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开校检测...

更新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5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 . 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B .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C .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D .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 2. 考古发现,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6750年的西亚某遗址中有25座住宅,均为泥墙房屋,屋,顶用茅草覆盖,地板以芦苇涂泥铺就,估计有居民150人。这表明,当地在公元前7千纪(    )
    A . 尚未出现原始畜牧业 B . 以采集的植物为主食 C . 手工业及建筑业兴盛 D . 居民已过上定居生活
  • 3. 在罗马庞贝古城(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79年)遗址,人们发现街道上一些官方圈定的广告栏内,有呼吁参政者要公正的告示和候选人的政治竞选广告,这是西方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代政治广告文物。材料表明古罗马(    )
    A . 民主政治兴盛 B . 广告影响生活 C . 政治竞争激烈 D . 贵族专制腐朽
  • 4.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 . 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 . 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 . 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 . 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 5.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亚里斯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
    A . 充分保护公民权益 B . 强调公民公共意识 C .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D . 维护城邦独立自治
  • 6. (2021高一下·长春月考) 花刺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 .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 7. 奥斯曼帝国时期制定的《埃及法典》在序言中表明:奥斯曼统治者是被赋予神圣使命的苏丹和哈里发,他维护整个帝国的正义,既是帝国臣民的宗教领轴,也是臣民世俗生活的统治者。这说明当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特点是(    )
    A . 因地制宜 B . 政教合一 C . 地方自治 D . 君主专制
  • 8. (2022高二下·博罗期中) 关于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等说法。如有人从考古的角度证明玛雅文明衰败的时间恰好是该地常年干旱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考古证据,所以玛雅文明衰败的原因是自然灾害 B . 历史解释受史料、立场和角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C . 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导致玛雅文明开始衰败 D . 解释众说纷纭,无法知晓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
  • 9. (2022高二下·杭州期中) 在印加帝国蒂亚瓦纳科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
    A . 虔诚的宗教信仰 B . 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C . 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 D . 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 10. (2022高二上·青冈月考) 一位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 . 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 . 企业家们狂热的传播天主教 C . 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 .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 11.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黄金源源不断流人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出现了资兴封衰的情况。据此可知(    )
    A .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B .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伴随着了殖民掠夺 D . 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分散到整体
  • 12. 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葡萄、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花生等。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 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 . 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共同发展 C . 有利于洲际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 .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 13.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给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 . 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C . 使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隔绝 D . 使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凋零
  • 14. 在某个历史时期,欧洲各领域名家辈出,他们留下大量传世名作,如右图所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个女子的微笑,唤起欧洲人性的觉醒”。对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

    A . 对理性、民主、自由的向往 B . 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C . 深信人的灵魂获救要靠自己的信仰 D . 女性追求受教育的机会,提高社会地位。
  • 15. 有学者认为:“它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该学者评论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美国南北战争 D . 日本明治维新
  • 16. 拿破仑占领意大利后,建立了利古利亚共和国,并为之制订了宪法,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土地,实行公民一律平等。这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 .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B . 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 . 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D . 客观上瓦解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 17. (2022高二上·青冈月考) 观察下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

    A . 交通工具出现重大突破 B . 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 C . 动力能源结构发生革命 D .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 18. 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个世纪左右,就将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城市、王国与帝国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和家庭的社群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材料表明(    )
    A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在全球确立 B . 工业革命导致了家庭单位的解体 C . 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 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
  • 19. 巴黎公社规定:国民自卫军中的各级长官以及工厂的负责人、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和工长也如其他一切公职人员一样,需要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如若失职或不称职则可随时罢免。这一规定(    )
    A .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的政府 B . 激励民众积极参政议政 C . 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性质 D . 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 20. 恩格斯指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因此新的社会制度,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要陷入纯粹的幻想。”据此可知,社会主义由“空想”转为“科学”的根本条件是(    )
    A . 科学理论正确指导 B . 无产阶级不断壮大 C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 21. 历史上印第安人一直是墨西哥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玛雅、阿兹特克等古代印第安文化,因此墨西哥是印第安古文化的中心。1519年后,印第安人成了墨西哥的少数民族。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殖民争霸战争造成灭绝性伤亡 B . 新航路开辟带动美洲奴隶贸易 C . 欧洲殖民者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D . 价格革命加速了印第安人衰落
  • 22. “门罗宣言”发表于1823年,它表明了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间主权的相关事务。由此可知,美国发表“门罗宣言”旨在(    )
    A . 谋求美洲的和平发展 B . 支持拉美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C . 遏制欧洲列强的崛起 D . 确立美国在拉美的优势地位
  • 23. 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伊朗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斗争对象不同的原因是(    )
    A . 社会性质不同导致 B .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 . 没有资产阶级政党 D . 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 24.   1881年,面对苏丹马赫迪起义的强大力量,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由马赫迪担任北苏丹国王,马赫迪予以驳斥:“我除了需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外,不需要国王的封号。”这说明(    )
    A . 苏丹民族意识有所觉醒 B . 马赫迪追求君主立宪 C . 资产阶级主导民族抗争 D . 英国殖民统治的瓦解
  • 25. 有学者称,在凡尔赛体系下,改变体系的力量大于维护体系的力量,维护体系的主要力量只有英法以及东欧小国,而其他国家都对该体系投了反对票。该学者意在说明凡尔赛体系(    )
    A .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B . 未能使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 C . 改变了国际政治关系格局 D . 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 26. 一战爆发后的第一年,英国对拉美的投资降至37亿美元,法国对拉美的投资降至12亿美元,德国对拉美的投资则丧失殆尽。同时,参战各国对原料和粮食的需求大为增加,拉美各国的工农业生产一度出现繁荣局面。由此可知(    )
    A . 一战使拉美完全摆脱了欧洲的经济钳制 B . 欧洲各国经济大幅度下降,失去了对拉美的殖民控制 C . 一战使拉美各国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D . 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条件逐渐成熟
  • 27. (2022高二上·青冈月考) 列宁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意在强调(    )
    A . 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历史条件不够成熟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俄国革命的爆发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得以爆发的根本原因 D . 俄国是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 28. 下图为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比重图。其中②③分别指的是(    )

