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东周初期,齐孝公领兵攻打鲁国,鲁僖公派展喜去犒劳齐军。展喜说:“从前周公、齐太公均是周朝股肱之臣(周王的亲威),两人协力辅佐成王。成王赐其盟约: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你现在出兵鲁国,把先君放到了什么位置啊?”齐孝公于是领兵回国了。据此可以得出(   )
    A . 齐国的军事实力明显强于鲁国 B . 亲缘关系仍然影响着政治关系 C . 宗法制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D . 争霸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承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据材料可以推知(   )
    A . 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B . 朝议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 C . 君主专制受朝议传统反制 D . 君主懦弱致秦朝二世而亡
  • 3.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   )
    A . 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 B . 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 C . 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 D . 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
  • 4. 哈利法克斯是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他在激烈的党争中因态度超脱,不参与任何政党而被称为“骑墙者”,并以此为傲。他宣称:“国王可以在两党之间游刃有余,而两党终归要合二为一,共同效忠国王。”这表明英国(    )
    A . 政党政治尚未完善 B . 内阁集体负责尚未形成  C . 两党制度形同虚设 D .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5. (2021·洛阳模拟) 有学者认为,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妥协,一方面维护了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议会选举,使容克资产阶级的执政地位合法化。同时,联邦制也较大程度上容忍了各邦的分离主义和自决权。该学者意在说明1871年德国确立的政治体制(   )
    A . 与英国政治体制有根本区别 B . 掩盖了众多的矛盾和隐患 C . 是依据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 D . 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 6. 有学者指出,俄国临时政府“犹如一头‘倔牛’,自始至终不去解决包括除政权组织问题之外,诸如布尔什维克党人在革命之初便提出和平、土地、面包’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推至遥遥无期的立宪会议。据此可推知,临时政府的做法(   )
    A . 激发了俄国民众的民主意识 B . 削弱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 C . 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D . 有利于巩固二月革命的成果
  • 7.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的基督教狂热和义和团的反基督教狂热,“文化方向似乎相反,制度土壤却大体一致。太平天国封王;义和团奉旨造反”,大闹京师,不仅反“洋教”,而且对戊戌维新反攻倒算。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两者在本质上都不利于现代化 B . 义和团盲目排外愚味无知 C . 二者都是西学在中国的异化 D . 太平天国推动了文化更替
  • 8. (2021高二下·富锦期末) 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
    A . 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 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D . 尝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9. 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 毛泽东革命论断的正确性 B . 日本侵华对中共发展的影响 C . “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 D . 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不断调整
  • 10.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表明(   )
    A . “依法治国”方针已经写入宪法 B . 亟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C . 基层民主选举开始实行 D . 领导人的专制作风得到了改变
  • 11. (2021·广州二模)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
    A . 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B . 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 12. (2021高三上·信阳月考) 如表为一国际组织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二、四次国际会议情况。该国际组织的发展(   )

    会议时间

    与会国数量

    会议通过的文件

    1961年9月

    25个

    《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1964年10月

    42个

    《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1973年9月

    75个

    《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A . 使联合国内力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B . 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 . 从经济合作为主转向经济政治合作 D . 推动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 13.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
    A . 源于两极格局解体的冲击 B . 反映了世界全球化的趋势 C . 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 14. (2021高二下·永寿月考)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封建皇权仪式加强 B . 农桑是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 C . 重农抑商一直推行 D .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15.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是(   )
    A . 坊市制度瓦解 B . 土地兼并加剧 C . 农业技术进步 D . 海外贸易拓展
  • 16.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 .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1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
    A .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B .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C . 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D . 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
  • 18. (2018·江苏)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 .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 19. (2018高一下·醴陵期末)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 . 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 . 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 . 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 20.  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
    A .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 . 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 .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 . 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 21. (2021高一下·莆田期中)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
    A . 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 . 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22. (2018·北京)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 .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 23. (2020·天津)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
    A . 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 B . 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 . 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 D . 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 24. (2017高一下·玉溪期末)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 25. (2020高二下·宜昌月考)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 .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 .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 .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 .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 26.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A . 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 .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C .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 . 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 27. (2019·江苏)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 . 实行察举制度 B . 独尊儒家学说 C .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 全面推行郡县制
  • 28. (2019·北京)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 .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 29. (2018高二下·鸡泽期末) 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    )
    A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 C . 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 D . 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
  • 30. 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部分代表设计了一系列立宪的规范性原则:不能做自己利益的裁判者;以野心对抗野心;控制和利用党争;减少制度挑战良心的机会;限制政治决策的范围等。这些原则旨在(   )
    A . 调和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B . 运用理性追求理想政治 C . 赞同实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 . 支持赋予联邦政府广泛的权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年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年底的五年之间,不过我们也不应把“五四”时代严格限定在这几年之内,有些民族思想和新思潮早在1915年就已经成形(如表所示)。这一时期恰恰是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历史内涵复杂而丰富的历史之变期。 

    时间

    事件

    1915.5

    “中日民四条约”签订

    1915.9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底

    “中华帝国”建立;反袁护国运动

    1916年底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

    1917年夏

    张勋复辟

    1917.8

    护法运动开始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1

    一战结束;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1

    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5.

    五四运动爆发

    1919.6

    上海“三罢”4争;拒签《凡尔赛和约》

    1920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1年

    共产党成立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时期历史之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