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大兴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3-12 浏览次数:272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二、<b >填空题</b>
  • 21. 如图为空气含量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 代表的是

  • 22. 氧气用途广泛。
    1. (1)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这是由于氧气能
    2. (2) 液氢是火箭发射的常用燃料。已知卫星要被送达预定轨道,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 kg 的液氢才能产生足够能量。为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至少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入液氧的质量为kg。

  • 23. 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但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也逐渐加重,请你提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 24.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 25. 铁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金属材料。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①铁能制成铁锅,这是利用金属铁具有良好的

    ②工业生产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

    锈,写出该除锈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铁锅清洗后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对铁锈蚀的影响。

    ②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Pt)、钌(Ru)等贵金属。现有5种含钌元素的物质:Ru、RuO2、Ru2O3、RuCl3、K2RuO4
    1. (1) RuCl3读作
    2. (2) 计算K2RuO4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式即可)。
  • 27. 化石燃料是人类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燃料。
    1. (1) 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
    2. (2) 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 28. 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 (1)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2. (2) 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b2O3+2H2O2 = X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29. 某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了污水处理厂。

    1. (1) 参观污水的第一道处理工序时,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不禁掩住口鼻。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
    2. (2) 污水的第一道处理工序是经过格栅,格栅是带有规则分布的方形网格,其作用是
    3. (3) 二次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经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可作为能源使用。沼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4) 某工厂在排放含硫酸的酸性废水时用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 小明同学根据实践活动课中学到的发面知识和自制松花蛋的方法,在家里给家人蒸馒头、制作松花蛋。

    1. (1) 发面时要用到面碱,小苏打是常用的一种面碱。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2. (2) 馒头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3. (3) 制作松花蛋的过程包含着多个化学反应。首要反应是生石灰遇水转化为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 实践活动课上,小红将家里的彩漂粉(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她阅读标签并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 (1) 将过碳酸钠加入水中溶解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生成的气体的操作为
    2. (2) 欲证明过碳酸钠溶于水后有碳酸钠生成,选用的试剂为
  • 32. 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保护环境,工业上将煤洗选加工后制得可燃性的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 (1)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 (2) 水煤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可以合成重要的有机物甲醇(CH3OH)。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 由6个原子构成 B . 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 .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D .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 33. 某校科技节活动中,初三同学选用下述物质: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浓氨水(呈碱性,易挥发)、Na2CO3溶液、Ca(OH)2溶液、浓盐酸、NaOH溶液等为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1. (1) 魔术1为“葡萄酒变色”。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则B溶液为,结合B处溶液的性质说明A变色的原因
    2. (2) 魔术2为“铁树开花”。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上的棉花团逐渐由白色变为红色。则D溶液为
    3. (3) 魔术3为“清水变牛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 34. 实验室要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

    1. (1) 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为;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填字母序号)。

      A.10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 (2)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填写上图中的字母序号)。
  • 35. 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

    1. (1) ⑤仪器的名称为
    2. (2)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现有铁架台(带铁夹),还应从上图中选择的仪器是(填数字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1. (1) 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的性质有
三、<b >简答题</b>
  • 3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漫谈水果的保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表达了诗人赞美荔枝甘美、喜爱荔枝之情。水果不仅带给我们味觉上的美好享受,更能提供丰富的营养。但是有时水果的保存也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烦恼,保存不当,水果会失水或腐烂变质。

    在水果的冰点温度下储藏,能较长时间保持鲜果固有的品质和营养,这项技术叫冰温储藏。为了探究荔枝的冰温储藏(荔枝的冰点温度为-1.2℃)是否优于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0~10℃)。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以荔枝的还原糖含量作为衡量荔枝品质变化的指标(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每隔七天进行一次水果品质检测,实验结果见图1。

    表1     实验条件

    组号

    储藏温度

    湿度

    备注

    -1.2℃

    87%

    荔枝的品种、大小、成熟度、数量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3℃

    87%


    氧气的浓度也影响着水果的保鲜。在储存水果时为了抑制呼吸作用,一般要降低氧气的浓度,当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呼吸作用最弱,此时对应的氧气浓度适宜水果的储存。如果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影响蔬菜水果的保鲜。

    此外,储存时还要注意有些水果不能和其他蔬果一起存放,如苹果、木瓜、香蕉等。这类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气体,可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坏掉的水果也会释放乙烯,因此在一堆水果中,如果有一颗是坏的,要尽快挑出去。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烯(填“能”或“不能”)催熟水果。
    2. (2) 在文中的荔枝实验中,研究的影响水果储藏的因素是
    3. (3) 通过图1可得到的信息是(写出1条即可)。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 荔枝的还原糖含量在冰温储藏时始终高于普通储藏 B . 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C . 普通冷藏温度指的是3℃
    5. (5) 请举出日常生活中水果保鲜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 38. 在研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引发了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图中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并晾干)。

    1. (1) 该活动所探究的问题是
    2. (2) 实验C所验证的猜想是
    3. (3) 实验A的作用是
  • 39.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

    实验中装置内的药品如下表所示:


    注射器

    A

    B

    实验1

    盐酸

    NaHCO3溶液

    澄清石灰水

    实验2

    NaOH溶液

    CO2气体

    浸没于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放于有孔塑料片上)


    1. (1) 实验1中打开K1 , 将过量盐酸注入A瓶中,观察到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打开K2 , 关闭K1 , 观察到的现象为
    2. (2) 实验2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其实验操作为;通过该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是
四、<b >流程题</b>
  • 40. 高锰酸钾是一种市场前景很好的无机化工产品,以下是工业液相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简图。

    1. (1) 图中含锰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写化学式)。
    2. (2) 氧化反应器中,熔融物从上部加入,空气由下部通入,其目的是;该设备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为
    3. (3) 电解槽中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五、<b >科学探究题</b>
  • 41. 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 > Cu

    【设计并实施实验】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


    实验

    现象

    将铝片直接放入到稀CuCl2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稀CuCl2溶液(与甲实验浓度相同)中

    十几秒内即观察到明显现象。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稀CuSO4溶液中

    在与乙相同的时间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1. (1) 实验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2. (2) 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

    3. (3) 【提出问题】为什么打磨过的铝片放入到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

      【微观探析】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和CuCl2溶液、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Al和Cu2+反应生成 Al3+

    4. (4) 【提出猜想】根据上述图示,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浓度大。

      猜想2:溶液中Cl-对Al和Cu2+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3:溶液中SO42-对Al和Cu2+反应有阻碍作用。

       【设计并实施实验】

      序号

      实验方案及操作

      现象

      结论

      乙、丙两位同学取Cu2+浓度相同的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重复实验。

      与上述乙、丙同学实验现象相同

      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


      在同一时间内,③最快产生现象,②次之,①无明显现象

      猜想2成立

    5. (5) 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证据不充足,其理由是溶液中的 对实验可能有干扰。
    6. (6) 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排除了上述干扰,并模仿实验2又设计了一组3支试管的实验,证明了猜想3也成立。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设计图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