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span></strong>
  • 1. 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 2. 观察如图4个容器中所盛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3九上·吉林期中)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检验氧气 B . 检查气密性 C . 称量氯化钠 D . 给液体加热​
  • 4. (2022九上·防城期中)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纺纱织布 C . 烧制瓷器 D . 制造火药
  • 5. (2019九上·莲湖期中)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B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氮气﹣﹣填充食品袋防变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

    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为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停止加热时,要用嘴吹灭酒精灯

    C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D

    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

    装置气密性好

    药品(红磷)足量

    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水银柱升高

    汞原子受热体积增大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B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 8. 考古人员使用碳14(质子数为6,14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出土的“鸟形金饰片”(如图) 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结构的是 ( )

    A . B . C . D .
  • 9.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①酒精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钢铁生锈

    ④火药爆炸

    ⑤汽球爆炸

    ⑥馒头发霉

    ⑦粮食酿酒

    ⑧塑料老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⑥⑦⑧ C . ②③⑤⑥ D . ①④⑦⑧
  • 10. 某阳离子A3+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4个不带电的粒子,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
    A . 10、24 B . 13、26 C . 13、27 D . 7、21
  • 11. (2022九上·苏州期中)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如图1是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2是化学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1装置几分钟后,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 . 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更环保 C . 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下方的棉花团会先变色 D . 用图2的装置可以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
  • 13. (2021九上·新华月考) 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 ( )
    A . 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 . 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 . 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 D . 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 将足量的硫粉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装置内引燃 C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span></strong>
  • 16. 空气质量日益改善,“佛山蓝”刷爆了朋友圈。
    1. (1) 在北方,冬季居民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燃煤时有害物质的排放。请写出煤炭中的硫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 (2) 佛山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 (填序号)。

      ①可吸入颗粒(如PM2.5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氮气

    3. (3) 某同学就有关提高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____(填字母)。
      A . 安排洒水车在城市主干道洒水 B . 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C . 将有污染的化工厂尾气排放烟囱加高 D . 将燃油公交车改成氢能源或电动公交车
  • 17. 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建立物质及其变化的相关模型将物质微观世界可视化是构建微观认识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
    1. (1) 分析图一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2. (2) 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____(填标号)。
      A . 两个氮原子 B . 一个氮分子 C . 一个氧分子
    3. (3) 氨气(化学式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是合成的微观过程:

      ①从宏观角度看,物质A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②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 (4) 氢、锶等材料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被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图1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锶元素在化学变化中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②图2中微粒C是17号元素的原子,则x=

  • 18.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 节约能源, 低碳生活。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等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写出甲烷(CH 4)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 (2) 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3. (3) CO2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CO2能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 . 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B . 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C . 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D .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
    5. (5) 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 19.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高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也和“富氧空气”差不多 ,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进行以下实验。

    1. (1)

      实验一: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氧:常通过丙、丁、戊三种路径来制取氧气。

      ①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若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③若需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应在装置G的 (填“a”或“b”)导管口连接一个 

    2. (2) 潜水艇制氧: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设备。你认为比较适合的方法是图1中的路径 (填序号)。
    3. (3) 家用制氧:如图2是“便携式制氧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反应仓可能是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产生O2

      B.此仪器可用于医疗急救,也可用产生的氧气做燃料切割金属;

      C.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

      D.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来保持氧气的湿润。

    4. (4)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4所示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
      操作如下:Ⅰ.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内水的体积为V1mL;
      Ⅱ.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Ⅲ.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将气球中的气体挤回到集气瓶中),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mL。
      回答问题: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5. (5) 写出操作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6. (6) 气球的作用是 
    7. (7) 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 20. 【科学探究】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1. (1)

      实验探究一:比较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很多植物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②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实验操作】

      ①在27.8℃,100.7kPa时,将具支试管的支管通过胶皮管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如图1所示)

      ②用量筒量取2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同时启动数据采集程序采集数据。更换相同质量,重复实验①和②。

      ③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做空白实验。

      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实验操作(3)的目的是 
    2. (2) 【实验结论1】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3. (3) 【交流反思】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200s后曲线略有下降的原因是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从图2中得出的结论是:
    4. (4) 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进行实验】

      在30.2℃,压强100.5kPa时,选择上海青叶碎末用量分别为1g、2g、3g,获得数据如图3所示。

      【实验结论2】由图3可知,在t秒内,上海青叶用量为 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图中三条曲线最终将重合在一起

      【拓展延伸】

      某些植物、氧化铜、猪肝、二氧化锰等都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除此以外,硫酸铜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 21. 【综合能力】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图2都是与空气有关的物质转化图。

    1. (1) 图1中A、B、C、D、E、F、G、H是所学过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箭头表示物质的反应转化,有一些反应条件未标出来)。 已知C、F在常温下是液态,B是黑色固体,G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E具有助燃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物质C、H物质的符号:C ,H 

      ②请写出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 

      ③构成物质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 (2)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图2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Ⅰ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③图3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熔点高

      C.受热易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