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另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估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饥饿人口将在今年增长82%,达到2.7亿人,20亿人无法稳定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

    中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供给看,进口方面,在新冠疫情与东非煌灾的叠加冲击之下,许多农业生产大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自给方面,南方遭遇特大洪灾侵袭,部分农田减产甚至绝收。从粮食需求端看,疫情过后,人们将更加注重安全、健康、绿色、生态、智能的餐饮消费,许多好的消费方式被重新认识,分餐制、公筷、小份菜、称重套餐等新的消费方式开始流行起来,推动粮食节约意识再次兴起,大众餐饮消费也将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方向升级发展。

    (摘编自《一年浪费粮食千万吨,仍有3亿隐性饥饿人口,如何才能端好“中国碗”?》,有删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但是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储存、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浪费。在收割环节,一些尚未实现机械化收割的地方因为收割能力不足,逢雨天谷物发芽霉变时常发生;农户因为储粮方法落后导致每年粮食损失率高达8%;在运输环节,物流设施和方式比较落后,抛撒遗留损失粮食150亿斤;在加工环节,过度追求精、细、白,导致企业过度加工,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

    紧平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基本态势,稳定粮食供给水平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期艰巨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大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

    (摘编自《连年丰收仍要倡导节约粮食》)

    材料三: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但是,一些地方的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多管齐下,采取更有力的举指,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加强餐饮节约宣传教育。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抵制餐饮浪费。

    加强不良消费习惯改变。大力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大力开展“光盘行动”。餐饮企业在提供宴席服务时,要科学设计菜单或套餐,合理安排宴席流程和餐台数量,切实提升餐品和服务质量,引导顾客理性订餐、合理消费。

    加强餐饮法规制度约束。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严明的法规制度是制止餐饮浪费的根本之策。加强立法约束,以法规形式规范餐饮消费行为。

    加强餐饮消费督促检查。各地要做好对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的指导工作,建立督导、检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和考核工作力度,深入餐饮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和督导,确保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摘编自《多管齐下,有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餐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测算,在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 B . 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今年,在新冠疫情、东非煌灾以及南方洪灾的影响下,粮食供求比以往年份都要更加紧张。 C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狠抓粮食生产,又要大力减少粮食产后的损失和浪费。 D . 只要我们多管齐下,加强节约教育,改变消费习惯,进行立法约束,加大督查力度,就能制止餐饮浪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介绍当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粮食损失和浪费的问题,材料三侧重介绍解决粮食浪费问题要采取的措施。 B . 粮食的收割、储运和加工等环节构成了漫长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造成粮食浪费的因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C .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安全、健康、绿色、生态、智能的餐饮消费,大众餐饮消费已经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方向升级发展。 D .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浪费粮食都是极其不应该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3. (3) 解决粮食浪费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少安和秀莲坐在烂席片炕上吃白面片的时候,他父亲正坐在金俊海家的椅子上,心事重重地抽着早烟。

    他是为儿子的婚事,来向金俊海家开口借钱的。

    当少安把秀莲带回家门时,孙玉厚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啊呀,他的儿子有媳妇了!他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少安带回的这女娃娃又体面又精明,真是打上灯笼都找不见的好人材,而且连一个财礼钱也不要!

    结婚的事,使高兴得晕晕乎乎的孙玉厚脑子凉了下来。结婚就得花钱!可他手上没几个钱,尽管人家女方不要财礼,但他不能连几身衣服都不给人家娃娃缝。再说,他也不能悄无声息地给少安娶媳妇。就是拼着老命,也不能让世人笑话!要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可是,办喜事少说也得借二百元。这样一笔数字不小的钱,他向谁去借呢?

    昨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和少安妈几乎一夜没合眼。老两口高兴一阵,又忧愁一阵。他们约摸全村大概有几户人家能有这笔钱。书记田福堂不好开口。大队会计田海民也能拿得出来,但海民媳妇银花连公公田万有都不肯给借钱。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老两口算来算去,最后一致认为:只能向金俊海家借这笔钱。但开口向人家借这么多的钱,而且不能肯定什么时候还人家……真难开口啊!

    现在,孙玉厚坐在金俊海家的椅子上,一边抽旱烟,一边忍不住打着哈欠,等着俊海两口子回家来。他想了半天,准备拐弯抹角地开口向俊海借钱,但又觉得没必要,弯拐来拐去,最后还不是向人家借钱吗?

    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端:十五年前,他为弟弟的婚事,就是这样难肠地到别人门上去借钱。十五年后的今天,他又为儿子的婚事来向别人借钱了,庄稼人的生活啊,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改变呢?

