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8-01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信息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由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常新的强烈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

    (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

    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生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 B . 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 C . 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 D .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 B . 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 C . 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 D . 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而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则毫无价值。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 B . 窦娥善良孝顺,为了不让婆婆受酷刑,只能含冤认罪,但她刚毅顽强,又极富反抗精神。 C . 《百合花》中原本羞涩的新媳妇,庄严而坚定地为牺牲的小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衣服。 D . 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狡猾、多疑,两人忠奸分明。
    4. (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她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
    5. (5) 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简析这句话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下跪何人

    阎秀丽

    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在戏台上。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呔,来将通名!”

    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老刘瞬间有了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便很想唱两句。老刘歪着脖子想了好久,唱点儿什么呢?小时候老爹教的那些唱段,什么时候忘得这么干净了呢?

    那时候的老刘叫小刘,他爹才是老刘。

    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用老刘媳妇的话说:“就没有你不能干的,不知道图啥!”

    “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你呀,妇人之见!”老刘字正腔圆地来了一段念白,一甩袖子,把目光转向小刘,“儿啊,你又会是戏中何人?”

    小刘把长长的鼻涕猛一下吸回鼻腔,看着老刘的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

    “懒得管你!”媳妇冲着老刘翻白眼。

    老刘哈哈一笑,跑了出去。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小刘听不懂,只知道看热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

    哼的啥?不知道。

    等到小刘成了老刘,依旧喜欢唱戏,走路说话也常如戏中人,却还是记不住唱词,只是哼哼。媳妇问:“病了?一天到晚哼哼,也不知道哼哼的是啥!”

    老刘眼睛一翻,说“在唱戏”。他从家里一直哼哼到公司,公司里的人知道他喜欢“哼”戏,便也跟着“哼哼”。

    来公司洽谈业务的老总频频竖起大拇指,说:“公司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是个有深度有底蕴的公司,而您的做派更有西楚霸王的威猛霸气……”说完,便让秘书小虞来了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

    酒醒后,老刘仔细看过协议,冷汗直流,瞬间有了愧对江东父老、欲自刎乌江的心情。

    焦头烂额之际,老刘回了老家。内心的煎熬让他心力交瘁,他不是霸王,没有自刎于乌江的勇气。

    回家后的老刘夜不能寐,总好像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便常常跑到戏台上。有些话不能说,唱戏便让他有了宣泄的出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

    儿子在台下摇头晃脑地看着老爹,觉得爹就是那包龙图,包龙图就是爹。

    老爹喜欢唱这段戏,便要教儿子。

    孩子娘说:“孩子那么小,教他还能会咋的!”

    老爹大手一挥:“一个老娘们儿,懂啥!我不只是教他唱戏,他是教他做人呢。”

    儿子不懂:“教做人?像老包那么黑?还是像老包那样做龙图阁直学士?哧,傻不傻!”小刘撇着嘴吃吃地笑,没等老爹大脖溜子扇过来,早已跑得没了影儿。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老刘一嗓子吼出这句话,五脏六腑瞬间通透起来。老刘想起老爹教他唱的时候曾说:“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青史留名。为人做到他这份儿上,值!”

    老刘正了正衣领,高亢地吼完第一句,下句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刘便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跟老爹学戏。他呆呆地站在戏台上,竟有了刹那间的失神。

    “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气势磅礴的西皮原板在耳边铿锵响起,老刘回头,白亮亮的阳光形成大小不一的光晕在眼前跳跃。朦胧中,老刘看到幕布两端被缓缓地掀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抬着铡刀依次而出。老爹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迈着方步走到老刘面前,俨然是那刚正不阿的包龙图。

    老刘一阵晕眩,双腿一软,竟然跪在地上。

    堂上的包龙图一拍惊堂木,指着老刘,声音冷峻严厉:

    “下跪何人?”

    “我……我是你儿子……”

    两旁站立的人喊起堂威:“威——武——”

    声音互相接应,此起彼伏。

    老刘不由得胆战心惊,颤抖着伏在地上,冷汗涔涔而下。

    包龙图“啪”地一拍惊堂木,额头上那弯月牙儿射出一道皎洁华光,怒斥道:“你贪赃枉法,罔顾人伦,本府何曾有尔等不肖之子!来人,狗头铡伺候!”

