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太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48分)
  • 1. 某同学在统计秦朝到唐朝地方行政层级时发现,地方主要是郡(府)、县两级,但不同朝代设置的郡(府)、县数量不同(表)。据此可得出的推论为(   )

    朝代

    人口万人

    疆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郡(府)数量个

    郡(府)统县数量约/个

    秦朝

    2000

    350

    49

    20

    西汉来

    6000

    610

    103

    15

    隋朝

    4600

    470

    190

    6.6

    唐开元年间

    8000(8世纪中叶)

    930

    328

    5

    A . 满足疆域扩大的需要 B . 适应人口数量增加的变化 C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顺应官僚队伍膨胀的变革
  • 2. 西周时期,诸侯国既是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军事据点,又是宗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周公封鲁而命以《诫伯禽》,封康叔于卫而命以《康诰》,封唐叔于唐而命以《唐诰》,为诸侯国确定了各自的政治方针。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 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 B . 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C .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缓和 D . 中央集权趋于完善
  • 3.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
    A . 忽视户籍制度建设 B .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 . 诸侯国君注重民生 D . 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 4. 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到1840年时,英国对华征收关税种类增长到1146项。英国的这些举动旨在(   )
    A . 推行贸易自由政策 B . 巩固对华贸易的顺差地位 C . 逼迫中国开关通商 D . 扭转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
  • 5. (2023高一下·番禺开学考) 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得到了急速发展,到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的时候,就成立了12个省党部和4个特别市党部。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和海外组织基本上是由共产党人着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些做法(   )
    A . 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 . 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 C .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 6. 1947年9月,党中央指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这一指示的落实(   )
    A . 废除了解放区的土地私有制 B . 使解放区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 C .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 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的到来
  • 7.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康熙中期,福建汀州府八县“膏腆田土,种烟者十居三四”。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
    A . 出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B . 经济作物面积超过农业 C .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 8. 据清朝文献记载,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又称玉米)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这表明当时该处(   )
    A .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B .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C . 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D .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9. 五代时期,房产税在一些地方已成正式税种,名为“屋税”。赵宋立国后,将“屋税”定为正税,被视为城郭赋税的主项。后来,随着实际情形的日趋复杂,城郭赋税的征收出现了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上述变化源于(   )
    A . 国家赋税制度的完善 B . 城市功能的弱化 C . 重农抑商政策的质变 D . 城镇经济的发展
  • 10. (2023高三下·湖北开学考) 1931年5月,国产第一辆汽车问世,该车除少数部件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的外,其余部件均由民生厂自制。民生厂还曾同国外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交换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就受制于洋人 B . 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工业有业务联系 C . 近代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完全自主 D . 民生厂是中国典型的合资性质的企业
  • 11. 下表为1933-1944年间四川省内工厂数量变化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1933—1937年

    1940年

    1942年

    1944年

    企业数量

    约23—100家

    847家

    1153家

    2071家

    A . 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导致工业布局变化 C . 政治形势变化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D . 我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 12.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下图是某一历史时期汉阳铁厂钢铁产量示意图(单位:吨)该时期应是(   )

    A . 1860~1890年 B . 1912~1919年 C . 1927~1936年 D . 1937~1949年
  • 13. 下表为1893~1930年中国进口商品所占比例。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等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

