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和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①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着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呜……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着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那安静,如今想来,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

    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②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的。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

    《写作的零度》其汉译本实在是有些磕磕绊绊,一些段落只好猜读,或难免还有误解。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是这题目先吸引了我,这五个字,已经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譬如那一条蛇的诱惑,以及自古而今对生命意义不息的询问。譬如那两片无花果叶的遮蔽,以及人类以爱情的名义、自古而今的相互寻找。譬如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惩罚,以及万千心魂自古而今所祈盼着的团圆。

    “写作的零度”,当然不是说清高到不必理睬纷繁的实际生活,洁癖到把变迁的历史虚无得干净,只在形而上寻求生命的解答。不是的。但生活的谜面变化多端,谜底却似亘古不变,缤纷错乱的现实之网终难免编织进四顾迷茫,从而编织到形而上的询问。人太容易在实际中走失,驻足于路上的奇观美景而忘了原本是要去哪儿。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还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零嘛,本来什么都没有;二是说,可平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这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可以玩味的是,这排名之妙,商界倒比文坛还要醒悟得晚些。

    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追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

    零度,并不止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是否已经偏离亚当和夏娃相互寻找的方向?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再看那些老柏树,历经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但在想念里,我看见万物的美德更在于柔弱。

    我曾写过“设若有一位园神”这样的话,现在想,就是那些老柏树吧。千百年中,它们看风看雨,看日行月走人世更迭,浓荫中唯供奉了所有的记忆,随时提醒着你悠远的梦想。

    但要是“爱”也喧嚣,“美”也招摇“真诚”沦为一句时髦的广告,那怎么办?唯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人一活脱便要嚣张,天生的这么一种动物。这动物适合在地坛放养些时日——我是说当年的地坛。

    回望地坛,回望它的安静,想念中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重新铺开一张纸吧。写,真是个办法,油然地通向着安静。写,这形式,注定是个人的,容易撞见诚实,容易被诚实揪住不放,容易在市场之外遭遇心中的阴暗,在自以为是时回归零度。把一切污浊、畸形、歧路,重新放回到那儿去检查,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布。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2002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我”摇着轮椅,一次次地投靠地坛,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我”感觉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B . “我”在地坛中成年累月地走,“我”觉得有些东西最好是写下来,“我”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我”感觉写作是一条路。 C . “我”认为写作要是爱上了排名等,就不必谴责“霸权”,“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而商界对排名之妙醒悟得晚。 D . 地坛曾很安静,是“我”的身心栖息之处;后来地坛变了,只能想念:在对比中主要表达了“我”对地坛变化的悲伤。
    2. (2) 关于文中“零度”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通过读书知道了“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 B . “我”认为“零度”这个词用得好,“零度”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二是说平白无故地生命来了,前者比后者更充满了荒诞。 C . “我”认为“零度”不止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D . “我”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和阿谀,像地坛一样安静,像老柏树一样历经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
    3. (3)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句。
    4. (4) 文章标题“想念地坛”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