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省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3-11 浏览次数:4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未来的医疗可能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传入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医生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甚至为个人定制健康全记录。

    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这样的:个人学习终端融入资源云平台,线上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相关资讯,特别是培训信息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并贯穿于终身

    学习的全过程。

    尽管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大数据”这个新兴的术语,但正如一篇专栏文章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所

    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大数据被称为“碎片中的智慧”,被视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消息称,大数据给某搜索引擎公司带来的日均收入高达2300万美元,一年就有八十多亿美元;某社交平台并没有多少实物资产,但上市后拥有一千多亿美元的市值,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它的数据。

    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识,并将其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动。美国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将其视为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还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众多行业、企业开始使用并利用大数据做出变革,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重要决策都取决于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不少创业者也扎根大数据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机会”;数据技术产业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路投资者角逐的对象。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不遗余力地投入这片蓝海,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商业效益。

    中国有6亿网民,手机设备持有量超12亿台,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这也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抢占大数据浪潮

    的先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推出相应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IT基础设施,推动隐私保护和公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立法,明确界定互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范围、确定数据滥用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此外,还要资助大数据的基础技术研究;尤其是人才培养,以解决产业发展急需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的人才供给问题。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抢占“大数据时代”先机》)

      材料二: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管住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手,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

    俗话说:“人熟为宝。”在传统商业道德里,熟客应该享受优待。然而,如今人们发现,熟客往往频频挨宰:个人信息被滥用、给老客户的价格高于新手价、专挑会员定向涨价、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熟客,以至于有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这种怪现象产生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都与一款款软件牢牢绑在一起。商家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而消费者对商家的运作方式却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有敢于杀熟的底气,正在于大数据垄断、算法不透明等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依靠这种便利,无良企业杀熟“杀”得神不知鬼不觉,消费者不仅难以发现,更不易取证,维护权益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恰恰也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面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传统的监管查处机制显然已不适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要想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相关部门应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尤其是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依托新技术,建立如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创建消费者网上投诉机制,对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全面地管控。此外,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还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明确界定大数据的法律属性和使用范围,从而做到监管有法可依,提升执法效率。

    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被用来优化服务我们欢迎,被用来精准“杀熟”我们必须亮剑。把个性化服务变成坑人陷阱,既失信缺德,也涉嫌违法。监管层、法学界、商家必须对这一问题提高警惕,及时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让大肆薅用户羊毛者付出应有代价,让无良商家不敢为、不能为。

    ( 摘编自高健钧《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内很多金融机构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正不遗余力地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利益。 B . 想要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全方位做好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的相关工作。 C . 中国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如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等。 D . 企业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手段来杀熟,主要原因在于大数据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数据”为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数据技术产业将成为投资者角逐的对象。 B . 材料一所举大数据效应的例子,论证大数据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观点。 C . 两则材料均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合法性作为了论证的观点。 D . 如果相关部门在监管上积极创新,就能管住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手,提高执法效率。
    3.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农产品生产企业邀请当红影视明星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为农产品代言。 B . 众多快餐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开始根据“送外卖”的数据调整门店布局。 C . 三大互联网巨头上演争夺移动客户端的“三国演义”。 D . 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送产品信息,发现潜在消费客户。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说明。
    5. (5) 有人认为,在对待“大数据”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II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的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心中有许多憧憬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并念念不忘,还时常做出超乎常人的行为,足见作者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B . 文中出现类似“大喊大叫”的语句,意在说明作者领略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尤其在观看汴京灯会时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 C . 文中交代好心主人善意劝阻的这一细节,既写出观灯场面之盛和观灯人数之众,又写出主人的待人诚恳及对我的殷勤挽留。 D . 文中语言风格多样,如用词夸饰,多用排比语句,多用副词等,如“果有”“真个”等副词生动地写出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2. (2) 下列对本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的艺术效果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B . 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C . 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D . “一团艳艳的红云”,由虚入实,令人午夜梦回,足见作者对“汴京星河”的痴迷。
    3. (3)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4. (4)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器局峻整,持法度,虽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於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垍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怅惜,居三月,益痼,会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弼谐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 . 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 . 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 . 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 . “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作。 C . “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是由宦官来担任的。 D . “拾遗”,唐代谏官名,历代官名相同;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被称“杜拾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裴垍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垍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正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 . 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不少贤能官员;李吉甫据此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 . 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时, 裴垍深得皇帝信任,故能参与各种机密事务;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 . 裴垍选贤用能,贬抑庸劣。不管是任翰林学士还是担任宰相,裴垍均能任人唯贤;对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则另选官员替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②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

    5. (5)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塑造了裴垍这一形象。
  • 4. 古代诗歌阅读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词从落叶写起,不言秋而知秋。词人只抓住秋形、秋声,尤其是“寒声碎”,既突出夜之寂静,也自然地引出秋思。 B . 词人玉楼上高卷珠帘观月,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感情细腻,色泽亮丽,骨子里自有一股清刚之气。 C . “长是人千里”中的“长”,指两人相距遥远,让读者联想到此间的阻隔重重,只能寄情于月,颇有“千里共婵娟”之意。 D . 词中综合运用比喻、借代、细描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深挚感人。
    2. (2) 本词下阕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愁”的,并简要赏析词的下阕“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一句的妙处。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论语•泰伯》中,曾参用“”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人们要有理想,还要做好路途遥远的准备。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飞虫和米粒寄寓自己对人生之短暂、人之渺小的感慨的名句是:“。”
    3. (3) 古代文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曹操在《短歌行》中用“”书写酒可以遣愁,又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表达借酒来纵情享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时光在这里见证了一场“人间奇迹”。

    1962年,为了遏制“风沙紧逼北京城”的形势,国家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369名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创业者,从四面八方奔赴塞罕坝,在白雪皑皑的荒原,拉开了创业的序幕。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了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精神锻造史。一代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扎根荒漠、接力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

    林海滴翠,绿意盎然。如今的塞罕坝,环境美了、旅游热了,绿水青山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好风景”变成了“好光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交平台上,网民们点赞塞罕坝的“绿色奇迹”,由塞罕坝想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表示“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更多的塞罕坝”。弘扬塞罕坝精神,渲染绿色发展底色,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我们已经打造出了空气常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幸福家园。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绿色长城”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B .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 C .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D .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2)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弘扬塞罕坝精神,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我们已经打造出了空气常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幸福家园。 B . 弘扬塞罕坝精神,渲染绿色发展底色,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打造空气常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幸福家园。 C . 弘扬塞罕坝精神,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幸福家园。 D . 弘扬塞罕坝精神,渲染绿色发展底色,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我们已经打造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幸福家园。
  • 7. 语言文字运用II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当重视汉字的教育。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②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依据文段主要意思,给出“加强汉字教育”的三点措施,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了,这次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它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以及追求世界统一、和平与进步的目标。这句口号还考虑到残奥会的关键价值观,尤其是残奥会在促进更具包容性社会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与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高度契合;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脉相承,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这是北京对世界做出的承诺。此次冬奥会的承办使北京成为了奥运史上第一座双奥之城,其影响是深远的,必将永载史册!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我校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我与未来”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