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许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宣纸是一片云

    赵焰

    却说黄山脚下的徽州,五代南唐之时,还叫歙州。当时的北门住着一个叫汪书贵的年轻人,父母早逝,靠着祖上传下来的造纸秘方,以楮树和稻秸造纸为生。因为所造的纸张较为细腻平整,在歙州一带很是有名。

    后来机缘巧合,朝廷有令,让各地推荐最好的造纸工去金陵宫中,汪书贵就进了金陵城。

    汪书贵到了金陵之后,先任职于内藏库,日日在澄心堂内造纸。李煜还专门召见了汪书贵等人,勉励年轻的制造郎。丰神俊朗、举止优雅的李煜告诫说:朕之所以从各地将你们召来澄心堂,是为了造出当今世上最好的纸。最好的纸,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大道,《周易·乾卦·象言》云,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也就是说,只有充分体现天地人“三才”和谐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万物皆有灵,造纸也要汲取天地之灵气,体现天地的精神。

    曾是黄山脚下一介造纸工匠的汪书贵,哪里听到过如此玄妙之理呢?一时间瞠目结舌,头晕目眩,站在那里云里雾里。汪书贵想,皇上真有学问,于是使劲地听,使劲地记,可就记得几个词:惚兮恍兮、知白守黑、鬼斧神工、禅意无限。这几个词,倒是对应着他心中的某种感觉。后来他想,这就是“天意”啊,最好的纸,不是人造的,而是天造地设的。可是,怎么领略天意呢?怎么体现天意呢?

    来之前,“澄心堂”纸主要以楮树为造纸原料,取的是秦淮河的水。汪书贵以为,江淮之间的楮树较为粗壮,纤维较硬,适合用山泉之水,让人在附近的山野尽取山泉之水。汪书贵还建议在原料中,放入一些江南的龙须草。这些,对于纸张的轻薄和细腻,起到了很大作用。汪书贵对工艺要求也极严,要求“寒夜浸楮”,也就是说,需选择冬日寒夜之时,将楮树浸泡在水中。对于抄造一些关键步骤,也要求天时地利,比如“腊月敲冰”“敲冰举帘”“大蒸笼固焙之”“焙干坚滑”。如此讲究,一方面是尊崇神灵;另一方面,选择极冷的天气,可保证生产出的纸张不被虫蛀。就这样,“澄心堂”纸张的质量越来越好,口碑越来越盛,一时“洛阳纸贵”。可即使这样,李煜还是表现出近乎病态的挑剔,每制成一匹,他都要亲自试纸,反复琢磨,有时候甚至将汪书贵等人训斥得无地自容,汪书贵心里很不愉快。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有一个休息日,汪书贵郁闷地来到城外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栖霞山脚下。此时正是秋天的一个黄昏,夕阳映照,霞光万道,山中的红枫、三角枫、羽毛枫、鸡爪槭榉树、黄连木等,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一切宛如仙境。可是汪书贵眼中全然没有美景的概念,在他眼中,树就是树,且分为两种:一种是造纸的树,另一种是不能造纸的树。他就想找到一种可以替代楮树、生产出更加洁白缥缈的纸张的树。汪书贵从高高的白杨树、大槐树、榆树上的老鸹巢一直慢慢看下来,最后目光停留在矮矮的构树、青苔以及虎皮蕨上。有时候掰开某种树枝,仔细研究树皮的纹理,可是找啊找,一直没有找到可以造纸的上佳植物。汪书贵情绪沮丧地攀上山顶,山并不高,顶上只有一座古寺,叫栖霞寺。在寺院里,汪书贵见到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突然间心中一动,便问老和尚:“师父,能不能问您一件事?”老和尚点头合十。汪书贵就问道:“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够充分地体现‘惚兮恍兮、知白守黑、鬼斧神工、禅意无限’的特性呢?”老和尚笑眯眯地看着他,和蔼地问道:“年轻人,这个问题通天了,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汪书贵说:“我有一个心结,一直解不开。”

    老和尚抬起头来,说道:“你往上看,就明白了。”汪书贵抬眼往天上一看,只见天空正蓝,太阳炽热,头顶上正飘着几朵白云,如硕大无朋的棉花垛一样。那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感觉,不正是自己想追求的吗?汪书贵大喜过望,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说:“师父是指白云?”

    “是啊!好的纸就像白云一样,轻盈而短暂,需成于天然和天意才是。若白云像纸,纸像白云,这样的纸张,不正是天造地设吗?如此这般,可以说是‘惚兮恍兮、知白守黑、鬼斧神工、禅意无限’吧?”

    汪书贵心中涌动一股温暖,是啊,天上的云彩,就像棉絮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洁净。“可是,可是……可是这样的白云,怎么变成书写的纸呢?”汪书贵不由自主地问。

    老和尚没想到汪书贵如此执着。深入一想,自己也有些恍然,于是脸色一紧,结结巴巴地说:“这个……心诚则灵,心诚则灵,什么时候你能摘到白云,什么时候,你就能造出像白云一样的纸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李煜对宣纸近乎病态的挑剔,为后文汪书贵问道老和尚做了铺垫。 B . 小说描写汪书贵营造宣纸的技艺,结合深厚历史背景,开阔了阅读视野。 C . 小说写“对于抄造一些关键步骤,也要求天时地利”,体现了汪书贵的封建迷信思想。 D . 汪书贵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心理、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来刻画汪书贵,并以老和尚的评价侧面烘托其形象。 B . 小说配合人物活动不时穿插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既能增添田园气息,又能舒缓叙事节奏。 C . 小说多次提到“惚兮恍兮、知白守黑、鬼斧神工、禅意无限”,意在找寻纸与道之间的相通之处。 D . 小说结尾老和尚的话,既表现了对主人公的美好期望,也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3. (3) 小说以“宣纸是一片云”为题,有哪些内涵?
    4. (4) 造纸工匠汪书贵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