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段浩杰是中国宝武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很难想象,这位架着眼镜、气质斯文的“85后”是一位大国工匠。

    2010年,段浩杰大学毕业进入太钢精密带钢公司轧制作业区,他每天泡在车间里,研究设备、学习工艺、提升技能,很快成长为业务尖兵。2016年,以段浩杰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手撕钢”研发团队成立,15名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

    “手撕钢”学名叫作“不锈钢精密箔材”,因这种不锈钢厚度仅有报纸的七分之一,且易用手撕开而得名。“手撕钢”主要应用于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炼钢人眼里,0.05毫米厚度是我国这一领域生产技术的“天花板”,0.02毫米厚度几乎不可能突破。这一厚度的技术工艺难度高,长期被国外垄断。

    “0.02毫米厚度的轧制程序是核心工艺技术点,也是技术的难点。”段浩杰介绍,“手撕钢”轧制过程就像山西人制作手擀面,把钢带通过轧辊“擀”薄。但和擀面不同的是,制作“手撕钢”的轧机有20根轧辊,排列组合有2万种。

    两年多时间里,这帮年轻人夙兴夜寐,克服了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历经700多次试验,终于在2018年底成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宽幅“手撕钢”。

    “最大的成就感,是让我国的企业用上了自己的‘手撕钢’。”段浩杰介绍,之前定价权在外国人手上,巴掌大的产品就要400元人民币。如今,我们不仅把“手撕钢”的价格打了下来,而且还出口国外。

    随后,一家新能源公司主动联系太钢,希望他们开发一种厚度为0.015毫米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不锈钢精密箔材。攻关团队一鼓作气,再次向极限发起挑战。

    “轧机设备的极限是002毫米,0.015毫米从理论上看很难实现。”段浩杰说,我们不什么是第一,但我们身上肩负着使命与担当,必须要把产品做好。

    段浩杰团队克服软件程序限制,解决硬件精度不足,消除操作方法缺陷,终于在2020年8月成功研发出了0.015毫米的产品并实现量产,刷新了“手撕钢”世界纪录。

    初心不变,归来仍是少年。在同事郝雅丽印象里,段浩杰是一个不喜欢应酬、只醉心于研发的“理工男”。

    “他一心扑在研发上,吃住在厂里,一次次观察、记录,一次次比对、调整,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他的成功是必然的!”郝雅丽说。

    “最忙的时候几天都住在单位,再见到他,黑了,瘦了。每天趴在轧机上,他的听力都下降了,说话声也大了。”这是妻子王文蔚眼里的段浩杰。

    如今,“手撕钢”已被广泛应用在折叠手机、柔性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手撕钢”带动了高端制造原材料的变革,太钢精密带钢公司软态箔材产品生产量逐步增加。

    段浩杰拿着一块薄如蝉翼、可以透光的“手撕钢”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最近根据用户需求研发的一款新型材料——掩膜板,是用来制作高清手机屏幕的重要材料,产品再一次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守产业报国初心,勇担大国重器使命,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段浩杰说。

    (摘编自《大国工匠段浩杰:千锤百炼始成钢》)

    材料二: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从焊接大师艾爱国到精密加工大师刘湘宾,从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大师张路明到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摘编自《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段浩杰带领团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手撕钢”,打破了这一工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B . 同事与妻子对段浩杰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出他为了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忘我工作,这让段浩杰的匠人形象更显立体。 C . 工匠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D . 大国工匠凭借坚定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是我国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锤百炼始成钢”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段浩杰所从事职业的特点,也暗含了他兢兢业业、卓越追求的工作态度。 B . 段浩杰的研究团队能将中国“手撕钢”技术从长期“受制于人”变为“国际领先”,是由他们坚持产业报国的初心决定的。 C . 弘扬工匠精神,除了要激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外,还必须确保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当大任。 D .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根本力量,高技能的人才能在不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洪家光潜心研究,自主研发出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助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 B .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C . 钳工郑志明刻苦练习,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D . 无锡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4. (4) 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它们同属新闻作品。两则材料都列举了事实材料,但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5. (5) 若段浩杰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请你结合材料二中对“工匠精神”的论述,给段浩杰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 2. 现代文阅读Ⅱ

    黎明的河边(节选)

    峻 青

    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陈家庄那边,突然响起了一阵嘡嘡的钟声,紧接着南面的村庄也响起来了,一村连着一村,一刹那,河西沿岸的好多村庄里,都响起了火急的钟声……

    枪声越来越近了。西边的敌人已迂回到了果树林的边沿,伏在一条离我们不远的沙丘后面向我们射击。子弹像蝗虫似的在我们身边扑扑地乱飞,溅起了壕沟沿上的泥土,打断了蓬蒿的枝叶。

    我们沉着地不还一枪,等待着敌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敌人很狡猾,他们始终不肯离开那条沙丘。突然,他们停止射击了,一个匪徒从沙丘后面探出头来,挥舞着一块红布,喊道:“别打枪,别打枪。”我认得说这话的就是才侥幸逃回去的那个匪徒,“小陈,你来看看,这是谁?”

