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南开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软?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凝滞物/李氏子蟠,不拘时,学于余 B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汶汶者乎/然则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 C . 作《怀沙》之赋/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 遂自投汨罗死/不赂者赂者丧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中的渔父可能是位隐士,也可能是屈原作品中虚拟的人物,类似于《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 B .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而“我独清”“独醒”。 C . 第二轮对话,以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指出屈原正道直行的人生选择,凸显其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 D . 选段既是屈原自述其志,又是太史公借转述以表达对屈原投江自沉行为的不赞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