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综合题
  • 1. (2023·苏州模拟) 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 (1) (一)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还可能是。 
    2. (2) 《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锡合金与纯铜的不同。 
    3. (3) (二)实验室探究铜的冶炼 已知:H2+CuO= Cu+H2O。
      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I、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实验开始时,应____ 
      A . 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 B . 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
    4. (4) 设计实验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5. (5) 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
      2~5分钟内固体中Cu2O的质量明显升高的原因是。 
    6. (6) (三)用废铜屑生产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流程如下:

      已知:硫酸铜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溶解”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7. (7) 混合溶液经过加热浓缩、、过滤等操作,可以获得硫酸铜晶体粗品。
    8. (8) “洗涤、干燥”过程中常用95%的酒精做洗涤剂,与水相比,优点是。 
    9. (9) (四)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 将浸泡了蓝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
      资料: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经实验分析,产生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其原因可能是。 
    10. (10) (五)拓展 CuCl 用于石油工业脱硫与脱色,是一种不溶于水和乙醇的白色粉末。 实验室制备 CuCl 可用图3 装置,仪器1为三颈烧瓶,仪器2为恒压分液漏斗。 反应原理:将CuSO4-NaCl混合液和Na2SO3溶液混合反应获得CuCl沉淀。
      制备过程中,Na2SO3过量会发生副反应生成Cu2SO3 , 为提高产率,仪器2中所加试剂应为____。 
      图3
      A . CuSO4-NaCl混合液 B . Na2SO3溶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