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战国时期,李斯上书秦王嬴政:“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材料主要反映李斯劝诫秦王( )
    A . 奖励耕战 B . 广纳贤才 C . 整顿吏治 D . 尊奉法家
  •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或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3. 汉初贾谊评价秦朝反击匈奴时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桑弘羊也认为,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f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由此可知,秦朝反击匈奴( )
    A . 推动了中原文化向边疆扩展 B . 成为巩固大一统的关键一步 C . 彰显了中央集权制的优越性 D . 有利于保障农耕文明的发展
  • 4. 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 . 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B . 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 . 地方宫员权力较小 D .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5. 《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
    A . 皇位世袭 B . 君权神授 C . 皇帝独尊 D . 中央集权
  • 6. 里耶秦简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其中有以秦隶书写的一段记载:“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为户主,士五是身份,指无爵或者免爵者,女子是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这反映了秦朝( )
    A . 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 B . 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C . 建立完备的户籍制度 D . 男女经济地位平等
  • 7. 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官廷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屯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化

    A .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 .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 .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 8.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共一己之威,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可知,柳宗元( )
    A . 高度评价秦朝统一 B . 主张推行郡国并行 C . 批判财产私有制 D . 肯定秦朝郡县制度
  • 9. (2023高二下·射洪) 某同学在统计秦朝到唐朝地方行政层级时发现,地方主要是郡(府)、县两级,但不同朝代设置的郡(府)、县数量不同(表)。据此可得出的推论为(   )

    朝代

    人口万人

    疆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郡(府)数量个

    郡(府)统县数量约/个

    秦朝

    2000

    350

    49

    20

    西汉来

    6000

    610

    103

    15

    隋朝

    4600

    470

    190

    6.6

    唐开元年间

    8000(8世纪中叶)

    930

    328

    5

    A . 满足疆域扩大的需要 B . 适应人口数量增加的变化 C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顺应官僚队伍膨胀的变革
  • 10. 如图是秦朝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铸钱。秦朝钱母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规范混乱的货币市场 C . 巩固国家政权的统一 D . 结束民间铸币的混乱
  • 11. 云梦唾虎地出土的梁简《为吏之道》提出了聚官吏必须避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安静毋苛,审当赀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慈下勿凌,敬上勿犯”“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这说明秦代( )
    A . 基层治理完善 B . 官员素质提升 C . 儒法思想并用 D . 儒学正统确立
  • 12. 秦始皇根据商鞅变法后的秦法,制定了全国通行的法律——《秦律》;又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推行到全国;规定以秦国的半两铜钱(圆形方孔)为统一的货币(下币),废除了各种其他形制的铜币;又令李斯等人制作小篆,通令全国使用。据此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 )
    A . 强化了思想控制 B . 确立了专制体制 C . 巩固了统一局面 D . 实现了中央集权
  • 13.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据此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 . 郡县制是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 B . 我国历代政治家对郡县制都持肯定态度 C . 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 . 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封建皇权的需要
  • 14. 秦朝建立后,又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秦朝的这些措施( )
    A .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 . 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 . 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 15. (2021高一上·顺德期中)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
    A . 秦朝疆域辽阔 B . 秦朝统一货币 C . 秦朝统一文字 D . 秦朝统一度量衡
二、材料分析题
  • 16.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摘编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哪一朝代创立?并分析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 (2) 依据材料三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3. (3) 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再举两例相同类型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