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2节物质的微...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黄岩期中) 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 分子、原子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D .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2. (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 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3八下·金东期末)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 .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 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不能由原子构成
  • 4. (2023八下·黄岩期末) 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3八下·武义期末) 图示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 .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 6. (2023八下·富阳期末)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梳理的物质结构层次图,其中与层次d相对应的是(    )

    A . 原子核 B . 质子 C . 电子 D . 夸克
  • 7.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出如下发言: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小丹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小鑫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你赞同( )
    A . 小倩 B . 小丹 C . 小鑫 D . 小娜
  • 8. 如图中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 .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间空隙比原子间空隙大
  • 9.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可以再分 C . 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10.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 密度不同 C . 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 D . 用途不同
  • 11. 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是( )
    A . 10-8 m B . 10-9 m     C . 10-10 m D . 10-11 m
  • 12.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3.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可以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 .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C .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 D .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 14. (2022八下·南浔期末) 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 . 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 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 . 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 15. (2022八下·滨江期末)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B . 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 .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 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 16. (2022八下·兰溪月考) “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7. (2022八下·兰溪月考)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 化学性质相似 D .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8. (2022八下·舟山月考) 下列分子模型中,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9. 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 B . 该图示变化中的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C .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D .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 20. 关于下列四种分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由三个原子构成 B . 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说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 C . 原子都比分子体积小 D . 比较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 21. (2022八下·舟山月考) 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B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 .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 22. 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 ,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 分子可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23. 下面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可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 ①②⑤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⑤
  • 24.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将PM2.5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 . PM2.5、分 子、原子核、电子 B . 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 . 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 . 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二、填空题
  • 25. (2021八下·黄岩期中)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⑦离子这些粒子中,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填写序号,下同)。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 26.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氧化氢分子中有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个原子。 
    2. (2) 比较氢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为。 
    3. (3) 比较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为。 
  • 27. 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如图是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由图示知,反应的NH3和O2的分子个数比是,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填“变化”或“不变”)。
    2. (2) 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多选)。
      A . 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 . 该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 . 在该反应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 .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28. 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 (1) 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分裂出来的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2) 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构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别是 。

  • 29.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 (1)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2. (2) 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3. (3) 带正电的微粒有
    4. (4) 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5. (5) 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