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6节 光合作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6节 光合作用(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1-05-19 浏览次数:13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小明在光照条件下,取一个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如图所示。经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B气体。对此实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A是O2 , B是CO2 B . A是CO2 , B是O2 C . A是N2 , B是O2 D . A是N2 , B是CO2
  • 2.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后,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 . 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 . 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 . 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有(   )

    A . 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 . 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 . 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 . 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 4. (2020九上·萧山开学考) 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经过暗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 水和光 B . 叶绿体和光  C . 水和二氧化碳 D . 水和叶绿体
  • 5. 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6. 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 . 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糖类积累得多 B . 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得少 C .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D . 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甜美的新疆瓜果
  • 7. 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水蒸气 D . 氮气
  • 8. 如图所示,图甲、乙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丙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甲和乙,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丙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 B . 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 . 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 D . 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 9.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 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 .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10. 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 . 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 . 提高农作物对土壤肥料的利用率 C .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 . 便于田间管理
  • 11. 在金鱼缸中放置一些水草,其主要作用是( )
    A . 使金鱼的生活环境优美 B . 给金鱼提供食物 C . 清洁水体环境 D . 为金鱼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 12. 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 .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 . 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 .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照
  • 13. (2020·湖州) 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
    A . 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 . 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 . 能溶解在酒精中 D . 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14. (2020八下·温州期末) 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曲线A表示该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曲线B表示该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则在25℃,充足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约为(    )

    A . 0.5毫克 B . 25毫克 C . 3.0毫克 D . 55毫克
  • 15. (2020八下·仙居期末) 下图所示为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若干实验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②①⑤④ C . ②①③⑤④ D . ③①②④⑤
  • 16. (2020·温州) 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 B . C . D .
  • 17. (2020·仙居模拟) 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 )

    A . 为人类提供食物 B . 为人类提供能源 C .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 . 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 18. (2020·上城模拟) 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它们中有高达90多米的裸子植物,也有矮至几毫米的苔鲜植物,甚至还有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单细胞藻类植物。这些寂静无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
    A . 水、二氧化碳 B . 氧气、水 C . 葡萄糖、二氧化碳 D . 葡萄糖、氧气
  • 19. (2020八下·青田期中) 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g B . 甲瓶呼吸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b)g C . 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c)g D . 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 20. (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试) 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 . 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 . 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 . 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O2浓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二、解答题
  • 21. (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 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 22. (2020八下·新昌期末) 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 (1) 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选填字母)。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叶绿体 D . 液泡
    2. (2) 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选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 (3) 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a、b、c三点中蔬菜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点。
    4. (4) 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 . 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B . 腐殖质分解产生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C . 有机物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促进土壤动物繁殖,改善土壤结构
  • 23. (2020八下·仙居期末) 温室大棚种植具有安全、卫生、提高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 (1) 一般要求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来减弱呼吸作用。请写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 (2) 若图甲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并说明理由。
  • 24. (2020八下·柯桥期末) 下图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某段时间CO2浓度的变化图像,其中a 时和 b 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请你补全一天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并说理。(若一昼夜6时日出,18 时日落。)

  • 25. (2020·永嘉模拟) 为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测定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甲:温度为15℃时,光照强度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乙。

    (温馨提醒:本题CO2释放量是指植物呼吸作用1小时释放的CO2质量:CO2吸吸收量是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所需原料的CO2的质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点时绘制。
    2. (2) 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据甲图分析得知:白天最理想的温度应控制在左右。
    3. (3) 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 , 表示的关系式是
三、填空题
  • 26. (2021九下·慈溪月考) 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
    2. (2) 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当光照强度为W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 (3) 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 27. (2020八上·浙江期末) 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作用。

  • 28. (2020·衢州) 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 (1) 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2. (2) 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3. (3) 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 蒸腾作用   导管 B . 光合作用   导管 C . 呼吸作用   筛管 D . 光合作用   筛管
  • 29. (2020·金华·丽水) 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反应物是H2O和CO2 , 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猜想。猜想一:O2全部来源于CO2;猜想二:O2全部来源于H2O;猜想三:O2同时来源于两者。为了求证,他们查阅资料如下:

    资料1 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气体之间更容易转化,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和O2 , 所以O2来自于同为气体的CO2

    资料2 1937年,英国化学家希尔通过实验发现: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出O2 , 并还原电子受体。

    资料3 1939年,已经发现了氧的同位素。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利用18O标记的H218O和C18O2分别培养小球藻,光照相同时间后,检测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氧气是否含18O,如图所示。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资料2的实验结论(填“支持”或“不支持”)资料1的观点;
    2. (2) 根据资料3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猜想成立。
  • 30. (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 (3) 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选填“能”或“不能”)。
    4. (4) 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31. (2020·定海模拟) 某绿色植物一天中吸收、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d点的出现与叶片中的(填结构名称)有关,该植物一天中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出现在(填字母)点。

  • 32. (2020·金东模拟)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暗处理一昼夜”,是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作用。
    2. (2)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3. (2020·温州模拟) 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 (1) 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甘蔗中上部CO2的浓度比空气的浓度要 ,这主要是植物的作用引起的。

    2. (2) 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下列观点中支持使用农家肥的观点有( )
      A . 农家肥种类繁多,都是来自于自然的有机肥料,成本低 B . 农家肥是堆满时间长,上面有大量的危害细菌、病毒 C . 农家肥营养元素较全面,作用较缓和而持久 D . 农家肥中有机物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E . 农家肥会增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造成水体污染
  • 34. (2020·温州模拟)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1. (1) 在一定的范围内,金鱼藻离光源的距离越近,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越。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2. (2) 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作用。但由于该生理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 35. (2020·杭州模拟) 小金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传感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如图曲线。请据此回答:

    1. (1) 造成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2. (2) EF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使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3. (3) 若要使该植物体内累积更多的有机物,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4. (4) 人们总是习惯在清晨6点左右去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进行户外锻炼、跑步等有氧运动。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该时段进行户外运动是否合适? 。
四、实验探究题
  • 36. (2021·下城模拟)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植物叶片、叶片取样打孔器(可制取圆叶片)、注射器、橡皮帽(可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清水、LED灯、电源、火柴、记号笔、铁架台、刻度尺、计时器和小木条。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①;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2) 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 (3) 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
  • 37. (2021·宁波模拟)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二氧化碳吸收量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小科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乙图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

    1. (1) 图甲中B点所代表的含义是 。
    2. (2) 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写一种即可)
    3. (3)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38. (2021九下·柯桥月考) 如图甲所示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注: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量,因为有机物的量测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

    1. (1) 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  ;
    2. (2) 由上图分析可知,该植物体在其他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要达到最大时对温度的要求应该是.温度超过40℃时此种植物表现为
    3. (3) 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 39.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下表,并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与灯泡的距离/cm

    4

    7

    10

    20

    30

    40

    气泡数目/(个/分)

    60

    60

    60

    25

    10

    5

    1. (1) 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2. (2) 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工作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H作用,即(选填“蒸腾”或“呼吸”)作用。但由于H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强度要(选填“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3. (3) 当H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选填“E点”“F点”或“G点”)状态。
    4. (4) 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
  • 40. 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溶液(可分解释放二氧化碳)、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组别

    碳酸氢钠相对浓度

    50

    100

    150

    低光强组

    968

    801

    720

    中光强组

    883

    632

    498

    高光强组

    767

    476

    355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评价反思】

    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