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b ></b>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在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从网络电商的购书促销,到书店出版社组织的读者见面会,再到互联网阅读平台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图书漂流、知识竞赛, 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节日的一大意义在于营造仪式感,提供一个审视生活、反思自我的难得契机。一年一度的读书日,关键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平日的阅读习惯。你有多久没坚持读完一本书?你是否常常买书而不看书?你是否还会郑重地读一本专业书籍?

    弄清“什么是书”,或许是更好开启阅读的前提。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从载体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从形态看,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后,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从感官看,有人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阅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方面,科技赋能,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 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生活里,人们试图通过轻阅读、全程化阅读等方式为读书留下一席之地。的确,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紧迫性并未减弱,唯有不断阅读才能更新知识,赶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从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参与在线课程、网络讲座、有声图书馆也是一种读书,知人论世、读无字之书又何尝不是一种阅读。2021 年,《论语》在阅文平台上阅读人次达3000 万,超八成的读者年龄在 30 岁以下。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更加关注知识的获取方式及内容。

    读书即学习。有声书未必没有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即便如短视频里也未必没有鲜为人知的世界。学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该如何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奇闻异事,忙时可供消闲;新闻资讯,了解时事热点;工作指南,掌握一技之长;历史文化,磨炼思考能力;人生智慧,破解成长难题……身处现代社会的复杂个体,往往拥有多重身份、肩负多重使命,似乎每一类知识都有独特的价值。如何在有效时间里让学习更有意义, 是每个人必须回答的考题。

    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积累始终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刻苦永远关键。无论是书本、杂志,还是音频、影像,抑或是论道、问学,只要深入人心、启迪思考,就不失为好的阅读。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拓展思想的深度、挖掘人生的厚度,这应当成为世界读书日给我们的启示。

    (人民网《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有删改)

    材料二:

    ①4 月 23 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悟。“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历经艰苦的跋涉和探索,最终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言词朴素,满含哲理,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真知、悟真谛,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④读书应重高格调。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蟫(yín,一种虫子),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诗人老年耽于读书,对于涉及名节操守的内容格外看重。作者的襟怀情操,从其读书情趣可见。读高格调的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教诲,用意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 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今天我们的阅读途径更加丰富多元。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稠粥不继的艰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勤奋努力地读书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中国作家网《沉醉纸墨书香,阅读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深入人心、启迪思考,才是好的阅读。 B . 学习规律没有随着学习载体、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改变而改变。 C . 有声书未必没有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所以短视频里也未必没有鲜为人知的世界。 D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都在劝人奋进,不可懈怠光阴。
    2. (2) 下列对材料一中阅读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的形式多样化,阅读方式亦可多样化。 B . 在纸质书中品味墨香安然,在电子书里领略屏上便捷。 C . 在文山书海中研究大部头著作,在快餐文化中拾取碎片化知识。 D . 耳聋之人只接受看书、读书,目盲之人则选择听有声书。
    3. (3) 下列诗句不能作为材料二观点印证材料的一项是(    )
      A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 .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C .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D . 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4. (4) 梳理材料二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5. (5)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读书的启示?
  • 2.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

    “五一”(事变)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 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沙子飞扬,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传来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 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 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 心脏一收缩,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那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小坝爬上岸来的。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展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文本二:

    她们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荷花淀》节选)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 . 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 “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 . 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直接烘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存处境。 D . 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可能性。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 . 小说两次实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揭示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壮烈,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C . 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八路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军民鱼水情深。 D . 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3. (3) 大娘和小菊两人性格有何不同?结合李连长到来时、战士牺牲后她俩的各自表现加以分析。
    4. (4) 有人评论:两文均写战争,但风格迥异。《碑》展现战争的残酷悲壮,《荷花淀》显出清新明快。对这一观点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h1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h1>
  • 3. 文言文阅读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阳明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 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勤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B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C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D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龙场:古地名,即修文县龙场驿,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年),王阳明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他在此僻壤中克服困难,并日夜反省,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B . 百工: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此处与韩愈《师说》里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一样,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C . 廉耻忠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是大成至圣孔子德育 内容的全部精髓。一说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总结出来的,因而后世称“朱子八德”。 D . 教学相长:语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意为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与增长,教授与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同时也能让教师原有水准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阳明认为,凡欲成事,必先立志。志为贤则可贤,志为圣则可圣,若人未立志,则会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荡奔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 B . 王阳明认为,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即便曾有过,只要能改之,则不害为贤为君子。人懂得基本的道德准则并以之律己,是乃大善。 C . 王阳明认为,朋友之间,应互相监督和提醒,从而使对方的品格臻于至善,同时,在对朋友的劝诫上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也会激之为恶。 D . 选文是王阳明给执着追随他来到龙场驿继续跟他学习的学生们的勉励,同时也是他对学生提出的特别严厉的要求,从中可看出王阳明是严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有谦默自持,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②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5. (5) 王阳明在文中认为,人立志有何好处?
  • 4. 古代诗歌阅读

