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B . 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 . 因为毛泽东诗词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所以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 D . 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 .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动力。 C .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纯属虚构。 D .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 (4) 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守山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上,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多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能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起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也被收缴,父亲这才罢手。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刚才忘记交代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抱拳,一脸讨好的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只要不是让我给你生孩子,尽管放话。”守山拍着胸脯说。

    玩笑少开,说正经的,盖房子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终未说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

    “谁不知道你们猎人的能耐?没有猎枪,照样能逮猎物。你老爹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往下说。

    “你见天看云,就能呼风唤雨哩?”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坑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看到刘二扬长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个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那天儿子上学走,守山出山送儿子,老爹一个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计的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钢针,老爹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的,不用还。也有人说,刘二心里有愧才这样做的,他要是不经营“野味饭店”,守山的老爹也不会死。儿子结婚的时候,刘二随了两万的礼——当时,乡亲随的大都是一百,还有五十的……刘二的作为,让村里人都跷大拇指。守山想报答,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守山思去想来,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取下蜂箱,拿出一格格的蜂巢,放在简易的铁桶里,把蜜“摇”出来后,然后再把蜂巢放回蜂箱,挂回原处。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作料,是不是同样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蒸蛋、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

    口碑胜似一切。刘二的生意渐次红火起来,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哇,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的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欠大山!”

    后来,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节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猎枪被收缴、野味饭店改名等相关信息中,可看出有关部门、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B . “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达出守山当时不愿猎野兔但又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 C . 文章第十二段运用插叙,写刘二对守山一家的帮助,既塑造了刘二重感情的人物形象,又交代了守山想报恩的原因。 D . “坑人的事咱不干”在文中反复出现,第一处体现了刘二想要获得野兔的执着,第二处则体现了守山要给蜜蜂留过冬口粮的坚定。
    2. (2) 关于文中刘二酒店名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守山与刘二在刘二开“时尚酒店”之前就认识了,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送到了刘二的野味饭店。 B . 刘二开“时尚酒店”时,一直照顾刘二生意的马总想吃野味,刘二便找守山想办法,结果碰壁了。 C . 刘二想到了一个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结果生意渐次红火起来,饭馆取名“蜂蜜美食”。 D . “蜂蜜美食”更名为“留余餐馆”是刘二思想转变的见证,这与守山拒绝刘二取野蜜蜂过冬的野蜂蜜有关。
    3. (3) 文章最后,守山为何说“不是欠我,是欠大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守山的“守山”过程体现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臣窃闻,论者或谓弃淮而守江,是大不然。昔者吴与魏力争而得合肥,然后吴始安;李煜失滁、扬二州,自此南唐始蹙。今日弃淮而保江,既无淮矣,江可得而保乎?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患,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 .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 .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 .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的第一名是状元,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 B . 诚斋,杨万里的书斋名。古代文人常给自己的书斋取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用以体现自己的品位和追求。 C . 孝宗,宋朝皇帝赵睿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D .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中“言”是“字”的意思,与《琵琶行并序》“凡六百一十六言”中“言”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谪守袁州,杨万里上书直言请求留张栻在朝,又写信给宰相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加以劝说。 B . 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居丧离职。 C . 王淮做宰相时,向杨万里询问宰相第一要务是什么,杨万里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 . 因为杨万里闲居十五年期间不问政事,所以凡是有邸吏前来通报当时朝廷的政治形势,他的家人都隐瞒着不告诉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②臣窃闻,论者或谓弃淮而守江,是大不然。

    5. (5) “万里为人刚而褊”,在对待权臣韩侂胄的事情上,杨万里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刚而褊”的性格?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 , 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①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②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③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为歌行体,诗歌开篇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B . 三、四两句慷慨直陈,向天浩叹。写提刀人的动作和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 C .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 D . 诗歌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以气势和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内蕴丰富,绝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
    2. (2)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strong><span>情景默写</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6分)</span></strong>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2. (2) 杜甫在《登高》中“”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 (3) 《归园田居》中的“”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比喻,又是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五、<strong><span>语言文字运用</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21分)</span></strong>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来” , 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做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 (1) 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 . 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 “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是这样的。 D . 春蚕开始结茧,要“上山”了。
    2. (2) 文中两处加点词语,连续两次使用“你们”,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____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____,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____,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____,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为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事半功倍   无懈可击   巧舌如簧   夸夸其谈 B . 事倍功半   无懈可击   巧言令色   夸夸其谈 C . 事半功倍   天衣无缝   巧言令色   夸大其词 D . 事倍功半   天衣无缝   巧舌如簧   夸大其词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B . 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C .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 . 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3. (3) 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 .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六、<strong><span>写作</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60分)</span></strong>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军训的记忆碎片,或许是动员大会上的口号嘹亮,或许是队列训练时的军姿飒爽,是烈日暴晒中的步履铿锵,是绚丽晚霞下的军歌飞扬……这些训练场上汗水交融的“咸”,骄阳烈日的“辣”,重任在肩的“苦”,成长收获的“甜”,都将印刻进青春,留下最隽永的高中回忆。

    然而,短暂军训留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永恒的回忆,更应是美好的期待。军训结束后同学们又迎来了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希望同学们在新的起点上不松劲、不懈念,把军训中培养出来的好作风、好状态保持下去,把军训成果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家国命运紧紧相连,以青春之热血,报爱国之壮志,勇担新时代青年之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请结合军训的感悟和收获,以“淬炼青春正当时,强国有我勇担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