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10分)
  • 1. 名句默写
    1.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 (2)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崇不呼天也;  , 。(《屈原列传》)
    3. (3) 李密《陈情表》中运用乌鸦反晡的典故的一句是:  , 
    4. (4)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六国论》)
    5. (5)  ,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 2. 按要求选择。
    1. (1)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十年来,小品文热持续不降,也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奇观。文学告别了紫高和沉重,主向轻松和自由。 ____ 。小品文的危机,正隐敞在小品文盛行之时。

      ①不少读者偏嗜小品文,流连于此,两不知此外有更为瑰面辉煌的世界。

      ②我们似乎逸入了一个逃避崇高、走向世俗的时代,而极端者,甚至定向鄙俗化、市侩化。

      ③一些作家,也只追求空灵闲适的文风,而不愿追求更为壮美的艺术境界。

      ④装深沉反成统薄,饰高旷却显浅陋;甚而求雅得俗,小品文也就成为无聊碎语了。

      A . ④③①② B . ②3①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①③④
    2. (2) 下列这则活动通知的划线部分有一处语句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关于举办教育论坛的通知

      为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平台    甲     ,  上海某高校教育研究中心拟举办以“语文之美教育之贵”为主题的数育论坛(乙)。诚邀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莅临受教    丙    本论坛不收取会务费,差旅费烦请自理    丁    

      论坛时间:2023年11月24日-26日

      论坛地点:上海市某高校逸夫楼报告厅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6)021-54548527

      上海市某高校教育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

二、阅读(70分)
  • 3. 小明阅读《汉语与中国文化》一书,以下是该书引言的部分内容以及小明的读书摘录。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引言(部分)

    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然而以往人们谈论语音 与文化的关系多限于词汇的层面。早期人种语言学的工作就是为一种文化内容中各方面的相 对比重给出词汇指数。这种浅层的对应使一些有追求的人类学家断然否认语言与文化的关 系,因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其结构系统,语言与文化的本质联系应在于它们内在形式格局的一致性。

    ②为这个“结构”难题打开经验视界的是美国人类语言学者沃尔夫。他对美洲年第安霍 比语的研究证明,霍比族的文化和环境塑造了截比语言的型式,反过来,它们又为截比语言 的型式所槊造,从而逐渐地形成了蛋比的世界观。沃尔夫由此认为,语言的体系性决定     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内在建构形式具有权威性。

    ③汉语与中图文化的结构通的,对于在印欧系语言理论和汉语事实的百年冲突中陷入图境的中国语言学,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

    ④印欧语的句子组织是以动词为核心的,句中各种成分都以限定动词为中心,明确彼此 关系,这种句子格局木质上反映的是西方民族焦点透视的思维方式,西方绘面的构图,每一 部分都可以通过透视线与视焦作直观的、几何学的联系。汉语的句子思维不是采用焦点透视 的方法,而是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拿绘画来说,山川胜景,变化无穷,因而创造了移动视 点的运动透视法,这种方法不受视阈的局限,在同一个画面上画出不同视阈的景物。由于视 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便形成了节奏感。汉语句子不以某个动词为核心,而是用句读段散点 展开,流动铺排,有头有尾、夹叙夹议、前因后果地表达思恐。中西语言造句、艺术构图的 不同就在于形态上的版点视与焦点视之分,过程上的动态视与静态视之别。

    ⑤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特别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英语的句 子以定式动词为核心,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前呼后拥,递相叠加,这正是 一种空间型的构造。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偏重于时间。即使是空间,也常 表现为流动空间,在造句上采用句读按逻辑事理镧排的方法。这正是一种时间型的构造,如 果说西方语言的句子是一种物理空间体,那么汉语句子是一种心理时间流。

    ⑥汉字是一个以形达意、与思维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表意系统,因而汉字的结构系统体现 出汉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这种样式不把客观世界和思维主体对立起来,不以外部事物及其 客观性质作为思维对象,而是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出发,按照主体意识的评价和取向,赋予世 界以某种意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将汉字的构形方略归纳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俯仰之际为万物之象打上了人的印记,因而“物象”从 本质上说是一种“人象”,文字的结构赋予经验以主体意识的特征,使之带有人的需要、人 的态度、人的评价的色彩。

