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制备)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3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上·西城期末) 下列做法不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 . 露天焚烧秸秆 B . 教室人走灯熄 C . 共享单车出行 D . 大力植树造林
  • 2. (2024九上·合川期末) 关于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金刚石、石墨、C60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B . 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C . CO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其氧化性 D . CO2可用作气体肥料,体现了其化学性质
  • 3. 下列实验方法:①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③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瓶中;④观察颜色,闻其气味。可用来鉴别O2和CO2的有(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 4. (2024九上·金沙月考)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B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 .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 5. (2023九上·来宾月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A . 乘公交车出行 B . 回收废旧电池 C . 加快开发清洁能源 D . 大量焚烧秸秆
  • 6. (2024九上·中山期末)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加入石灰石 C . 加入稀盐酸 D . 检验是否集满
  • 7. (2024九上·信州期末)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闻气体的气味 B .  收集氢气 C .  验满二氧化碳 D .  干燥氧气
  • 8.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 为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氮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 用燃着的小木条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 . 为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少量氯酸钾,往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加热 D . 为除去木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铜,将其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9. 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 . 倡导绿色出行 B . 发展燃煤发电 C . 大力植树造林 D . 开发利用新能源
  • 10. (2024九上·临泽期末)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 . 用氮气做充气包装保鲜食品 B . 用二氧化碳灭火 C . 金刚石裁玻璃 D . 用木炭吸附工业产品中的色素
  • 11. (2024九上·临泽期末)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 . 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 . 掏空沼气池前,对沼气池进行灯火试验 C . 到小煤窖挖煤用火把照明 D .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 12. (2024九上·西宁期末) 我国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 . 纸张双面打印 B . 出门随手关灯 C .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D . 乘坐公交车出行
  • 13. (2024九上·南宁期末) 有关CO和CO2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CO具有可燃性 B . CO2可用于灭火 C . CO可用于冶金工业 D .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 14. (2024九上·威宁期末) 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装大理石 B . 加稀盐酸 C . 制取并收集CO2 D . 检验是否收集满
  • 15.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I)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IV)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 . 只有实验IV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 B . 实验IV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 . 由实验I、Ⅱ、Ⅲ、IV推断,实验IV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 . 对比实验Ⅲ、IV可知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需要有二氧化碳参与
  • 16. (2024九上·桂平期末)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象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两个过程都是通过剧烈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 . 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若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碳酸含量增加 C .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D .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 18. (2024九上·武侯期末) 如图是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是是(    )

    A . 只能通过化合反应才能实现a转化为c B . 由c转化为b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 .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溶液变红 D . d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 19. (2024九上·伊通期末) 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装置,气体从最左端玻璃管口进入,其中右边铜丝上的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浸过紫色石蕊溶液干燥后的棉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K2关闭,K1打开时,可在a处放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收满 B . 当K1关闭,K2打开时,铜丝上的④号棉球先变红 C .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D .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20. (2023·锦江模拟) 某小组利用图1装置研究25℃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 . 曲线①中c点和e点可能进行了振荡 C . 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60mL蒸馏水 D . 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时,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
二、填空题
  • 21. (2024九上·宁明期末) 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方法:点燃3 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如图Ⅰ; 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Ⅲ。

    1. (1)  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3. (3)  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4. (4)  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22. (2024九上·盘州期末) “碳中和”我们一直在行动,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
    1. (1) “碳封存”:某实验基地通过将气态二氧化碳压入地下变为液态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封存。此封存技术可行的化学理论依据是
    2. (2) “碳转化”: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开发化工原料,合成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反应物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 (3) “碳中和”人人参与,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动是:(写一条即可)。
  • 23. (2024九上·澧县期末) 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

    1. (1) “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填化学式)气体排放;
    2.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在不断(填“增强”或“减弱”),为了实现“碳达峰”,我们应大力推广低碳生活,如(写一种);
    3. (3) 下列说法与“碳达峰”、“碳中和”主题不符的是____。(填字母)
      A . 我国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用时间远远短于其他发达国家,体现了大国担当 B .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C . 为了方便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 . 能源结构应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 24. (2024九上·衡南期末) 用如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 (1) 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
    2. (2) 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25. (2024九上·沙雅期末) 如图,将一支盛满CO2的试管,倒立在一个装满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现象是:,原因是。如果将水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如果将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三、综合题
  • 26. (2024九下·惠阳月考) 科学家认为,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 , 又在合成塔使之与H2反应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资料一: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K2CO3与CO2和H2O反应生成KHCO3 , 分解池中KHCO3受热分解变成K2CO3

      资料二: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②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将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某小区路灯利用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的蓄电池作电源,其电压为12V、容量为24A•h(表示安•小时),若路灯的规格为“12V、24W”,则正常工作时通过路灯的电流是 安培。充足电的蓄电池可供路灯使用小时?
    3. (3) 你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些什么?。(写出2点)
  • 27. (2024九上·宁明期末) 科学家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装有碳酸钠(Na2CO3)和水的混合物的吸收池中,通过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Na2CO3;把碳酸氢钠固体放入分解池进行加热,又放出CO2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水;在合成塔内高温条件下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 (1) 回收利用空气中的CO2 , 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CO2 (填“是”或“不是” ) 空气污染物。
    2. (2) 吸收池内需要不断进行搅拌, 目的是
    3. (3)  吸收池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 (4)  在合成塔装置内要避免空气进入其中, 其目的是
    5. (5)  该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四、实验探究题
  • 28. (2024九上·从江月考) 请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选用A、D装置制取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填写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反应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中气体集满取出后,接下来应先(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 (3) NH3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 , 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填字母)。
    4.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常见的酸。实验室通常选用大颗粒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填字母)。

  • 29. (2024九上·从江月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1. (1)

      [探究一]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如图甲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通过步骤Ⅱ和步骤Ⅲ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步骤Ⅰ和Ⅳ的实验中,小花都变成了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 (4) 实验Ⅳ结束后取出小花,加热烘干,看到的现象是,说明碳酸
    5. (5) [探究二]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图乙所示为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观察到A试管内的现象是,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实验刚开始,B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原因是
    7. (7) 为测定混合物中CuO的质量,称取样品进行实验。实验中获取了两组数据:

      a.反应前后A试管质量的减少;b.吸收生成物的B试管质量的增加。

      假设反应完全,称量准确,你认为应选择(填字母)组数据来计算氧化铜的质量更好。理由是

五、计算题
  • 30. (2024九上·汝城期末)  向10g大理石样品中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 (2) 求10g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实际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 (3)  图2中,x=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