    大热五首
    戴复古

    (其一)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其五)

    天嗔吾面白,晒作铁色深。天能黑我面,岂能黑我心。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

    推去北窗①枕,思鼓南风②琴。千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

    【注】①指生活清闲自适,有“北窗高卧”之说。②《史记》卷二十四: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宋诗人戴复古,曾从陆游学诗,其诗有晚唐诗风,并兼有江西诗派风格。第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第二首表达对美德的追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 . 第一首前半部分写夏日之炎热,言百姓劳作之苦,当中也蕴含了“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的哲理,既是对劳动者的理解,更是对生活的理解。 C . 第二首前半部分写“天晒”使“面色”变黑,但“我心”不黑,进而写“我心自有冰雪”,“不受暑气侵”,表明自己不变的品性,展现了独特意蕴。 D . 第二首后半部分先说“推去北窗”,且“我”又“思鼓南风”,心中另有期待;表明希望统治者能用“南风”“舜乐”,给隐居的“我”以优美乐曲。
    2. (2) 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分析它们在艺术手法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
    2. (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是
    3. (3) 《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三、<h1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h1>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要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 )的长征路上,平均年龄只有22 岁的红军队伍一路闯关夺隘、( );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一大批 80 后、90 后年轻人挑大梁、担重任、勇攀科技高峰;新冠肺炎疫情处理中,年轻的数十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等……            , 为民族复兴汇聚了( )的青春力量。前进道路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广大青年定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 )的新奇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风雨如磐    势如破竹    源源不断    刮目相看 B . 熏天赫地    进退维谷    接踵而至    等闲视之 C . 熏天赫地    势如破竹    接踵而至    刮目相看 D . 风雨如磐    进退维谷    源源不断    等闲视之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年轻的数十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等…… B . 新冠肺炎疫情处理中,数十万年轻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 C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十万年轻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 D . 新冠肺炎疫情处理中,年轻的数十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等……
    3. (3)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材料一:青春因奋斗而精彩,青春因友谊而亮丽。赛场内外,选手们珍惜友谊、互相激励的故事,诠释了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构成了冬奥会的别样风采。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瑞士选手格雷莫最后一跳出现失误,谷爱凌送上暖暖的拥抱。在速度滑冰女子 3000 米比赛中,22 岁的中国小将阿合娜尔·阿达克在遥遥领先冲过终点线后,向同组的第八次参加冬奥会的 49 岁德国队选手佩希施泰因表达了敬意:“我能和你同组比赛,真荣幸!”中国队的年轻选手不仅实现竞技成绩的突破,更以包容开放、阳光向上的良好面貌,为世界奉上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

    1. (1) 下列各句中双引号的作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世界奉上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A .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B . 1979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C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 D . 49 岁德国队选手佩希施泰因表达了敬意:“我能和你同组比赛,真荣幸!”
    2. (2)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开拓进取中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为此,贵阳市 XX 中学开展了一次板报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本班级的板报撰写一段宣传文字。要求:结合上述材料,突出冬奥精神的内涵(至少两个),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65 字。
四、 写作(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

    材料二:

    摆烂,网络热词。意为事情难以往好的方面发展时,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百度百科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学校将举行以“抱负与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及内涵,联系现实, 写一篇面对全校师生的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符合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文中不能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真实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