    读书摘录

    摘录一: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与王熙风正说着话,“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这句着改成:“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的少年”。也未尝不可。但根据汉语的习惯,不愿意在实语前加上很多修饰成分,使他离开动词太远,因为这样一来,句子的“气”就滞住了,流转不起来。

    ——摘自第四讲《汉语建构的文化精神》

    摘录二:与西方文化相反,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从未把人与世界对立起来,从未出现过那种站在世界对立面,以认识世界、征服世界为己任的“自我”。中国文化不是从独立个体去透视世界,而是从人与世界的全方位关系中去体认一切。

    ——摘白第六讲《汉字的文化内涵》

    1. (1) 小明阅读引言(部分)时,写子一条批注:汉语表达的流动铺排、使中国画创作运用散点透视的绘画技巧。”以下选项中与小明犯相同逻辑谬误的一项是( )
      A . 爱因斯坦何止有批判性思维,他还有创新思维、科学思维……为什公只拿批判性思维说事? B . 不海之谓厚,不白之谓照。 C . 这个孩子在初中时品学兼优,怎么自从到了你们高中就不是这样了呢? D . 张老师班会课上说:“同班同学要互相关照”,小王借作业给小明抄,被老师批评时反问道: “你不是说同班同学应该互相关照吗?”
    2. (2) 以下下符合引言(部分)文意的一项是( )
      A . 早期人种语言学的工作主要运用词汇统计分析法来解释文化现象。 B . 沃尔夫对突破早期的语言学研究,着眼于文化、环境对语言的互为塑型作用。 C . 可借助中西方的绘画透视法来理解印欧语和言语句子组织的差异及其成因。 D . 中国文化的注重心理时空源于造句上采用句读按逻辑事理铺排的语言表达方或。
    3. (3) 根据引言(部分)不可能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
      A . 汉语句子铺排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其“神”在于句子锚排的逻辑事理性。 B . 汉语的时空观表现在戏剧中,即舞台时间结构偏重于生活本身的逻辑、情节自然的进展。 C . 汉语的表达突破视阙的局限,其动态性、节奏感、艺术感较西方语言更为突出。 D . 汉字构形要解决的不是事实问题,而是意义问题,即客体与人的关系问题。
    4. (4) 根据上下文,解释第③段加点字的含义。
    5. (5) 请结合引言(部分)作者的观点,分析小明两则摘录所体现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结构通约。

      摘录一:

      摘录二: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

    【甲】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①相比长江边的大城市,扬州不胖,匀称得恰到好处。

    ②古运河如一根绿瓜藤,轻轻巧巧地缠住了扬州城的院落和篱笆。瘦西湖就是这根瓜藤上汁液饱满的蝶丝瓜———根拥有“水蛇腰”的丝瓜。

         ③“水蛇腰”,是汪曾祺先生喜欢用的一个词,如果被用来形容扬州城,也完全恰当。

    由于古运河的缠绕和灌溉,扬州城也像一个圳有水蛇腰的佳人。

    ④我第一次去扬州,是从下河出发的。16 岁的我乘着老汽车向上爬坡。那比我们高的 地方,父亲告诉过我,叫“高田”。“高田”的最高处,就是大运河的河堤。到了大运河,老 汽车停下来加水。我第一次待在大运河边,看着传说中的大运河,正值秋汛,水很大,司机 很容易取到了水。有个挎着皮革累包的供销员摸群的男人对我说,这大运河可了不得,向南, 经过扬州,而向北,直达北京。

    ⑤就因为这个供销员的话,大运河被我想象成一条水上的铁路。验证我这想法的,是扬 州域门口的运河大桥,那是座铁桥。老汽车咣当咣当经过铁桥后,扬州城到了。

    ⑥ 在1983年的扬州,我见得最多的不是杨柳,而是榆树和苦楝树。纷纷扬场的榆钱从 高大的榆树上落下,落在古运河上,又跟着运河水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⑦也许是在水边长大的壕故,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逃课去看运河。对了,有很多书我 是坐在古渡边读的,那里有很多不生虫子的葱艺的苦竦圳,我摔一本书,把两尺扬州包子当 成午餐, 一读就是一个下午。——我应该是运河边一根有小虫眼儿的小黄瓜。

