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

更新时间:2020-05-13 浏览次数:1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四川模拟) 下面的图示反映了(    )

    A . 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 .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C .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 . 就业渠道拓宽
  • 2. 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
    A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 . 综合国力的提升
  • 3.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右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 )

    A . 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B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不断减少 C .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目的成就 D . 中国的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 4. 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热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   )
    A . 说明中国人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 . 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C . 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 D . 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
  • 5. (2019·株洲) 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 用微信支付 B . 穿现代服装 C . 住小洋楼 D . 用粮票买米
  • 6. (2019·福建)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 . 经济快速发展 B . 文化教育进步 C . 社会保障提高 D . 饮食结构优化
  • 7. (2019八下·鸡西期末)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
    A . 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 . 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 8. (2019八下·北海期末)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    )
    A . “一带一路”改变了人们生活 B . 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D . 外国青年羡慕中国人生活方式
  • 9. (2019八下·阳东期末)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 B . 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C . 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 . 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 10. (2019八下·佳木斯期末) “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 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 时间观念的增强 C . 通讯手段的进步 D . 消费观念的变化
  • 11. (2019·深圳模拟)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的第二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如图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 武汉长江大桥 B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 青藏铁路 D .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 12. (2019八下·枣庄期中) 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一一歼5飞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是( )
    A . 鞍山钢铁公司 B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13.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
    A . 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 . 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 .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 . 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牛活
  • 14.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图一:过去购物凭票

    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住的变化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行的变化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 . B . C . D .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1.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 18. (2016八下·东莞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

    “坐地铁,感觉如何?”沈姨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快”。

    45年前,家住莞城的沈姨,在虎门工作,“当时我要转3次车,从家到工作的地方,要半天,早上六七点出门,走路,坐便车,最后在走路,如果遇到路不通,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到,以前12小时,现在只要15分钟,变化太大了。”

    ──《东莞地铁速度让市民大呼过瘾》,载《东莞日报》,2016﹣5﹣14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2. (2) “地铁改变生活”。请自拟题目,用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