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阶...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竞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材料二:

    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他们或者评论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他们不少人还擅长书法,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

    崔莺莺之于张生(元稹《莺莺传》),霍小玉之于李益(《霍小玉传》),所爱者均为对方的诗才。《三水小牍》所写的步飞烟,读了赵象的诗“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又为书曰:“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能使青年男女心契魂交,思飞目断,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不仅人如此,《东阳夜怪录》《玄怪录·元无有》《灵怪集·姚康成》等篇,还写了骆驼、驴、牛、鸡、犬等动物,以及故杵、灯台、水桶、破铛、铁铫、破笛、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

    诗、赋之外,唐人对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喜爱乃至痴迷,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浪漫精神。《太平广记》收汉至宋初笔记小说,其中收录有关音乐类故事三卷、书类故事四卷、画类故事五卷,多数作品出自唐人之手,唐人浸沉于艺术的浪漫情调表现得极为充分。李肇《国史补》载录的《李舟著笛记》《李牟夜吹笛》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如“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如《甘泽谣·许云封》《逸史·李謩》《博异志·吕乡筠》等,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摘编自《唐传奇与诗化小说》)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并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 .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一般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C . 唐传奇中的空白点能召唤读者参与,或许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 D . 《柳毅传》《莺莺传》等作品的“诗笔”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
    2.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 B . 受时代影响,唐传奇中塑造的人物多怀诗才,诗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 C . 唐传奇所塑造的各种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浪漫气息。 D . 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3. (3)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引用《对床夜语》之语,旨在引出唐传奇具有运用虚实相生的“诗笔”手段塑造

      人物的特点。

      B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贡献。 C . 材料二整体呈现“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以并列式结构加以论述。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举例论证时,大多为边举例,边进行评述,使唐传奇的诗意笔法得到不同阐释。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效果加以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看不见的珍藏

    (奥地利)茨威格

    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

    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④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⑤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⑥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⑧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肆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⑩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⑪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⑫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⑬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 . 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遇到知己的喜悦。 C . 失明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 . 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 . 小说中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 . 结尾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 D . 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3. (3)  “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
    4. (4)  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说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你认为老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文言文阅读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 , 迁吏部侍郎。始设长名榜、铨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资拟高下为故事。上元三年,吐蕃叛。仪凤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行俭议曰:“吐蕃叛皛方炽,安可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质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事,可不劳而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径莫贺延碛,风砾昼冥,导者迷。行俭止营致祭,令曰:“水泉非远。”众少安。俄而云彻风恬,行数百步,水草丰美。众皆惊。至西州,诸蕃郊迎 , 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都支视知之,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长,伪约 , 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数日,倍道而进,去都支帐十余里,先遗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又使入趣召都支。都支本与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谒遂擒之是且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帝亲劳宴,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诏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众数十万。诏行俭为定展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大军次单于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徙营高冈。吏白:“士安堵,不可扰。”不听,促。比夜,风雨暴至,前占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时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 , 与温傅合。行俭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突厥悉平。帝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蹶鞍坏,惧而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橐驼马牛称是,行俭分给亲故洎麾下,数日辄尽。行俭工草隶,名家。通阴阳、历术,每战,豫道胜日。

    (节选自《新唐书•裴行俭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B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C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D .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 郊迎,到郊外迎接宾客,表示敬重。文中“诸蕃郊迎”指裴行俭受到诸蕃礼遇。 C . 礼部,主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科举、官员选任等,也负责接待四方宾客。 D . 可汗,最初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后来契丹、突厥等部族对首领也称可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裴行俭政绩突出。他担任吏部侍郎时,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拟定州县官员升降、衡量资历高低的制度,被后世沿用。 B . 裴行俭足智多谋。吐蕃叛乱时,他以册封护送波斯王为掩护,擒获阿史那都支;突厥叛乱时,他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暗中归附。 C . 裴行俭屡建功勋。他兵不血刃平定吐蕃,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奉命统率大军,降服叛党,平定突厥,受到皇帝亲自宴请。 D . 裴行俭豪爽大度。属下私自骑马奔驰,摔坏了皇帝赏赐的马鞍,他并未追究;他还将皇帝赏赐的敌方物资全部分给亲朋部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俭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

      ②吏白:“士安堵,不可扰。”不听,促徙之。

    5. (5)  裴行俭“通阴阳”,有先见之明,请简要说明。
  • 4.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请买其方以百金 B . 而今安在哉 当察乱何自起 C . 不拘于时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 . 渺渺兮予怀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5.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范增数项王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B . 固宜然       吾得事之 C . 后人之而不鉴之      李牧连 D . 思齐焉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 6.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拔剑撞破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 . 朽车奔索,可忽乎  可怪也欤 C . 危急存亡之秋也 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 . 终者盖寡 己复礼为仁
  • 7. 古代诗歌阅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 (1) 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B . 苏词“小轩窗,正梳妆”一句,以当年闺房的常见场景呈现词人心中妻子美丽温婉的形象,更反衬亡妻之痛。 C . 贺词“旧栖新垅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D . 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形象而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丧偶之痛和孤独凄凉。
    2. (2) 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两首词的艺术各具特色,请结合两首词的最后两句分析。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
    2. (2) 《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着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将思妇、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月光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音袅袅。
    3. (3) 古人诗词中常用叠词,摹写声音或描绘形状,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9. 语言文字运用I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

    春捂,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病菌乘机偷袭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由于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所以寒气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

    秋冻,指立秋后天气转凉,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从而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不生病。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 B . 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C .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 D . 由冬季转入初春,气温变化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乍暖还寒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此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不生病。 B . 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生病。 C . 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D . 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 10. 语言文字运用II

    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火爆全网。它的成功并非____,而是源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积累。ChatGPT不仅能够写诗、写代码、写文案,甚至能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其出色的表现,既让人赞叹,也不禁让人担心机器将会取代人工。

    其实,(A)。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机械重复的话语、“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给人的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相较而言,ChatGPT能更聪明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要求,ChatGPT并未表现出____的窘态,反而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hatGPT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但它的横空出世还是让人有点____。有人忧心忡忡,认为人工智能迟早会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但这恰恰说明,(B),而是材料的堆砌。随着机器自身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因此,(C),不如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如果缺乏创新,一味跟风模仿,文化产品就会同质化、低端化,很可能下阵来。文化从业者应该意识到,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让自己的创作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上面画线句改写成两句话,一句体现因果关系,一句使用设问。可适当增删词语,但句子要保持连贯。
    3. (3)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其中A处必须用否定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未来就是有待发生的无限可能,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成功。

    也有人说,我们唯有在有限的土地上潜心耕耘,才能有所成就。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