    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站在沙丘上的原来是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老大娘背绑着双手,满脸血迹,披头散发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风,把她的散发高高地扬起,把她吹得摇摇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着头,向着我们这边张望。小佳没有绑,但被折磨得面色苍白。他一只手拄着木棍子,一只手扶着妈妈,也向着我这面张望。当中有一个又黑又胖的匪徒,露着大肚子,紧挨着老大娘身边,站了起来。这时候那个挥红布的匪徒喊道:“小陈,好好地听着,五爷要和你说话。”

    “小陈,”那黑胖子的声音像只公鸭子,指着老大娘和小佳说,“小陈,你看见了没有?眼前有两条路:第一条,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这里!第二条,放下枪和你娘回家去过日子,你带的那几个八路,我们也保证宽大他们。好吧,给你讲清楚了,两条大路任你拣,要死要活一句话。”我一听这话,气得头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陈,小陈的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火红,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可是,他的全身都在发抖,枪口在蓬蒿间闪闪地跳动,怎么也瞄不准。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声地说:

    “小陈,冷静点。不要放枪,别打着你娘。”

    他叹了一口气,眼里涌出了两汪泪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枪来。

    正在这时,老大娘说话了:“孩子!”声音是那样爽朗而安静,“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你?”

    “在这里,娘!”小陈在蓬蒿丛里大声地答道。

    “孩子,你站起来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别站起来,孩子,你千万别站起来,你只叫我一声就行了。”

    小陈的眼泪刷刷地淌下来了。“娘!”他颤动着声音叫了一声。

    “哎,好孩子!好孩子,你看得见我和你兄弟吗?”“看见……”小陈再也说不下去了。

    “好孩子,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声音说,“打!不要听老五这老狗的话,打死这些强盗,打吧!孩子,朝我这里开枪!”

    “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来了。

    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这时,小陈的冲锋枪响了。那个挥红布的匪徒,没有来得及缩回去,就应着枪声,跌倒在老大娘的脚下了。

    突然沙丘后面响了一枪,老大娘痛叫了一声,身子晃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扑倒下来了……

    “娘啊!”小陈大叫了一声。

    我的全身一阵颤抖,眼泪热辣辣地顺着脸颊直淌下来。我端起了枪,然而,沙丘上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匪徒们都缩在沙丘的后面,连小佳也被他们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陈,小陈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留着火一样的光,一动不动地望着躺在沙丘上的母亲。

    “别打枪!别打枪!”

    随着喊声,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着,四五个匪徒,一个紧挨一个地尾随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体挡着自己,飞快地向着堤下冲来。被匪徒们推着的小佳越来越近了,他的胸膛迎着我们的枪口。

    沙丘后面的敌人又探出头来了,他们准备着冲锋。河岸上突然变得惊人的静寂,双方的枪都不响了,听得见小佳的急促的呼吸声,听得见隐在小佳身后的匪徒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听得见河里的波浪的呼啸声……突然,在这紧张的寂静中,响起了一个孩子的清脆而坚决的喊声:“哥哥!你怎么停着?打呀!打呀!快朝着我打呀!”

    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腾起来了。

    小陈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了,他端起了枪。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别打!”

    “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给娘报仇!快打呀!哥,我身后就是陈老五,朝着我开枪吧!打!给娘……”

    小佳的话突然停住了,一转身扑在匪徒身上,夺下了一个手榴弹,高高地擎在头上,拉开了弦。匪徒们被这意外的变动惊呆了,都木然地立在小佳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弹柄的导火管在吱吱地喷着白烟……

    我的心狂跳起来了,用力地闭上了眼睛。手榴弹轰然一声炸了。

    (有删改)

    【注】《黎明的河边》是峻青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交通员小陈与其家人护送两名武工队干部穿越过敌人封锁区的故事,最终小陈和他的父母、弟弟全都壮烈牺牲。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看到母亲和弟弟被敌人胁迫,生命受到威胁,小陈的脸“变得雪一样的苍白”,体现他担忧、愤怒的心理。 B . 老大娘背绑着双手,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却依然挺直了身子,仰着头,充分体现了她的坚定勇毅的抗争精神。 C . 老大娘刚开始想让小陈站起来,后来却又不让他站起来,看似矛盾的话语中包含了老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D . 小佳为了不让哥哥遭受敌人威胁,于是叫哥哥朝自己开枪,给母亲报仇,最终被气急败坏的匪徒杀害。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子弹像蝗虫似的在我们身边扑扑地乱飞”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敌人火力之猛,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B . 除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小说还通过大量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展现人物的崇高品质。 C .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来叙事,“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亲眼见证了老大娘和小佳壮烈牺牲的过程。 D . 小说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将小陈置身于严峻的斗争考验中凸显其精神境界。
    3. (3)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分析。
    4. (4)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请谈谈小说是如何体现这种军民关系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余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败刺史府门。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乃听事堂之东为轩,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然而非所敢望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

