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柳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留侯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倡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留侯: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②圯上之老人:张良在桥上遇一老人,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并替自己穿鞋,经过反复考验,见他能忍耐,遂授其兵书,张良以此成大业。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B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C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D .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房,张良的字。“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是男子在20岁成年时由长辈所取。 B . 伐,进攻。古代对不同性质的战争称法不同,如“征”“伐”是公开的军事行动,“攻”“袭”是不宣而战的军事行动。 C . 郑伯,指郑国的国君。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作为一种封号,代表了身份等级与权利的差别。 D . 高祖,指的是刘邦。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祖”,承嗣皇帝称为“宗”。
    3. (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及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以虚笔泛写忍与不忍,二至四段以实笔具体写留侯子房之忍,选取上受书、辅汉建功等典型事例,围绕“忍”字展开论证。 B . 作者大胆破除地上老人身上的神异色彩,指出他可能是秦代的隐士,其真正用意并不是授给张良兵书,而是考验张良是否能忍 C .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忍的重要性,分析透彻,不仅有郑伯、勾践等善于隐忍的正面论据,也有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论据 D . 作者认为,郑伯靠“忍”不战退敌,他肉祖牵羊,以谦卑的态度对待楚军,这让楚庄王觉得郑伯和郑国百姓值得信任,因此放弃攻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②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