    ⑧我的学校在史可法路,从史可法路到东关街,只需要沿着国庆路步行15分钟。如果 你不想在东关街上停留太久的话,只要走10分钟,就可以抵达东关古浚了。

    ⑨ 在古运河边看书的事,我之前从末写出来,不是不想写,而是出于饱疚。那愧戏就像 隐在古运河水中石码头台阶上的青苔, 一旦水退去,便显露出来。

    ⑩那是我抵达扬州的第二年春天, 一位老人发现了正在河边游数读书的我。我当时读的 是一本诗集——刘祖落的《年轮》,诗句很传统。

    老人和我谈古运河,我的大运河知识就是在那个时候得到校正的。当然,还谈到了诗歌。

    后来老人带我去他家———座长满了花朵的扬州院落。老人还给我买了六只翡翠烧卖,

    味道的鲜美,我至今还不能说得准确。还有,翡早烧卖里的青莱怎么会那样青翠? 13郡个下午,那六只翡翠烧实,我会一直记得,还会一直愧疚下去。

    后来我再去东关街,在仅剩的一棵大苦楝树下,我又想起了已仙逝的老人,东滨,东 渡,东关古渡。当时正值花季,暗紫的小花瓣,落满了巷子口。

    我在树下张手,等了一小把儿,穿过东关,走到古渡口,把它们洒到了古运河的水面 上。星星点点的苦楝花,恰如扬州绣花鞋头上的小花瓣。(有刷改)

    【乙】客舟甬上望海曙

    ①“甬上”一词,作为宁波城的地理代名词,大概出现于明嘉靖万历年间。那时,宁演进士辈出,正迎来文化第二次高峰。令吴中才做、尤其是文征明及其众多弟子观望、仰篆已久。于是乎,原本这些才子向往晋京所坐的运河船只,顺着浙东运河,客舟交游雨上。

    ②船只自进入余姚江后,往往有两种选择, 一是走自然河道,二是走人工河进。走白! 河道需处海水湖汐退降时,走人工河道往往是海水湖沙涨起时。但是走人工河道才能进出县城。余姚县城为依山傍水双域格局,上通济桥、砚舞江楼、登中天阔是吴中才俊造访第站。

    ③离开娩域,向东航走,江流如束,直至丈亭集镇。才俊们往往靠岸舟宿或上岸客钱。因此,留存至今的丈亭诗文有不少。若问浙东运河宁波段,观游什么?答案即为三江口,丈亭古没是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交汇形成的第一个三江口。

    ④从丈亭出发。走芯江,沿江堤岸水草盛长,芦常荡漾,白鹭飞扬。舟船向东,直至到达千年古县城慈溪。这是一座诞生了五百一十九位进士、以慈孝闻名之域。慈城有宝峰书院.据传闻罗贯中到此求学,令灵中才俊感叹此地卧虎藏龙。

    ⑤出县城,慈江抵央田桥,有剩子港,此为第二个三江口, 一为向东接中大河口入决江出海, 一为向南走大小西坝。才俊们向南为了迎宁波府城。到了大西坝口,此处与自然河道娩江再度相逢,即为第三个三江口,风景这边独好。船只过江进入西塘河。顺着西塘河慢行。

    ⑥天封塔下,日湖莲桥,琴弦悠扬。月湖洲鸟,阁模书藏。出东门去,临三江口,望见来远李、迹船码头和碧岑校、迎展暖。见海曙。豁然开朗。赞吟:“东向巨浸、长赧其华丹”。

    ⑦在吴中才俊客舟前上的时代。正是倭寇频紫侵海、双屿港开始出现洋人掠夺之时,不由得让这些才子祈盼:海定波宁,沧海为瞬。

    ⑧宁波,很长时间它的文化是封闭的独立的隐逸的。然而从唐宋开始, 一条浙东运河把它的港口作用发掘出来,打开了这座城市心向朝廷、面向大海的胸襟。浙东运河不仅成为了与朝延联系的经济命脉、黄全水道,更是产生了文化交融与输出的逐道作用。 在吴中才俊心目中,当时的上文化是具有创造力的。它有梁祝爱情故事映衬下化成蝶的文化变革勇气,也有天一阁等藏书楼读之声停随着著书立说的文化传承自觉,贸易海禁、思超开明之时暗一肿萌发,更为日后宁波商帮始作者、创工商之本为天下先之胆识奠定了基础。