    材料二:

    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

    (节选自韩愈《与李翱书》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欲弃A尘垢B解C羁絷D自放于E道德F之场G而事每H劫留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辟,文中指开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意思不同。 B . 以为,文中意为认为,与《五石之瓠》中“剖之以为瓢”的“以为”意思相同。 C . 先人,文中指祖先,“先”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如“先父”“先哲”等。 D . 自处,指安置自己,与《<论语>十二章》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省”结构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辙因为获罪被贬为筠州税务官,因为当地洪水泛滥,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他只能暂时居住在部使者府。 B . 苏辙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本想作为工作之余休闲的地方,然而繁琐的工作却让他的想法落空。 C . 苏辙的理想是摆脱琐事杂务,归隐乡里,栖身于简陋的房屋中,寻求颜回之乐,这与材料二中韩愈汲汲于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D . 韩愈曾经在京城度过八九年,每天只能靠求人来维持生活,当时还没感觉,如今回想起这些过往仍让他感到悲痛。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②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5. (5) 关于颜回能够“安贫乐道”原因,苏辙和韩愈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注】①此诗是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陇山时所作。②践更:指服役的士卒。③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大规模用兵的吉兆。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士卒攀登陇山,目的地是遥远的临洮,“登”和“指”二字突出了征途的渺远及士卒的疾进之态。 B . 颔联中诗人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还不如做“州县”之吏那么劳顿,暗含其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之情。 C . 颈联描写了奔赴战场的将士军容整齐,奋勇前进,满山的树色使得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显得更加威武。 D . 尾联中诗人通过具体描写白少府砍断单于臂膀的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白少府立功边陲的赞颂之情。
    2. (2) 多情自古伤离别。作为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却与一般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师说》中“”两句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 (2)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与苏轼《赤壁赋》中“扣舷而歌之”类似,都通过击打船舷来抒发心中情感的两句是“”。
    3. (3) 《<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强调人不能没有远大志向和坚强意志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工具是一把木把锤子、几片錾子和几根钎子,是父亲展示自己手艺的全部家当。锤子把不知是什么木料的,已被父亲用手磨得亮黄亮黄的,因为使用多年,锤把底部已被他在地上磕得裂了一道缝,父亲用铁丝在锤把底部箍了个圈。锤子头用熟铁特制,像是削去四角的梯形铁疙瘩,大的一头是平日里见到的锤面,小的一头中间开有一道卡槽,以便在石磨上凿制不同的纹路时,可以卡入并更换不同规格的铁子。錾子其实就是几个整钢或夹钢的铁片,火柴盒大小,薄厚不等,卡在锤子的卡槽里用。钎子约拇指般粗,长长短短都有,它们原本都有一尺多长,一直以来在锤子和石磨的洗礼下 , 钎头披上了卷发,像是戴了顶圆帽 , 钎子尖在生活的磨砺中被磨去铅华。

    中国人做事讲究(A)心平、气和、稳重,锻磨也是一样,(B)磨要稳,面要平,齿要直。锻磨时,一手握稳钎子,一手持锤子敲击。锻磨掌握的是力道,用力过大会敲破齿牙,用力过小不出活儿,而且不同的位置也要把握好不同的力道。铁锤敲击着铁钎,在坚硬的齿牙上一道一道地划过,不时溅起一束束火花。开凿到磨芯细小的齿牙时,必须一锤紧贴一锤地凿,力度要一致,其严格的程度到了在同一个地方容不下两锤的击打。

    人们都说____,父亲学会的手艺很多,榨油、建油坊、酿酒、做豆腐……这么多的手艺却并没有改变他贫穷的人生。石磨渐渐被机械加工所代替,锤子的作用也逐渐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它们如同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工具一样,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后,消亡于机械和电子时代。

    1. (1)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艺高人胆大 B . 艺多人不穷 C . 艺多不压身 D . 工多出巧艺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简要分析文中“亮黄亮黄”“长长短短”这两个重叠形式的表达效果。
    4. (4) 文中AB两处句子内容都表示并列,但分别用了顿号和逗号,请简要说明理由。
    5. (5) 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我们为何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