    唉,如果就按现在这样一村人在一个锅里搅稠稀,这光景还会一年不如一年的!庄稼人现在谁有心劲受苦?反正一天把工分混上就行了——因为你就是挣命劳动,到头来还不是和耍奸溜滑的人一样分粮分红吗?谁愿意再当这号瓷脑?

    不一刻,金俊海夫妇把汽车上的东西搬回家来,搁在旁边窑里,就赶忙过他这边来了。俊海很快给他递上一根纸烟。玉厚推让着说:“纸烟抽不惯,一抽就咳嗽。”

    “我刚听秀她妈说,少安从山西找了个媳妇?”司机金俊海把工作服脱下,放在炕边上,挽起袖子一边洗手,一边先提起了少安的亲事。

    正好!玉厚赶紧说:“就是的!是他二妈娘家门上的。好女娃娃。”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俊海用毛巾把手擦干,坐在他旁边,把金波妈端上来的茶水往他面前挪了挪,说:“玉厚哥,你喝水!”

    “我不渴……女方提出春节就过门哩。”

    “那你还得简单过个事哩!我在路上和秀她妈还说起少安结婚的事。估计要办事,你们现在手头比较紧张。你看需要不需要钱?需要的话,你就开口,我家里能拿出来哩!”孙玉厚一下子对俊海夫妻俩能这么入微地体谅人的困难,感动得眼图都红了。他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想不到你也正回来了。还没等我开口,你们就先说这话……唉,我麻烦你们太多了,歪好开不了这口……”

    金波他妈在旁边说:“这有个什么哩!你们一家人一年为我们出多少力气呢!俊海在门外,没有你们一家人帮扶,山里分下一把柴草我都拿不回来……”

    “玉厚哥,你就不要难为情!你看得多少钱?三百元够不够?”金俊海问他。

    “用不了那么多!”孙玉厚说,“约摸二百来块就差不多了……”

    俊海马上对爱人说:“你去给玉厚哥拿二百块钱来。”金波他妈很快就到另一孔窑里拿钱去了。

    孙玉厚把这卷钱装进自己的衣袋里,正准备走,见大队副书记金俊山进了门。

    金俊山和金俊海是叔伯兄弟,俊海每次回家来,俊山都要来看他。“我看见公路上的汽车,就知道你回来了。”俊山进门后对俊海说。

    “我顺路回家,明天就要去包头拉货。”

    “孙大哥你也来了?”金俊山扭头和孙玉厚打招呼,“听说少安找了个好媳妇,春节就准备结婚呀?”

    孙玉厚说:“就是的。”

    金俊海突然开口对金俊山说:“哥,你家里有没有一点余粮?”

    金俊山奇怪地问:“怎?是不是你要粮食?有哩!要多少?”金俊海说:“我不要。你要是有余粮的话,能不能给玉厚哥借上一点,他要给少安办事,缺一点细粮。”

    孙玉厚没想到好心的俊海又替他开口向金俊山借粮,就急忙说:“不要为难俊山!他也不宽裕,我再想别的办法!”

    金俊山是个精人,他决不会把话头收回,立刻对孙玉厚说:“看孙大哥说的!俊海开口和你开口一样!你看你需要点什么粮?”金俊海把金俊山逼住了,他不得不如此对孙玉厚表态。而现在孙玉厚反而又被金俊山逼住了,看来也不得不向他借粮了——他要是不借,反倒又伤了金俊山的脸。

    他只好回答金俊山说:“待客只吃两顿饭,一顿恰铬,一顿油糕;大概得二斗芥麦,二斗软糜子……”

    “没问题!罢了你叫少安来我家里盘!”金俊山慷慨地说。

    当孙玉厚出了金俊海家的门往回走的时候,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现在好了,钱也有了,粮也有了。过两天就让少安带着秀莲,到县城去给她扯几身时新衣裳!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减)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一部分小说以孙玉厚的心情开篇、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同时中间部分又穿插大量的心理描写,使小说充满内在的张力。 B . 小说刻画人物并不脸谱化,描写金俊山的文字不多,但是通过他被逼借粮却表现得非常干脆大度的细节,将其精明凸显得淋漓尽致。 C . 从孙玉厚时隔十五年前后两次为弟弟为儿子结婚向人借钱的经历可以看出,很多庄稼人的生活多年陷于贫困。 D . 小说运用对比,一边是孙玉厚反复地感叹借钱难,一边是金俊海主动痛快地将钱借给他,说明了孙玉厚对金俊海的了解还有待继续深入。
    2. (2) 文中的孙玉厚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3. (3) 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备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之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等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