    A . 美国、苏联 B . 苏联、德国 C . 美国、德国 D . 英国、德国
  • 29. (2022高一下·梅州月考) 20世纪初,印度人反抗英国人殖民统治的方式: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接受  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这  种反抗方式(   )
    A . 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C . 符合印度的客观国情 D . 消除了与殖民国家间的矛盾
  • 3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推动这一觉醒的根本因素是(    )
    A . 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 亚洲各国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C . 各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 3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    )
    A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 . 一战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C .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D .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32. 19世纪末以前,美国妇女活动主要限定于家庭之中。20世纪40年代以来,白人妇女、印第安妇女和非裔、亚裔妇女大量参与社会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 . 种族歧视观念的淡化 C . 世界性战争的破坏 D . 经济大危机的缓解
  • 33. 对于冷战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杜鲁门称它使西欧避免了共产主义的专制统治,丘吉尔赞扬它是历史上最慷慨的行动,苏联则认为它给西欧套上了绳索。该事件是(    )
    A .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 3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广播电台“美国之音”所用语种达到了40余种。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在广播宣传上花1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这表明美国当时( )
    A . 舆论宣传方式不断创新 B . 意图放弃和平演变战略 C . 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攻势 D .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
  • 35. 据1976年的哈里斯民意调查,尽管94%的美国人都认为不应让吃救济的人挨饿,但是其中89%的人认为,吃救济的人中有许多是可以工作的;85%的人认为,吃救济的人中,有许多是在骗取救济。材料意在说明国家福利制度(    )
    A . 激化了社会矛盾 B .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 . 减少了全民收入 D . 导致社会缺乏竞争活力
  • 36.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若干新变化,在社会结构方面,产生了一个庞大而相对稳定的“中间阶层”(又称“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阶层”的形成( )
    A . 利于缓解贫富两极对立 B . 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C . 表明资产阶级逐渐分化 D . 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 37. (2022高一下·阎良月考)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
    A . 没有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 .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没有根本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 D .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38.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    )
    A .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 促进亚非拉独立运动的高涨 C . 表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 . 直接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39. “新兴国家”所描述的是国际社会中正在兴起的、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老牌资本主义的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新兴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
    A . 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 . 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 . 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 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 40.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向世界介绍中国抗疫举措和进展,向多国提供防疫物资和援助,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普通外国人纷纷伸出援手,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这突出体现了(    )
    A . 中国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 B .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 . 中国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 .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
二、非选择(共4小题,共40分)
  •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 (1) 材料一揭示的是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作用。
  • 42.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 (1) 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 (2) 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 43.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

    1920年

    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

    103

    14.1

    368

    煤(十万吨)

    290

    87

    644

    原油(万吨)

    910

    390

    2140

    钢(万吨)

    422

    19

    592.7

    棉织品(亿米)

    25.3

    1.2

    26.94

    粮食(百万吨)

    144.4

    52.5

    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三、论述题
  •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自由放任”原则指导英国顺利完成了工业化,但与此同时,它对英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英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突破这种模式。“福利国家”的出现标志着这种突破的最终完成,而“自由放任”造成的消极后果也逐步得到克服。时至今日,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自由放任”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其造成的社会后果更是心有余悸。许多国家在探寻工业化道路时,都不得不对英国的教训引以为戒,自觉或不自觉地避免重犯英国的错误。

    ——摘编自刘金源著《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围绕英国的“自由放任”经济模式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