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

更新时间:2024-02-28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 1. (2022·河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甲骨刻字 B . 烧制陶瓷 C . 粮食酿酒 D . 火药爆炸
  • 2. (2019九上·德惠期末)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在化学实验中能用于加热的是(  )
    A . 量筒 B . 试管 C . 滴瓶 D . 漏斗
  • 4.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里的“碳”指的是(  )
    A . B . CO C . D .
  • 5.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单质:空气、氧气 B . 氧化物:氧化镁、一氧化碳 C . 化合物:澄清的石灰水、双氧水 D .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干冰
  • 6. 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正确的是(  )
    A . 物质观:“XX”矿泉水,纯天然、无污染、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 元素观: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不同 C . 变化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 守恒观:12g碳和1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4g二氧化碳
  • 7.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甲酸( 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从微观构成看: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 D . 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 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A . 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B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 9. 在某些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至关重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除去铁粉中含有的少量镁粉: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C .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将铜、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其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 D . 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刚有气泡逸出时,立即收集
  • 10.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固体(CaCO3

    高温煅烧

    D

    FeCl2 溶液(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1.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以下词语:①清洁能源—氢气;②生命之源—水:③离子钙,吸收快。请从H、Ca、O、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符号,书写化学用语:
    1. (1) ①中的“氢气”
    2. (2) ②中的“水”
    3. (3) ③中的“离子”
  • 12. 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 (1) 铁锅用生铁铸造而成,生铁属于材料;
    2. (2) 为了健康,国家卫健委推广选购和食用碘盐、锌盐、钙盐、硒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碘、锌、钙、硒”等是指(选填“原子”、“离子”或“元素”);
    3. (3)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双吸粉”,用来同时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请判断下列具有双吸功能的物质是(填序号);

      ①碳粉  ②铁粉  ③生石灰  ④氯化钙

    4. (4) 打开盛装食醋的瓶子,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因为
  • 13.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操作①的名称是
    2. (2) 在进行操作①时,小明发现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 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 . 搅拌浑浊后未静置直接倒入漏斗 C .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 .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 (3)  操作②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 14. 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三个对比实验(如图):

    1. (1) 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 (2) 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实验3的结论是____(填序号)。
      A .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B . 在空气中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才能燃烧 C . 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在小木条的周围有充足的氧气
  • 15.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商业首飞,铝锂合金首次在国产民用飞机大规模应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铝锂合金的硬度要(选填“高于”或“低于”)铝和锂,其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易于加工,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强度和延展性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 (2) 铝锂合金中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填序号);
      A . 元素符号不同 B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 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3. (3) 在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为
  • 16. 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角度认识水。
    1. (1) 组成: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通过该实验我们初步学习了利用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探究物质组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 (2) 结构:从微观上分析,关于水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 (3) 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实验室用块状的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①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的(填字母序号);

      ②若用图1中的C装置来收集 , 气体应从端(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2装置探究、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的方案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收集50mL所用时间

      实验1

      30mL 2%

      粉末状  0.2g

      21s

      实验2

      30mL 2%

      粉末状CuO  0.2g

      47s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结论: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18. 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1. (1) 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2. (2) 实验Ⅱ中观察到C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Ⅱ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必要做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4. (4)  实验结束后,小华将实验Ⅱ中剩余的物质都倒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写化学式)。
五、计算题(共6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