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盐城月考) 文言文阅读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 , 迁吏部侍郎。始设长名榜、铨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资拟高下为故事。上元三年,吐蕃叛。仪凤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行俭议曰:“吐蕃叛皛方炽,安可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质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事,可不劳而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径莫贺延碛,风砾昼冥,导者迷。行俭止营致祭,令曰:“水泉非远。”众少安。俄而云彻风恬,行数百步,水草丰美。众皆惊。至西州,诸蕃郊迎 , 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都支视知之,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长,伪约 , 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数日,倍道而进,去都支帐十余里,先遗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又使入趣召都支。都支本与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谒遂擒之是且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帝亲劳宴,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诏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众数十万。诏行俭为定展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大军次单于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徙营高冈。吏白:“士安堵,不可扰。”不听,促。比夜,风雨暴至,前占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时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 , 与温傅合。行俭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突厥悉平。帝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蹶鞍坏,惧而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橐驼马牛称是,行俭分给亲故洎麾下,数日辄尽。行俭工草隶,名家。通阴阳、历术,每战,豫道胜日。

    (节选自《新唐书•裴行俭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B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C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D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 郊迎,到郊外迎接宾客,表示敬重。文中“诸蕃郊迎”指裴行俭受到诸蕃礼遇。 C . 礼部,主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科举、官员选任等,也负责接待四方宾客。 D . 可汗,最初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后来契丹、突厥等部族对首领也称可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裴行俭政绩突出。他担任吏部侍郎时,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拟定州县官员升降、衡量资历高低的制度,被后世沿用。 B . 裴行俭足智多谋。吐蕃叛乱时,他以册封护送波斯王为掩护,擒获阿史那都支;突厥叛乱时,他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暗中归附。 C . 裴行俭屡建功勋。他兵不血刃平定吐蕃,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奉命统率大军,降服叛党,平定突厥,受到皇帝亲自宴请。 D . 裴行俭豪爽大度。属下私自骑马奔驰,摔坏了皇帝赏赐的马鞍,他并未追究;他还将皇帝赏赐的敌方物资全部分给亲朋部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俭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

      ②吏白:“士安堵,不可扰。”不听,促徙之。

    5. (5)  裴行俭“通阴阳”,有先见之明,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