    0.6

    7.8

    13.0

    78.6

    1910

    1.5

    0.1

    16.0

    17.0

    65.4

    1920

    3.2

    0.2

    25.1

    16.9

    54.6

    1930

    3.7

    1.9

    21.3

    17.3

    55.8

    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A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 B .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兴起 C . 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向逆差 D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14. 有学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映出科举制的推行(   )
    A . 增强了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 .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 C .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 D . 导致封建官僚队伍急剧膨胀
  • 15. 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废除君主制 B . 加固边防的力量 C . 改革郡县制 D . 全面恢复分封制
  • 16. 汉初,儒生陆贾曾提醒高祖刘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他主张“行仁义,法先王”,以儒术治国。其所进献的《新语》十二篇深得皇帝称许。这表明汉初( )
    A . 秦朝治国理念被摒弃 B . 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 . 无为而治思想受推崇 D .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17. 有学者认为,“大一统”观念包含空间与疆域拓展的意蕴,也强调军事扩张行动必须具备道德合法性。借此昭示“大一统”与“大统一”之差异,界分“王道”与“霸道”之别,据此秦朝只可被视为“大统一”,而西汉则应称为“大一统”。据此西汉被视为“大一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整合广大疆域实现了统一目标 B . 推行儒学教化形成文化认同 C . 废除了地方实行的郡国并行制 D . 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巩固集权
  • 18. (2023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是“治理”和“被治理”的关系,君需要利用“术”进行官吏治理,官吏则要按照法律进行普通民众治理。据此可知,韩非( )
    A . 主张严刑峻法治国理念 B . 注重维护统治秩序 C . 强调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D . 提出皇权至上思想
  • 19. 有学者指出唐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在地区沿革方面的叙述相对较少,存在资料残缺、混乱的现象,且“多失于不载书传出处”,而唐诗中保留了大量的唐代历史地名,涉及民族、山川、城邑、关隘等地理名称,使得不少长期众说纷纭的唐代地名问题迎刃而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 B . 唐诗全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 C . 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 D . 文学诗歌在历史考证中必不可少
  • 20. 明清时期,插图成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插图双版大幅,图旁注有内容提要,图文对照起到情节说明的作用,读者可通过插图了解情节发展。据此可推知,当时(   )
    A . 小说创作兼采文艺 B . 读者群体向下延伸 C . 关注文人阅读能力 D . 书业竞争异常激烈
  • 21. 白居易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体现了(   )
    A . 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B . 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C . 唐诗主体是现实主义 D . 文学是政治的附属物
  • 22. 在严复看来,竞争的基本准则有两个:其一,竞争必须是以正途进行实力、智力和能力的角逐,这已规定于“优胜劣败之公例”中,胜者,必须是优者。其二,竞争只肯定最大的且最有效的付出,只要比对手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能在竞争中获胜。严复的上述主张( )
    A . 系统阐述了“优胜劣汰”竞争法则 B . 强调开启民智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C .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 有利于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热情
  • 23. 下面是近代某位学者关于“新思潮”的看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促进了维新变法 B . 否定了传统文化 C . 体现了理性精神 D . 脱离了群众基础
  • 24. 《海国图志》中可以看到无须“师夷”即可“制夷”的言论,安南的札船、缅甸的木栅都是魏源用来说明土法“制夷”的生动事例;《瀛寰志略》中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更详尽准确,对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但又使用着旧观念。这反映出(   )
    A . 中体西用的初步实践 B . 社会转型的矛盾心态 C . 朝廷政局的动荡不安 D . 列强侵略的不断深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交子大致经历了私人发行和官交子两个时期。宋代四川是铁钱流通的区域,铁钱流通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仍有许多缺点。据记载:“川界用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而蜀地买罗一匹,需要20贯。发行交子的商家是由政府批准的,他们“连保作交子”,每年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的费用。在由16家大的富商主办时,交子就“用同一色纸币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有铺户印记“押字”和“密押”,“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记”。任何交子的持有者,都可拿到发行的商号兑换铁钱。官交子制度起初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大量增发,成为政府搜刮财富的手段,以致大幅贬值,趋于崩溃。

    ——摘编自孙健《中国最早的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

    材料二: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政府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交子产生和流通的背景。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形成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政策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年9月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年12月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年5月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糜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月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年4月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月9日,该折获准。

    1901年9月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年1月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之内。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则无从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下图历史事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在①和④中任意选取一空,填补空白处内容,结合所填内容与表格前后联系拟定一个主题并对此主题进行分析。(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