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14·连云港)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革命
  • 2.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 裁撤冗官冗员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开办新式学堂 D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3. (2019九下·昆山模拟)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中日甲午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2018八上·高要月考) 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 平壤战役 B . 黄海海战 C . 辽东战役 D . 威海卫战役
  • 5. 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 . 丁汝昌 B . 邓世昌 C . 左宝贵 D . 叶志超
  • 6. (2017八上·孝感月考) 《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 . 割地的面积 B . 赔款的数额 C . 开放的口岸 D . 开设工厂的特权
  • 7.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 抵抗外国侵略
  • 8. 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 .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 .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 9.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永安建制 C . 定都天京 D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10.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A . 秦日纲 B . 陈玉成 C . 李秀成 D . 石达开
  • 11. (2021八上·赵县月考)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2. (2021八上·启东月考)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 .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 .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13. 沃斯利在《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中指出:“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A . 英国和日本 B . 英国和美国 C . 美国和沙俄 D . 英国和法国
  • 14. 法国外交部在1856年11月4日的照会中提到:“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
    A . 列强蓄谋发动 B . 法国单独策划 C . 因为赔偿引起 D . 因为宗教引起
  • 15. 下表反映了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于英国棉纺织品消费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国家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万 人均934.5便士 1.246
    A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 . 在中国投资设厂 C . 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 . 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
  • 16.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 .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 . 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 .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 17.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95年,康有为等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此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的破产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 19.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 戊戌变法 C . 强学会成立 D . “公车上书”
  • 20. 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这是因为严复(    )
    A . 编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 B . 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 C . 译述《天演论》,系统介绍了进化论学说 D . 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科学
  • 21. (2021八上·宽城期末) 民遥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22. 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的。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3.   1900年,慈福太后出逃西安,侵略者们占领北京后实行分区管制,如内城北边归日本管辖,西北归英美管辖,东边归沙俄管辖。第二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4.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下列不属于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
    A . 清朝统治者昏肩愚昧 B . 清朝经济的落后 C . 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D . 清政府急于求和
  • 25. 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 B . 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 C . 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 .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
  • 26. 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且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火烧圆明园 C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 对华倾销商品
  • 27.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

    A . 割让香港岛 B . 赔款白银4.5亿两 C .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 28.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 . 五口通商 B . 协定关税 C . 招募华工出国 D . 开设工厂
  • 29. 有人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B .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 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
  • 30. (2016八上·宜春期中)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日本 D . 俄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 (2) 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 (3)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4. (4) 在李鸿章的倡议和努力下,清朝创设了哪些海军?
  • 32. 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志士?
    2. (2)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光绪帝支持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何在?
    3. (3) 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谁的利益?这场运动的结果怎样?
    4. (4) 戊戌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的国家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及其殖民地外,还有一类是独立国家。独立国家中最大的就是处在亚洲东部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自居天下中央,实行闭关封锁政策,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本来自明代末年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方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窝壳里不能前进。

    ——摘编自张海鹏《为什么说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6年列强再次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第二次片战争以后增开了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因此由沿海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与此同时某些腐朽而僵固的封建传统观念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西方制度的先进和武器装备的优良,他们被迫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此,就社会观念的更新来说,186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摘编自冯章葆《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认识》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
    2. (2) 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两场战争,分别由谁发动的?
    3. (3)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4. (4) 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有何变化。并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战败的外部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