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0-13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小安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 . 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C . 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3. 取2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⑧胶头滴管⑨量筒

    A . ①③④⑦⑨ B . ①③④⑧⑨ C . ②④⑥⑧⑨ D . ②④⑥⑦⑧⑨
  • 4. 下列实验操作可行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过滤出食盐水中的食盐 C . 用100mL量筒量取8.5mL液体 D . 收集氢气
  • 5.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6.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N B . H2O C . O2 D . Ba
  • 7.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物质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 该反应能制得氢气 D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变成软水 B .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 用肥皂水检测水的硬软时,水越硬,产生泡沫越多 D . 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多,但淡水资源却不丰富
  • 9. 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 . 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 . 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 .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 10. (2020九上·普洱期中) 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 , 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 m=n B . m=n+x C . m=n-x D . m=x-n
  • 1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二氧化锰 B . 高锰酸钾 C . 空气 D . 过氧化氢
  • 12.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3.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 . 原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 14. (2021九上·左权月考) 小明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是他总结的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的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 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 .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 (1) 写出2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符号
    2. (2) 3个铜原子
    3. (3) 4个钾离子
    4. (4) 5O2-的意义
    5. (5) 结构示意图对应的微粒符号是
    6. (6) 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7. (7) 气体打火机中的燃烧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其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 (1) 铁锅是生活中的常用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性,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 (2) 下列对铁的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a、铁加热到1535℃变成铁水

      b、铁在潮湿空气里生成铁锈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d、铁能导电

      ①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字母,下同)。

      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 (3) 下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试回答:

      ①一个水分子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

      ②一个Al3+共有个电子。Cl-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③通过上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变化?请写出其中一个: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填序号)。

      a、C和Ne b、Li和Na c、Al和Si d、F和Cl

  • 17. 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最常用的A物质是,其所起到的作用是
    2. (2) 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造成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除了仪器本身不干净之外,还可能是因为:①;②
    3. (3) 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 (4) 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CO3、水和二氧化碳,这是水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试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5. (5) 操作②可以除去的物质是
    6. (6) 要获得净化程度最高的水,还需要对自来水进行操作。
三、综合题
  • 18. 小刚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验,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下,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
    2. (2)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无色气体B,较好的方法是(填编号):,理由是:
    3. (3) 反应③的主要实验现象是:,反应符号表达式:,反应基本类型为:
  • 19.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如果A做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 (3)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若要收集较为纯浄的氧气最好选用装置(填字母标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B装置中制取氧气,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干燥后的气体。反应结束后,将试管内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g。
    4. (4) 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一套装置为
    5.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生成O2的体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称量装置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O2的质量 B . 将装置I与装置Ⅱ或Ⅲ连接,都可以收集到干燥的O2 C . 若用裝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 . 若用裝置Ⅴ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 20. (2018九上·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与食品工业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 , 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NH3与无机化工
    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
    下图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答1条即可)。
    2. (2) 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 (3) 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②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4. (4) 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
    5. (5) 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 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 . 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 . 反应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