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20小题,共50分。
  • 1. (2022高三上·城西月考) 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该战役属于(   )

    A . 淞沪会战 B . 忻口会战 C . 徐州会战 D . 武汉会战
  • 2.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过今天的埃及、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后将其航海见闻编写成《岛夷志》。明代郑和的随从马欢曾评价说:“(余)历涉诸邦……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箸者不诬。”由此可知(   )
    A . 中非之间贸易繁盛 B . 郑和航海沿袭汪大渊路线 C . 元朝多次遣使非洲 D . 《岛夷志》史料价值较高
  • 3. (2022高三上·城西月考) 唐代的魔术被称为“幻术”,是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胡”文化,《旧唐书·音乐志》中有“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记载。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 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B . 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 C . 唐代文化娱乐形式多样 D . 中国世界影响力达到全盛
  • 4. (2022高二上·城西月考)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 5. (2022·安徽模拟)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这意味着美国在中国仍享有最惠国待遇。这反映出(   )
    A . 掏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 B . 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C . 美国处于独霸中国的地位 D . 国民政府实行经济建设运动
  • 6. 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陈独秀热情地宣布:“这是民主主义对君主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则开始以《新青年》为阵地,与李大钊一起关注劳工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种变化说明(   )
    A . 知识分子思想略显混乱 B . 新型政党成立形势向好 C . 俄国道路成为大众选择 D . 资本主义道路已被拋弃
  • 7. 台湾“外交部”2019年9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前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传出将与台湾断绝“邦交”一事予以确认,这也是本周第二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的“邦交国”仅剩15个。这表明(   )
    A . 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B .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强 C .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 D . 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
  • 8. (2022高三上·城西月考) 1950年,南京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58个宣传队、派出两辆巡回宣传车,进行卫生防疫宣传,并举行了44次集体游行,举办了历时12天的卫生展览,开展卫生讲座147场,卫生宣讲334次。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权(   )
    A . 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B . 注重加强公共卫生的建设 C . 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D . 善于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 9. 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 .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 管理皇帝家族事务 C . 管理全国军务 D . 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官员
  • 10. 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而周代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土地私有制形成 B . 小农经济的产生 C . 生产关系的变革 D . 生产工具的改进
  • 11. (2023·盐亭模拟)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这反映出清代(    )
    A . 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 B .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 D . 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
  • 12.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在这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独创的革命道路是(   )
    A . 中心城市暴动 B . 实业救国 C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 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 13. (2020·洛阳模拟) 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的主张 (    )
    A . 意在突出儒家的地位 B . 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 C . 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 D . 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
  • 14. 南北朝时期多种画风在莫高窟的壁画和造像之中并行,佛陀形象在承续西域,印度之风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之风。隋文帝提出“雕刻灵相,图写真容”的著名观点,唐代原本高高在上,庄严的印度佛尊也演变为善于雄辩的士族文人菩萨。这主要反映出(   )
    A .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在民众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B . 佛陀形象从南北朝至隋唐的演变,呈现出世俗化特征 C .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两面性的影响 D . 佛教逐步本土化,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和升华
  • 15. (2022高二上·长安期中) 下表为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建交时间

    建交国家

    建交时间

    建交国家

    1955年8月1日

    尼泊尔

    1958年7月9日

    柬埔寨

    1956年5月3日

    埃及

    1958年8月20日

    伊拉克

    1956年8月1日

    叙利亚

    1958年12月20日

    阿尔及利亚

    1956年9月24日

    也门

    1959年2月4日

    苏丹

    1957年2月7日

    锡兰

    1959年10月4日

    几内亚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 C .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 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 16. 唐朝许多女性的服装仿照中亚粟特人的男装款式改造而成,她们穿胡服戴胡帽,刘禹锡也有诗句描述:“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这反映出唐朝(   )
    A . 诗歌以描写服饰为主 B .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 . 审美情趣呈现多元化 D . 外来文化成为思想主流
  • 17. (2022高二上·城西月考)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推动了基层自治 B . 促进了阶层流动 C .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 有益于社会教化
  • 18. (2022高一下·深圳期末) 清朝宣布铁路国有后,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引发民众对路权受损的担忧。有民谣称:“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据此可知(    )
    A . 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 B . 爱国意识推动保路运动 C . 保守观念阻碍对外开放 D . 重农抑商激化社会矛盾
  • 19. (2022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
    A . 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 B .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 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 D . 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 20.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这是因为1921年(   )
    A .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 发动了辛亥革命 D . 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福建是玉米最初的传入地之一。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限的沿海平原地带早已被开垦殆尽,人们在生存压力下不断涌向山区。山区自然条件复杂,人们在通过梯田等形式争取更多土地利用空间的同时,也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实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式。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地无闲隙的土地利用特征,为玉米进入增加了竞争难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在福建本土虽没有成为优势作物,却凭借福建移民在湘赣、川陕等地山区获得了绝对优势。江西境内以闽粤为主的移民以维持生存为目的而种植的玉米在客观上推动了传播进程,并通过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将玉米从江西传入湖广、贵州等地。

    ——摘编自韩茂莉《玉米种子如何传遍全中国》

    材料二:1953年9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在赫鲁晓夫看来,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大规模种植玉米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捷径。自1954年至1962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从430万公顷扩大到3700万公顷。扩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体农庄庄员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产量很低,不少地方一无所获。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破坏了传统的牧草生产,造成粮食减产、饲料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玉米运动”逐渐低落下去。

    ——摘编自孔凡方《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从海路传入中国后主要的传播路径,并分析玉米没有在福建成为优势作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掀起的“玉米运动”的特点,并对该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 22. 民法典

    材料一: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德国民法典》中有些规定是《法国民法典》没有的。

    材料二: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 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 年和 2004 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 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 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 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
  • 23. 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些年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譬如1895年、1984年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塞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珠途同归”。

    材料二:改革开放大事记一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改革开放大事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 (2) 有人说“1984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1948 年底苏军全部撤出北朝鲜。1949年3月间,美国决定,美军不迟于6月30日撤出朝鲜半岛。6月29日,美军按计划全部撤出南朝鲜。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为“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图谋和可怕的威力”。1949年8月苏联完成了第一次核爆炸试验,美国对此反应强烈。4、5月国民党军队相继丢掉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美国内部要求采取军事措施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强烈,这种呼声同当时关国内麦卡锡主义遥相呼应。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的战争,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攻击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韩国首都汉城。6月27日,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随后美国争取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决议,然后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促使盟国参与组成了联合国军。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

    ——摘编自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之一)》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仁川登陆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施仁川登陆所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