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 种群与群落

更新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1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浙江) 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B . 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C . 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 D . 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
  • 2. (2020高三上·景德镇月考) 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 . 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 . 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 . 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 . 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 3. (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 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 . 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 .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 .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 D . 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 4. (2021·辽宁) 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5. 某座山经历了火灾后,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当地部门采取了多种恢复措施,一段时间后山上逐渐“披上”绿色植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恢复过程中,该地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 . 该地的演替速度、方向与气候、土壤等有关 C . 恢复过程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 D . 演替过程中,该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 6. (2021高三上·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为地控制饲养鸡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 . 在果园中适当养殖鸡、鸭等家禽,可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丰富度 C . 水杉林中不同高度的水杉,能显著提高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 . 在农田中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估算某种避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
  • 7.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猞猁的存在对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有利 B . 猞猁的存在对雪兔种群的发展不利 C . 猞猁和雪兔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 . 雪兔和猞猁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8. 下列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 .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 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D . 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9. 为研究稻虾(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水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的比较试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杂草存量(kg/亩)

    化肥使用量(kg/亩)

    水稻产量(kg/亩)

    利润(元/亩)

    水稻单作模式

    250

    62.9

    477.8

    1386.2

    稻虾共作模式

    5

    32.4

    540.8

    6058.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农田中的水稻、杂草、小龙虾等生物及水分、土壤等无机成分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 小龙虾的引入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 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使水稻产量增加
  • 10. (2021·河北) 烟粉虱危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

    (头叶)

    天敌昆虫

    多样性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 .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 .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 . 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 11. (2021·白山模拟) 2020年非洲东部遭遇严重蝗灾,这场蝗灾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破坏力上,都是其25年来遭遇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下图为某地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c段,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 在b点对蝗虫进行防治最有效 C . 在d点进行的防治可能是生物防治 D . 某农田遭受蝗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12. (2021·淮安模拟) 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100~1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 B . 属于由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 C . 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 D . 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
  • 13. (2021·山东模拟) 1968年,班尼特大坝在皮斯河上游建成后,河流下游的洪水脉冲消失,导致三角洲植被的迅速变化,众多鸟类栖息的湖泊和池塘迅速萎缩。下图为大坝建成前后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 1中不同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据图可知长期的水位波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 图1和图2 比较可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 D . 图示所有的动植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 14.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下列是对几个调查类实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一块农田中偶见几棵灌木,调查这些灌木的种群密度时应选用样方法 B . 某种遗传病在女性中稀发,对该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最好在男性中进行 C . 进行酵母菌种群数量调查时,滴加培养液后观察时必须盖上盖玻片 D . 对土壤小动物进行调查时,诱虫器的灯未打开会使调查数据偏低
  • 15. 科研人员对岱衢洋海域的鱼类资源生态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说明: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1 000为优势种,生态位宽度Bi值越大,表示该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Gf是底层鱼类,Nb是近底层鱼类,Mu是中上层鱼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种类

    IRI

    Bi

    生态类型

    A1

    9 507.31

    1.79

    Mu

    A2

    6 997.83

    1.82

    Mu

    A3

    黄姑鱼

    16.24

    0.80

    Nb

    A4

    带鱼

    24.30

    0.90

    Nb

    A5

    焦氏舌鳎

    13.54

    0.76

    Gf

    A6

    前颌间银鱼

    20.66

    1.21

    Gf

    A . 该海域的优势种是鳀和鲮 B . 该海域的鱼类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环境污染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 D . 在所调查物种中,鲮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强
二、多选题
  • 16. (2021·湖南模拟) 为研究某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多样性,研究人员在1月到12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定点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导致个体总数的增加 B . 趋光性昆虫种群密度4月份最大 C . 趋光性昆虫物种丰富度5月份最大 D . 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 17. (2020高三上·河北月考) 图是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种群数增长方式是“S”型,达到K值后其数量也是波动的 B . 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食物、空间和天敌等 C . 若该种群是鱼塘中的某种鱼,则在种群数量为K/2时捕捉有利于获得最大的年捕获量 D . 若该种群是森林中的一种鸟,则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时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 18. (2020高三上·唐山月考)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原因之一是病毒在密度大的人群中更容易传播 B . 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 . 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 两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来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
三、填空题
  • 19.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调查蜥蜴个体数最好采用 法,蜥蜴种群的空间特征是 

    (2)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 (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3)据石头的远近 (填“是”或“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4)调查还发现,灰喜鹊是蜥蜴和蝗虫的共同天地,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来落户,可有效仿治蝗虫.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意义是 .依据调查结果,请再提出一条简单易行的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措施:

    (5)请画出由蜥蜴、禾草植物、非禾草植物、蝗虫、灰喜鹊等组成的食物网 .

四、综合题
  • 20. (2020高三下·东莞月考) 据报道,7月初以来,受高温少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严重蝗虫灾害。如图是该 地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蝗虫幼虫跳蛹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 依据是
    2. (2) 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若人们大量捕捉蛇,导致蛇数量锐减,则短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将
    3. (3) 与碳从自然界进入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过程是,碳从农作物进入蝗虫体内的形 式是 。
    4. (4) 如果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假设其摄食量均等,若猫头鹰增重10g,则农作物最多提供g。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民消灭蝗虫和麻雀的目的是 。 高温少雨使蝗虫大量繁殖,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的作用。
  • 21. (2017·镇江模拟)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 (1) 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震荡的目的是
    2. (2) 若本实验使用的是如下规格的血球计数板,图3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4为计数板规格图,该血球计数板上有个计数室,在计数时一般采用法进行取样计数.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

    3. (3) 显微观察时在调焦清楚后,若发现只能看到血球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该
    4. (4) 显微计数时发现所选取的样方中方格内酵母菌总数为零,可能的原因有(多选)(    )
      A . 样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少 B . 样液稀释的倍数过大 C . 样液取自于未摇匀的上清液 D . 实验过程中部分酵母菌死亡
    5. (5) 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