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

更新时间:2018-01-05 浏览次数:3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不平等条约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2. (2017八上·唐山月考) 近年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2016八上·大石桥期末) 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你知道最根本的理由是什么吗(  )

    A . 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 . 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 . 是因为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 . 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 4. 张明在图书馆查阅中国近代史资料时看到了一段介绍“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5.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 .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 . 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 .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 6. 1895年4月23日,即《马关条约》签订仅六天,三国联合照会东京,提出警告说,日本占有辽东半岛,会威胁到整个远东的和平。你知道这里所说的“三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
    A . 英法美 B . 俄英法 C . 美俄德 D . 俄法德
  • 7.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变化与哪个国家有关(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日本 D . 俄国
  • 8. 《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 . 割地的面积 B . 赔款的数额 C . 开放的口岸 D . 开设工厂的特权
  • 9.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 抵抗外国侵略
  • 10.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   )

    ①反对迷信盲从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反对军阀独裁④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1.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革命
  • 12.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 裁撤冗官冗员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开办新式学堂 D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13. 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曾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不包括(    )
    A . 李鸿章 B . 张之洞 C . 洪秀全 D . 曾国藩
  • 14.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新中国成立
  • 15.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 . 封建军阀垮台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 . 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 16.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 . 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B . 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 . 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D . 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 17.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 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18.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的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 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 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

    A . 誓师北伐 B .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C . 北伐军攻克武昌 D .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20. 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要走(    )
    A . 城市中心道路 B . 国共合作道路 C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 统一战线的道路
  • 21.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①秋收起义;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③遵义会议;④长征的开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 22.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9%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 南昌起义 D .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二、<b>非选择题</b>
  • 23. 201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96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航空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了世界的想像,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2. (2) 今年(2017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3) 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 24. 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 (1) 这是哪一个革命团体的革命纲领?此革命纲领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


    2. (2) 孙中山对此内容做了什么阐发?
    3. (3) 由此革命纲领引发的革命,主要成果是什么?
    4. (4)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对于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 25.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阶段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西之间的冲突聚集到了文化和心理的层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1)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所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制枪制炮等技术,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 (2) 依据材料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3. (3)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4. (4) 上述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