    ⑨可惜的是。这些吴中才俊没有继续向东。拥抱大海,没有抵达宁波的镇海口,真正的出海口.而是沿着浙东唐诗之路东支线的自然河道向函北上。去找回诗情画意去了。

    1. (1) 分析【甲】文第②段的语言特点。
    2. (2) 分析【乙】文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 (3) 赏析【乙】文的标题。
    4. (4) 假如你是杂志社的编辑,打算把两篇文章编入同一个版面中,请为版面设计一个主题,并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编者按。
  • 5. 诗词鉴赏(8分)

    琵琶仙

    [宋]姿夔

    《吴都戏》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吴兴(1)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 酉岁(2),予与黄时父(3)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4)。欧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 更添了、几声啼短(5)。十里扬州,三生杜牧(6),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 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检英(T)。千万缕、效 细柳(8)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注释](1)灵兴:今浙江湖州。(2)己酉岁: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3)萧时父:萧您藻之 侄,姜爱要族(内弟)。(4)旧曲:旧时坊曲。桃根桃叶:桃叶系普王献之爱要。桃根为视叶 之妹。此借指欲女。(5)鸣鸩(ju6): 悲鸣的杜鹃。(6)三生杜牧:作者自指。三生,佛家活, 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人生。(7)空阶榆英:韩愈《晚春》诗:“杨花擒英无才思,性解漫 天作雪飞。”此化用其意。(8)千万缕句:周邦彦《淡江云》词:“千万续。陌头杨阶,渐渐可 藏鸦。”此用其总。

    1. (1) 对本词的体式待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令 B . 中调 C . 长调 D . 单调
    2. (2) 对本词的艺术风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雄奇放旷 B . 沉郁悲凉 C . 质朴淳真 D . 诽恻清逸
    3. (3) 前人评论此词:“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链,得言外意。”试以下阅画线句为例加以 赏析。
  • 6.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少翁传(节选)

    [明]钟催

    ①李少翁者,名莳,字德春,豫章人。居汉川,徙居应城。始自号少溪,年六十,老矣, 人敬而翁之,呼之少翁。翁家世受医,精脉法,其思暗解,出授受之外。其人沈墨长者,入 门无流视(1),无媒音(2)。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箸腕上,形神忽往。久之, 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发病者隐结,无不汗下吐服。少焉投药,犹掇之耳、余尝谓验诊脉甚 苦,而投药甚快。

    余始不甚识翁属余季弟妇病风状类尸举家喀育矣。至,视其脉:“治也!”进 一匕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匕乃绝。已而果然。余始奇其言,神其术。余后数 构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其它圭刀(3)入口,无不随手应者。

    ③余一日游京山,饮友人王稚恭兄弟宅中。饮从容,言李翁因医也,长者,医药已其病 之状若何,语颇悉。而稚恭尊君,心计警敏人也,顾诸郎:“识之,身宁无旦暮缓急邪?”属岁遥除,余遣一童子持精醪(4)饷问翁。至则闻两健骑从京山疾驰来,夜半迫翁去矣。余心动,得无如向者稚恭尊君言乎?已而果闻稚恭母暴病,更数医不愈,翁立起之。

    ④所至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翁赴人之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门 , 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翁亦年六十,未有子男,期以此阴行善,导迎善气。会岁两大授(5),疫鬼白登攫人于市。翁煮药如池,积片成家,全活莫知主名,安问精(6)而贵家亦不惜解金为卷,所入沿手尽。翁性不忤物,不愧人以所不能,不傲人以所不知。医负绝技者,最不利其曹偶(7)。秦越人(8)以此得不良死,而独能安。翁足迹半朱门,不传一溢言。对主人,未尝暴僮仆之过。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单,丰约佳恶之数,不挂齿牙。其为长者如此。

