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

    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宙的灵魂。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

    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摘编自龚群等人的《工匠精神意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第三,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工业化时代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化,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为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保持产品在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千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摘编自《当下之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匠精神既体现在追求精湛技艺的外在实践中,又映照在坚守理想信念的内心追求里。 B . 工匠精神体现为勤奋练习熟能生巧后从而达到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把握。 C . 工匠精神能打磨出精湛的技艺,不但源于匠人对“道”的把握,还源于他已然具备的德性。 D . 工匠精神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尊重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创新。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 B . 中国古代工匠注重锲而不舍的行动,也注重理性的总结和反思,让自己的技艺合于道。 C . 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精神层面上确有相同的地方,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 D . 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所以民族性鲜明、注重物我合一。
    3.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匠精神表现的一项是( )
      A . 爱岗敬业 B . 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追求卓越 C . 乐于奉献,不求回报 D . 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百舸争流的奋发精神
    4. (4) 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这一典故,有何作用?
    5. (5) 在今天,中国发扬工匠精神该如何行动?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