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遵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恶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延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早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太傅。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文本二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昔汉武帝以财力匮竭,用贾人桑羊之说,买贱卖责,谓之均输。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孝昭既立,霍光顺民所欲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日此论复兴。立法之初,其费已厚,纵使薄有所获,而征商之额,所损必多。今坏常平而言青苗之功,亏商税而取均输之利,何以异此?臣窃以为过矣。”安石滋怒,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 (1) 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又令民封状增[A]价以买[B]坊场[C]又增茶监[D]之额[E]由是赋敛[F]愈重[G]而天下[H]骚然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 . 提举,意思是管理。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如“提举常平”。 C . 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与“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中“赠”意思相同。 D . 常平,官府筑仓储谷,市场谷价低时增价买入,谷价贵时减价卖出,是调控市场的手段。
    3. (3)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文思敏捷,志向远大。他自幼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面对国家积弱积贫,上万言书,有移风易俗之志。 B . 王安石议论高深,才辩无双。他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坚定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议论变法时,他舌战群儒。 C . 王安石固执己见,排除异己。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变法时,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聪明的年轻人。 D . 苏轼不畏强权,直言敢谏。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上书直述新法不利,因惹怒王安石,苏轼立刻被外调到杭州做通判。
    4. (4)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②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

    5. (5) 请结合两则文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王安石所推行的均输法的利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