    钟子曰:余还观李翁,非者也,几乎道者也。余每见医者坐而说理,口如愁河:考其实,如捉影,其神躁也。今世坐谈者类是。翁为人诊脉,精神与病者往来, 一之至也。与人处,使人意消,偶俱无猜。岂所谓不言而饮人以和、目击道存者邪?余有以知李翁几乎道者也,非医者也。

    [注释](1)流视:谓眼睛流转顾盼。(2)媒言:媒:遒“亵”。媒言,轻狎之言。(3)圭刀:即刀主,代指医术。一刀主为方寸匕的十分之一。(4)精醪:指酒食。(5)大极:大突祸。(6)精:报酬。(7)曹偶:侪辈;同类。(10)秦越人:即扁鹊。战国时名医。借指医术高明的人。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第令伸臀出示,手指一箸腕上( )

      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匕乃绝( )

    2. (2)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

      余后数构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

      A . 构成 B . 招致 C . 道遇 D . 陷害
    3. (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

      至则闻两健骑从京山疾驰来,夜半迫翁去矣

      A . 靠近 B . 催促 C . 逼迫 D . 窘迫
    4. (4) 把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翁赴人之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门,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

    5. (5)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 始 不 甚 识 翁 属 余 季 弟 妇 病 风 眩 状 类 尸 蹶 举 家 喧 宫 联 矣

    6. (6) 第③段是怎样表现李少翁的医术高超的?请作分析。
    7. (7) 作者在文末宣称李少翁“非医者也,殆几乎道者也”,分析其主要依据。
  • 7.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东游记·十四 [明]发中道

    ①泊湖口,远望石钟、幞头诸山,所谓真山作假山者,恨不得游也。石钟二: 一曰上钟, 一曰下钟。叩之铿然生韵,自成宫商,迥异常石,故以钟名。而子瞻直谓水石相热之声,此 脸臆(1)语耳。及后自海南归,为人跋其所作《石钟记》云:“钱塘自灵隐至上、下天竺,溪 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声。乃知庄生天煞,无所不在。”则亦自 知其语之误矣。虽然,误赤壁而得一赋,误石钟而得一记,淋漓一时,芳润千古,其误何可 及也!

    以过珰关,尼(2)一日,看诸山出云幻甚。日暮,步柳林,入古庙,    一叟煮若共坐 , 说 年来事,如天宝父老也。    

    材料二:东游记·十五[明]袁中道

    湖口山势生动,望彭鬓积雪连天,直与赤沙、青草(3)相伯仲。曰宫亭神甚灵,能分风攀 流。往时丘文庄(4)夫人入都过此,夜半梦一神人语之曰:“我戚编修阑也。明日湖中大风,只鲈无存。我与汝夫君为同官,谊相关切,特来救汝,可移登岸。”醒即含舟移栖古等中。

    俄顷风大作,扬石飞沙者一日余,湖中舟皆覆溺,而夫人得免。文庄知之,上闻于朝,遣使 谕祭,而自为文以告。大略谓世人相与,稍涉利害,即掉臂不顾,甚且不难下石:而太史于 冥冥之际,不忘故人,拯其妻子,情深谊重,可愧浇俗(5)。 有味载,其盲之 戚字文湍, 死为水神于此。今其文具在集中,文庄大儒,舌理七重(6),不作幻语,著《无鬼论》者观之。 

    [注释](1)脸臆语:主观臆断的观点。(2)尼:阻拦。(3)赤沙、青草:二湖名。赤沙湖在今湖南 洞庭湖西部,为泮水所汇。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4)丘文庄:丘溶(1421-1495),字仲深,琼 山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5)浇俗:犹浇风;

    浮薄的社会风气。(5)舌理七重:相传孔子斗唇,舌理七重。

    1. (1) 对两则材料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并不认同苏轼在《石钾山记》文中的观点。 B . 苏轼创作《石钟山记》时的状态是酬畅淋漓的。 C . 苏轼两度作文失误,后继的作者都应引以为戒。 D . 丘溶对怪力乱神之类的事情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2. (2) 分析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 (3) 赏析材料二画线句“有味哉,其言之也!”中的意味所在。
三、写作(7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