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宣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 ní):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今燕虐A其民B王往C而征DE民以为将拯已F于水火之中也G箪食壶浆H以迎王师。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放,指流放、放逐,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放辟邪侈”的“放”意思相同。 B . 贼,指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自贼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C . 举,指攻克,与《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也”的“举”意思不相同。 D . 而,表示转折关系,与《论语》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而”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子认为故国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齐宣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且过去任用的人也都离开国家了。 B . 孟子认为商纣败坏仁德、败坏信义是个暴君,武王讨伐商纣不是臣子弑君,只是大臣杀了一个暴君罢了。 C . 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燕国百姓不高兴兼并,那就不要兼并。 D . 《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4. (4)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②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5. (5)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句中的“此”指代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