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年温州市联盟校初一科学(上)期末适应性联考...

更新时间:2021-12-30 浏览次数:2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普陀模拟) 一百多年前,法国医生拉韦朗在疟疾病人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黑色的微小生物,他怀疑这种微小生物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为了检验这一怀疑,他接下去首先应该进行的研究是(   )
    A . 分析该微小生物呈黑色的原因 B . 在其他疟疾病人血液中寻找该微小生物 C . 培养该微小生物并了解其繁殖方式 D . 研究能杀灭该微小生物的药物
  • 2. (2021七下·余姚竞赛)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 . 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 . 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 .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 . 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 3. (2021七上·椒江期中) 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纬度地区  ⑥中纬度地区  ⑦高纬度地区

    A . 甲:①④⑤,乙:①④⑥ B . 甲:②③⑥,乙:②③⑥ C . 甲:②④⑤,乙:①④⑥ D . 甲:②③⑤,乙:①④⑦
  • 4. (2021·婺城模拟) 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 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模拟板块的运动 B . 乙图: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模拟地震的形成 C . 丙图:抽去中间的玻璃板可观察到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模拟分子的运动 D . 丁图:铅笔在篮球上运动的现象——模拟帆船在地球海面上的运动
  • 5. (2021·婺城模拟)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在对光过程中,需要调节①和② B . 图乙用高倍物镜②观察到的像比低倍物镜的大 C . 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 . 图丁中出现的多个黑色的圆圈是因为装片上有污物
  • 6. (2021·上虞模拟) 生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对下图所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相同的 B . 乙所示的胃和丙中的叶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 C . 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 D . 丙和丁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 7. (2021·金华模拟) 下图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邮票。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邮票中的动物均用鳃呼吸 B . 邮票中的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 C . 邮票中虾、蟹属于软体动物 D . 邮票中的鱼、乌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 8. (2021七下·鄞州期中) 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和酒精,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 液体的温度有关 B . 液体的种类有关 C . 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 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 9. (2021·岱山模拟) 寒冷的冬天,小明发现路旁一只小狗的舌头被冻在窨井盖上。下列物态变化与此相同的是(   )

    A . 干手器干手 B . 湿餐布粘虾 C . 冰上结晶 D . 叶上沾露水
  • 10. (2021·乐清模拟) 如图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下列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 .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 . 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 11. (2021九下·富阳期中) 如图,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的是(   )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2021·龙港模拟) 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冷水浸泡 B . 加热煎制 C . 取液弃渣 D . 装袋保存
  • 13. (2021七下·北仑期中)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
    A . B . C . D .
  • 14. 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乙这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 B . 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C . 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 D . 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为自养生物
  • 15. (2021七下·浙江期中)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 . 没有熔化 B . 熔化一半 C . 熔化小于一半 D . 熔化超过一半
二、填空题
  • 16. (2021七上·龙港月考) 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25圈的总长度是cm,细铜丝的直径是mm;若由于疏忽,在数铜丝匝数时少了一匝,则测量的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在绕线时铜丝之间有间隙,则测得结果将

  • 17. (2021七上·乐清期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甲是动物园平面图。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中的距离是6.5厘米,他们的实地距离是
    2. (2) 图甲与图乙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3. (3) 图甲中,小M沿着小路往前走,他走到什么地方正好在小P的北方?
    4. (4) 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了一个指向标,请你在图丙中画上指向标。
  • 18. (2021七上·温州期中) 如图(a)所示,将质量、初温都相等的甲、乙液体放在相同热源上加热相同时间后,两液体吸收的热量,两温度计示数分别如图(b)所示,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液体更适合选为保温液体。

  • 19. (2021七上·义乌期中)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学校易聚集暴发。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原理制成。
    2. (2) 以下是小明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明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   
    3. (3) 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20. (2020七上·滨江月考) 为探究番茄果实的结构层次,某兴趣小组将番茄的果皮、果肉及“筋络”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看到如下 A、B、C 三个显微物像。请据图分析:

    1. (1)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应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并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 (2) 显微镜下,番茄果肉的细胞壁薄、液泡大、细胞饱满,属于组织,如图 B。
    3. (3) 观察到的“筋络”能运送营养物质和水分,主要属于组织,这种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将植物体联系成统一的整体。
    4. (4) 番茄果实由多种组织按一定顺序结合起来,说明番茄果实的结构层次是
  • 21. (2020七上·滨江月考) 读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 表示的地形是,B 表示的地形是
    2. (2) B、H 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判断理由是
    3. (3) 乙山位于甲山的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米。
    4. (4) 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填名称)处。
  • 22. (2020八上·慈溪月考)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23. (2020七上·柯桥月考)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碎了那个风景如画,山水奇幻的地方。
    1. (1) 此次地震主要是由于和亚欧板块碰撞引起的。
    2. (2) 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室外的跑到楼内躲避   ②注意保护头部     ③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④避开高大建筑物      ⑤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 24. (2020七上·新昌期中) 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甲、乙两图中,可能是熊猫体细胞的图是(选填“甲”或“乙”);
    2. (2) 松树之所以长得高大而不倒塌,这与细胞结构中的有关(填字母,下同);
    3. (3)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

      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4. (4) 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甲细胞中的在起作用。
  • 25. (2020七上·嵊州期中)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下列仪器中,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1. (1) 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2. (2)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3. (3) 常用来搅拌的是
    4. (4) 常用来配制溶液用的是(以上各空填序号)
  • 26. (2020七上·萧山期中) 如图所示,A~F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 (1) 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
    2. (2) A细胞通过形成B,其结果是细胞数目;在此过程中经过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3. (3) C通过形成D即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是肌肉组织、组织、结缔组织和组织。
  • 27. (2020七上·杭州月考) 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 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 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 A,C,E 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
    2. (2) 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3. (3) A 步骤中“适量”是指
    4. (4) 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改进的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
  • 28. (2020七上·温岭期中) 据中国海警局发布的消息,2019年2月11日,中国海警2501舰艇编队进入钓鱼岛巡航,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地表长有苔藓等植物,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回答以下各题:

    1. (1) 岛中的鸟和蛇比较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     (选全才给分)。
       
      A . 体温恒定 B . 体外受精 C . 卵生 D . 有脊椎
    2. (2)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20字小诗《苔》。下列关于诗句中相关植物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苔”喜光照环境 B . “苔”没有器官,只有组织 C . “苔花”应该是诗人认知错误了,苔藓类植物没有花 D . 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苔”比“牡丹”更高等
三、实验探究题
  • 29. (2021七上·温岭期中) 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 

     

     温度(℃) 

     

     17 

     

     21 

     

     23 

     

     25 

     

     27 

     

     高度 h(cm) 

     

     30.0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   高度差Δh(cm) 

         

     5.2 

      

     5.1 

      

     M 

      

     5.2 

    1. (1) 水柱高度h 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 (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的数值为。 
    3. (3) 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的热胀冷缩”或“气体的热胀冷缩”)。 
    4. (4) 若在不同的高度, 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 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 30. (2021七上·椒江期中) 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右图。

    实验三:在体外培养,结果如下: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四、解答题
  • 31. (2021七上·乐清期中) 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3mg/c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因为它耐磨且富有弹性,所以很多职业登山者登山时所穿的鞋子都是气凝胶制成的。
    1. (1) 气凝胶密度仅为3mg/cm3=kg/m3
    2. (2) 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多少kg?
  • 32. (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 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

    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到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 (1) 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请说出你推理的依据。
    2. (2) 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态;
    3. (3) 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g/cm3 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1800g。

      ①问该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五、综合说理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