    老刘看着那冷森森的铡刀,顿时魂飞胆裂。小虞秘书翘起的兰花指、霸王饮恨乌江的绝望,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

    老刘大叫一声:“爹!我错了!”旋即晕倒在戏台上。

    “醒了?梦到你爹了吧?看你这汗流的哟。”娘在他头顶上一下一下地扇着蒲扇。

    老刘忽地起身,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老家炕上,墙上照片里的老爹穿着戏服看着他。老刘恍然想起,老爹已经去世多年了。

    看着照片里的爹,老刘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写老刘表演戏剧的动作及平时爱“哼哼”的行为,表明老刘对父亲唱戏的印象深刻。 B . 洽谈业务的老总并不是看中了老刘公司的文化底蕴,而是投其所好以便签下合同。 C . 老刘回到老家后内心煎熬、夜不能寐,说明他深知公司所受损失之大,良知尚存。 D .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词直接体现了老刘坚定地要做像包拯一样正直的人。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先写老刘唱戏,再写老刘父亲的故事,倒叙手法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富有波澜。 B . 小说擅长语言描写,无论是古朴典雅的戏曲唱词,还是通俗易懂的生活口语,都恰到好处地凸显了人物个性。 C . “冷森森的铡刀”“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等典型的梦境描写,表现了老刘因犯错后产生的惊惧之感。 D . 小说于结尾处留白,并未明写老刘将会何去何从,而是让读者去想象和推测,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 (3) 有评论认为,老刘父亲是文中重要的人物,也是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请简要分析老刘父亲的形象特点。
    4. (4) 小说以“下跪何人”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然之。封德彝非之曰:“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 , 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贞观二年六月戊子 ,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将出降 , 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 , 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浇讹:浮薄诈伪。②出降:此处指帝王之女出嫁。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A征B书C生D未E识F时G务H若I信J其K虚L论M必N败O国P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深,与《谏太宗十思疏》“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深”字含义不同。 B . 戊子,文中是指一种干支纪日法,古时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 C . 矜,文中意为骄傲,与《促织》“虫翘然矜鸣”的“矜”字含义相同。 D . 故,意为原因,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和大臣们谈论百姓教化时,魏征认为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如同饥渴之人容易对饮食满足,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B .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唐太宗下令她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进谏阻止,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 C . 皇后知道魏征在长乐公主出嫁之事上的谏言后,就请求派宫中的宦官赏赐魏征财物,并勉励魏征要始终保持正直之心不要改变。 D . 魏征在朝廷上的直言进谏曾触怒过唐太宗,唐太宗下朝后也曾生气地表示要杀掉魏征,而皇后却巧妙地化解了唐太宗心中的怒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②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

    5. (5)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在向唐太宗进谏时,每每引用历史,请结合材料概述他引用了哪些史实。
  • 4. 名篇名句默写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

    ②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 5. 古代诗歌阅读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 .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C .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依然能写出游春的诗篇。 D .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 (2) 请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1

    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19岁的贺敬之  , 《南泥湾》歌词被其一气呵成。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想象着  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晓,舞得  , 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风采。

    岁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他们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续写开荒造田的奇迹,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打场,唱着《金不换银不换》书写对绿水青山的守望,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奋勇向前。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延安人民的奋斗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越来越昂扬……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进行简要赏析。
  • 7. 语言文字运用2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不少人认为,小时候吃的西红柿软软沙沙的,酸甜多汁,糖拌可以解暑,炒菜也很有滋味。而现在买的西红柿,虽然有些颜色鲜艳,果形饱满,但是果硬皮厚,缺少汁水,口味不佳,甚至用开水都烫不掉皮,做菜有时还得另加一些番茄酱增味。有人说:就连西红柿都“变了心”。

    西红柿没西红柿味,并非错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货架上常见的西红柿品种中,13种风味化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此外,  , 现代粉果西红柿、红果西红柿的糖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都有所降低。风味物质的丧失、酸度甜度的变化,影响了西红柿的口感。西红柿为什么没那么有味儿了?有人认为是因为反季节种植,有人认为是被催熟,有人则认为农药过多……似是而非的归因背后,很多事实有待澄清。

    从种植上看,过去西红柿多为露天种植,施用猪粪、鸡粪等农家肥;现在不少西红柿改为大棚种植,在光照、温差上存在不足,影响了糖分积累;而采用化肥影响了西红柿的有机质成分。从运输来看,过去的西红柿多为本地销售,熟了再采摘售卖;而现在为适应长距离运输,  , 影响了有机质沉淀;运输途中的低温贮藏也削弱了西红柿的香气。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西红柿的味道发生了改变。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变了心”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些宣传片过于“高大上”,缺乏亲近感。 B . “出门靠右走!”妈妈再三叮嘱去上学的儿子。 C . 看那些千篇一律的背景下拍出的照片,“漂亮”得很! D . 经过苦难的“锤炼”,他显得更加稳重与成熟。
    2. (2)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就会很容易折断;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材料二: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班级计划举行关于“负重和减重”的主题讨论,请你结合材料含义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