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9-07-08 浏览次数:3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 )
    A . 一党专政制 B . 多党合作制 C . 民主集中制 D . 政治协商制
  • 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
    A . 中华民国政府 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 .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3.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我国解决西藏问题的方式是( )
    A . 武力解放 B . 民主改革 C . 和平解放 D . 放弃主权
  • 4. 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作出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活动是( )
    A . 出兵朝鲜 B . 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C . 划定三八线 D . 仁川登陆
  • 5.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的司令员和“联合国军”首任总司令都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将领,他们分别是( )
    A . 彭德怀和麦克阿瑟 B . 朱德和麦克阿瑟 C . 林彪和马歇尔 D . 彭德怀和巴顿
  • 6.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 )
    A . 个人主义精神 B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 艰苦朴素精神 D . 妥协退让精神
  • 7. 一位日本教授说:“你们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这位日本教授表达的观点是( )
    A .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抗美援朝解放了朝鲜 C . 抗美援朝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D . 抗美援朝后成立了新中国
  • 8. 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人民政府对待地主的态度是( )
    A . 将土地全部没收分给农民 B . 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 C . 没收地主土地,同时也分一份给地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D . 出钱赎买地主土地
  • 9.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 )
    A . 全国耕地面扩大 B . 地主土地所有制高速发展 C . 农民人口增长 D .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10. 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一一歼5飞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是( )
    A . 鞍山钢铁公司 B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1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 . 经济建设的发展 B . 政协制度的停滞 C . 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D . 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
  • 12. 1953年底,毛泽东率队去杭州,途中他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说的这部大法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3. 土地改革后,国家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的原因不包括
    A .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B . 一家一户经营不能合理使用土地 C . 农业生产毫无发展非常落后 D .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 14. 1954年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国家按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这种政策是( )
    A . 购买政策 B . 没收政策 C . 发展资本家政策 D . 赎买政策
  • 15.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 )
    A . 国家分裂 B . 帝国主义干涉 C . 资本主义复辟 D . 封建主义复辟
  • 16. 马小跳的姥姥在1969年也上初中二年级,她跟马小跳说当年他们(   )
    A . 推行素质教育 B . 学校停课“闹革命” C .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17. 回望“文化大革命”,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A . 完全回避,避而不谈 B . 完全赞赏,继续推行 C . 认识到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 D . 认识到虽有不足但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18. 1978年,邓小平说“这次大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这次大讨论是( )
    A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大讨论 C . 遵循两个凡是的大讨论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讨论
  • 19. 习近平说“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材料所说的这次“伟大革命”开始于( )
    A . 五四运动 B . 共产党成立 C . 抗战胜利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20. 1978年12月,邓小平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就是( )
    A . 经济建设 B . 阶级斗争 C . 文化革命 D . 拓荒备战
  • 2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华国锋仍然是党中央主席,但从实际工作来看,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 . 毛泽东 B . 华国锋 C . 邓小平 D . 四人帮
  • 22. 1978年,陈云发表题为《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的发言,从中央的层面上,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 )
    A . 改革领导机构 B . 全面拨乱反正 C . 党的政治建设 D . 思想政治建设
  • 23.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曾在厦门领导当地人民,拓荒、建设,推动这座城市的发展,当时厦门已经成为( )
    A . 经济特区 B . 海防小城 C . 国际化大城市 D . 军事重镇
  • 24. 2019年3月28日,李克强出席博鳌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将( )
    A . 提高关税 B . 紧闭国门 C .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D . 顺应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大开放
  • 25.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 )
    A . 打击了外商投资信心 B . 取代世界贸易组织章程 C . 保护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D . 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2018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25分)

    材料一: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在这次会议上,他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

    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一《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认为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在企业领域倡导试办托拉斯,等等,这些重要意见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刘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

    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艰难的时刻,他仍然誓言“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

    —一《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刘少奇做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这一论断是基于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国家是怎样完成这一变化的。国家完成这一变化的方式方法中有何不足之处。
    2. (2) 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 (3) 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在1958年后的三个重要体现。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4. (4) 刘少奇的经济主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其中借鉴“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是在全国推广了什么生产制度。(这一生产制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 (5)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刘少奇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 2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宣部学习强国APP应运而生,以下材料均源于此。材料一: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一习近平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

    材料二:

    有这样一群人,在新中国诞生之初,为了守护我们,为了捍卫和平,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却牺牲在了异国他乡。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启“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活动,人民日报新媒体共同发起,#寻找英雄#口个:冠回媒体行动,向全社会征集这24位英烈的亲人信息,助力英雄回家,今天,请你和我们一起,为英雄们做一件事,帮助他们找到亲人。退役军人事务部,从上千件遗物中发现了数十枚印章,其中24枚印章上的文字清晰可辨,杨双喜、许玉忠、陈曾吉、金玉明……她24枚印章,24个名字,为我们帮助这24位英烈寻找亲人,提供了线索。(扫一扫二维码可了)

    —一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上下同心开新局,击鼓催征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实干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新华社社评

    1. (1) 材料一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什么样的情怀?你还知道哪些具有这样情怀的伟大人物。
    2. (2) 回望历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哪些典型代表
    3. (3) 与材料二中的英雄人物类似的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在“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类似活动中你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4. (4) 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来说有何历史意义。
    5. (5) 材料三中“上下同心开新局,击鼓催征再出发”体现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什么样的新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