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暑假练习题(六)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1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休宁期中)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
  • 2. (2023七下·东莞期中) 据宋初《太平寰宇记》记载,五代十国时全国新置59县,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南方。至北宋统一南北,从后周、北汉治下的北方得户百万,而从南方诸国原辖区得户230余万,这表明五代十国时期(    )
    A .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 . 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C . 战乱的影响未波及南方 D . 北方经济已全面走向衰败
  • 3. (2023七下·汕尾期中)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主流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回族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2023七下·桐柏月考)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将下列诗词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进行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④②③
  • 5. (2023七下·依安月考) 秦朝和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下列关于两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② 都留下了伟大工程  

    ③都二世而亡,统治时间短暂                          
    ④ 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③④
  • 6. (2023七下·东莞期中)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同时,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
    A . 双向互动、互相吸收 B . 不分彼此、共存发展 C . 汉胡平等、彼此尊重 D . 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 7.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江南开发 C . 中外交往 D . 政权分立
  • 8. (2023七下·高州月考) 余秋雨在一篇散文中盛赞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文中的“它”是指(   )
    A . 都江堰 B . 大渡河 C . 郑国渠 D . 灵渠
  • 9. (2023七下·苏州月考) 某学校美化校园,在设计中国古代文化名人长廊时,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
    A . 蔡伦 B . 华佗 C . 祖冲之 D . 贾思勰
  • 10. (2023七下·苏州月考) 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 . 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 . 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 . 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 11. (2023七下·深圳月考)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 商朝、北宋、元朝 B . 东汉、西晋、隋朝 C . 商朝、隋朝、北宋 D . 东汉、北宋、明朝
  • 12. (2023七下·襄州期中) 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
    A . 隋文帝统治时期 B . 隋炀帝统治时期   C . 唐玄宗统治时期 D . 武则天统治时期
  • 13. (2023七下·襄州期中)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       )
    A . 西夏 B . C . D . 元朝
  • 14. (2023七下·东莞期末) 宋朝阳同学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资料进行探究式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

    A . 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B . 唐朝繁荣的文学艺术 C . 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 . 明清先进的航海技术
  • 15. (2023七下·东莞期末) 1757年,清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江南地区通过河运抵达广州,往返需3~4个月……制约了中国丝绸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材料分析,可知(    )
    A .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 清朝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C . 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D . 茶叶贸易取代丝绸贸易
二、填空题
三、材料分析题
  • 23. (2023七下·襄州期中)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褥(锄草,耕作)……不待贾(买卖)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 (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2) 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3. (3) 读材料二,宋代的现代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4. (2023七下·惠来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

    材料四: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史实说明这个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鉴真的突出贡献。他哪些品质值得你借鉴?
  • 25. (2023七下·惠来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1.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巩固统治,加强各地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
    3. (3) 概括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
  • 26. (2023七下·深圳期末)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图2 唐朝阎立本

    图3 达赖金印、班禅金印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 (1) 图1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 (2)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3. (3) 图3见证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元朝时对该地区实行直接管辖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4. (4) 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分析材料中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27. (2023七下·威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选拔】

    材料一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三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 (1) 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的标志和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