    (节选自《资治通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B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C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D .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食客,意同“门客”,指的是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谋划、奔走效力的人。 B . 合从,即“合纵”,是战国时秦东方的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秦国的一种战略。 C . 汤,即成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任用伊尹为相,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 D . 社稷,“社”“稷”分别是土神和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毛遂抓住时机,积极自我推荐。平原君欲带门下食客二十人使楚,经过挑选有十九人入选,还缺一人,于是毛遂趁此时机积极推荐自己。 B . 毛遂有礼有节,说服平原君接受他前往楚国。毛遂以“处囊中”喻被重用的机会,认为自己只是缺少机会,平原君非常欣赏他,同意他去楚国。 C . 毛遂胆识超人,成功说楚合纵。平原君与楚王谈判陷入僵持之时,毛遂挺身而出,说服了楚王与赵国结盟,回到赵国后毛遂被奉为上客。 D . 毛遂性情耿直,大胆减否同挤。毛遂自荐,同行的人都嘲笑他;当毛遂说服楚王后,他评价同行者不过是碌碌无为之辈,只能因人成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蚕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②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確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称③,前村酒可赊。

    【注释】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i):用来春米谷的器具。③稔(ren):庄稼成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风光的描绘。 B . 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日图景。 C . 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说近年以来收成不错,体现了农人对生活的满足。 D . 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欣喜之情。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告诫世人,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才能智慧明达。
    2. (2) 杜甫《登高》中的“”和白居易《昆琶行》中的“ “都是用猿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3. (3)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不能草率北伐抗金,否则最终可能会像宋文帝刘义隆一样,虽有““之雄心,最后却只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乡村堪称藏龙卧虎,哪一个村庄找不出几个______________的篾匠呢?他们用一双巧手,用竹子编了数不清的器血用具。我们村的其中一个篾匠,手艺远近闻名,浑号名为“黑脸神”。黑脸神不是好打交道的匠人,却因他编篾活时“下手如有神”,小孩子们忍着可能被他呵骂甚至赶出门外的危险,也要挤到院子里看他的篾活。

    篾匠黑脸神和竹子一挨近,眼中便只有竹。除非院里太吵闹喧嚣,_______,他一律_________。篾匠顺着竹节,将竹子砍成一段一段的,( ),使原本粗大的竹管,变成了数十根青竹条。

    这种破篾是精细的手工艺术,也十分考究篾匠的功夫,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笼器的精细。黑脸神当年学徒,过的第一关也是破篾。师傅送他一把专用的小笼刀,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_______________,双手累累叠加的新旧伤痕和茧疤,便知篾刀给他的双手留下多少痛楚的记忆,才拥有了让各种竹器俯首称臣的技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眼疾手快   沸沸扬扬  置若罔闻   举足轻重 B . 心灵手巧   沸反盈天  置若罔闻   举重若轻 C . 心灵手巧   沸沸扬扬  充耳不闻   举足轻重 D . 眼疾手快   沸反盈天  充耳不闻    举重若轻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脚边的竹管被利落干脆地一分为二,反复多次 B . 把脚边的竹管利落干脆地一分为二,反复多次 C . 把脚边的竹管,反复多次,利落干脆地一分为二 D . 脚边的竹管被反复多次地一分为二,利落干脆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种破篾是精细的手工艺术,也十分考核篾篾匠的功夫,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篾器的精细。 B . 这种破篾是精细的手工艺术,也十分考评篾匠的功夫,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篾器的精细程度。 C . 这种破篾是精细的手工艺术,也十分考验篾匠的功夫,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篾器的精细程度。 D . 这种破篾是精细的手工艺术,也十分考究篾匠的功夫,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篾器是否精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各类消毒剂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颇。不过,很多人都有一个关于酒精的认知误区,那就是“酒精浓度越高,①____________“。其实,消毒用的酒精浓度应该在70%~75%之间,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酒精向病原体内部渗透,达不到消毒作用。

    酒精②____________,而且在浓度为60%~80%时,这种渗透作用最好,可以进入病原体体内,破坏病原体的完整性,导致病原体裂解。但是,当浓度达到90%时,酒精会使病原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较快凝固,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阻碍酒精进入微生物内部。

    需要强调一点,绝大多数白酒的酒精浓度在20%~65%,而用于消毒用的医用酒精推荐浓度是70%~75%。白酒达不到医用酒精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酒可以用作消毒的应急处理。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第一段、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学生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学生默然。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