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突 围

    薛培政

    在一座农家小院里,我见到了老英雄李子良。他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老农,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信息采集的人说

    尽管老人言谈清晰,但一听说我要采访,他一句“比起那些死难的战友,就让我吃了闭门羹。

    眼看采访就要冷场,我忙给陪同的乡村干部使眼色。在大伙儿的恳求下,老人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将一枚枚荣誉勋章一股脑儿抖在方桌上。在场的人不由得啧啧称赞,说:“了不起

    “俺不是英雄,廖国栋才是真正的英雄!”老人情绪激动,陷入深深的回忆——

    那是1942年冬天,日本鬼子调集重兵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企图“铁壁合围”一举歼灭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

    战斗在傍晚打响,八路军某营凭借险要的地势顽强地进行阻击。敌人利用炮火优势向我方阵地发起一阵阵炮击,阵地很快变成了一片焦土。空气中呛鼻的硝烟还未散尽,山下集结的日伪军,又蝗虫般地向山上冲。

    苦战多天,坚守在前沿的某营营长报告,全营只剩下十几个人,军区首长和地方领导紧急磋商,决定立刻分路突围。

    天渐渐昏暗下来,夜幕终于降临了。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吹得残留的灌木叶子瑟瑟作响

    这时,就觉得一个宽大的巴掌拍在我后背上,回身一看,小声命令道:“一会儿突围开始,你跟着机关转移

    “不,我是一名战士,我要留下掩护!”我握紧了手中的“汉阳造”。

    “你个犟驴子,这时候还跟我较劲儿?忘了谁带你参加八路军的?”他声音虽不高,却带着几分严厉。

    “廖老师——”望着他那严肃的面孔,我又像以往见到学堂里威严的廖先生一样,含泪轻轻地叫了一声

    “听话,都是八路军战士了,怎么还掉眼泪?”他上前替我擦了擦眼泪,必须坚守到最后!”他又为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神情严肃地叮嘱我:“突围时要跟紧

    “嗯!”我抬头凝望着他,一股难以名状的离别滋味,顿时涌上心头。

    “不用为我担心,我好歹兄弟三人,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深情地望着我,“李大叔为打鬼子献出了生命,将来仗打完了,你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说着,塞到我手中:“这是我家的地址,将来有机会了,革命成功别忘了学文化,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枪,趁着夜色冲向阵地最前沿。

    突围开始,首长铁青着脸命令营长:“我现在带着机关人员突围,你带战士们坚守阵地钳制敌人兵力。我们走后半个小时,敬了个军礼:“请首长放心,我们绝不放过一个敌人!”

    一阵密集的枪炮声过后,首长带领机关突围的方向渐渐平息下来。在连续进攻失利后,敌人以数倍的兵力,最后被敌人紧逼到悬崖顶上。为了不当俘虏,他们纵身跳下悬崖。

    老人讲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过了好一阵子,他缓过情绪后道:“仗打完了,俺做的头件事,就是去拜望廖干事的父母。费了好大劲儿

    老人说着,眼泪又不由得涌了出来,说:“唉,俺才晓得,廖干事哪有兄弟三人?他也是个独子,他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俺的命啊!”

    老人顿了顿,呷了一口茶,道:“若是说战争年代里‘生死’是一面镜子,俺没有忘记他嘱咐俺的话,入党后处处照着他的样子做。俺本来在部队已提为排长,还是申请复员,在廖家坳安了家,二是要带领乡亲们战胜贫穷过上好日子。”

    老人讲完这段往事,又在旱烟袋里装上烟丝,重重地吸了一口,说道:“相比那些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俺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听了老人质朴的话语,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李子良老英雄居住在农家小院里,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老农,但他身边的亲朋都知道他的不平凡的经历足够写一本书。 B . “俺不是英雄,廖国栋才是真正的英雄”,老英雄李子良的这句话表现了他对廖国栋的崇敬之情 C . 李子良回忆了一次反“扫荡”的战斗,廖国栋主动向营长请缨,接替李子良掩护部队转移,壮烈牺牲。 D . 小说以李子良的口吻,详细描绘了廖国栋战斗牺牲的场景,表现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精神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拟人,既表现出日伪军数量众多,攻势凶猛,突出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B . 小说描绘了分路突围前的环境,夜幕降临,寒风吹面,既写出了战斗环境的恶劣,也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氛围。 C . 小说叙述了一位革命军人为国捐躯的壮烈故事,而在壮烈中又蕴含着浓浓的温情,语言亲切、感人。 D . “我”对李子良的采访一开始并不顺畅,从采访的波折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李子良低调谦逊的高贵品质。
    3. (3) 小说多次写到李子良流泪,每次流泪分别表现出李子良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4) 有人认为,薛培政“善于以小小说有限的篇幅,讲述有意义的故事”。请谈谈《突围》具有哪些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