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如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士族衰落

    •民族交融

    •北强南弱

    •渴望和平

    •杨坚建国

    A .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 .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 . 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 . 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 2. 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公元六世纪初期 B . 公元六世纪末期 C . 公元五世纪初期 D . 公元五世纪末期
  • 3. (2022·连云港) “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科举制
  • 4. (2022·包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
    A .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 . 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 . 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5. (2022·福建)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 .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运输工具的改进 C . 劳动人民的智慧 D . 计算能力的提高
  • 6. 自古帝王大多好奢侈,但也有例外。下面哪一位帝王厉行节俭(    )
    A . 隋炀帝 B . 隋文帝 C . 唐玄宗 D . 宋太宗
  • 7.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东都建,运河开”与哪位皇帝有关联?(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宋高祖
  • 8.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大运河),……”。你认为他的观点(    )
    A . 辩证的观点 B . 积极的观点 C . 消极的观点 D . 片面的观点
  • 9. (2022·雅安) “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宋璟
  • 10. 如图史料可用于佐证唐朝(    )

    A . 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高 B . 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C . 商品经济兴盛,中外交流频繁 D . 体育活动丰富,社会风气开放
  • 11. (2020·孝感) 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 .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 .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 .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 12.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 . 玄奘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唐蕃和亲 D . “遣唐使”来华
  • 14. (2019·荆州)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 .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 丝织工艺的精湛 C .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 长安商业的繁荣
  • 15.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李商隐 D . 杜牧
  • 16. (2021·长沙) 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 . 社会风气开放 B . 民族交融 C . 中外交往频繁 D . 经济发展
  • 17. (2021·黄石) 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陈桥兵变 B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玄奘西行 C .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
  • 18. 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9. 如图工具,其好处是(    )

    A . 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 . 排水泄洪 C . 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 . 便于开沟
  • 20. (2020·湘潭)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 C .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 21. (2021·黄石)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 . 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 . 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 .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 . 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22. (2021·江西)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 .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 . 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 . 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 .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 23. (2021·东营) “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 . 纸上谈兵 B . 草木皆兵 C . 黄袍加身 D . 破釜沉舟
  • 24.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政府引导 C . 社会繁荣开放 D . 经济重心南移
  • 25. (2021·云南) 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 26. (2021·重庆)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 . 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 . 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 . 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 . 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 27.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据出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 . 产茶州县有所增加 C .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D .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 28. (2021·安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9. (2021·齐齐哈尔) 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汉赋的兴起 B . 唐诗的繁荣 C . 宋词的发展 D . 元曲的流行
  • 30. (2021·聊城) 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升官员素质 B . 发展文教事业 C . 缓和阶级矛盾 D . 稳固国家政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

    材料四: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史实说明这个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鉴真的突出贡献。他哪些品质值得你借鉴?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全国垦田数量变化表

    时间

    亩数

    开宝九年(976年)

    2.9亿余亩

    至道二年(996年)

    3.1亿余亩

    天禧五年

    5.2亿余亩

    ——摘编自《文献通考》

    材料三:(开封)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则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贸易、市民生活说明宋代都市繁华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3. (3) 材料二、三的史料哪一则更接近第一手史料?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1.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巩固统治,加强各地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
    3. (3) 概括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