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

更新时间:2022-07-18 浏览次数:8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些朝代采取的措施

    朝代

    秦朝

    西汉

    元朝

    清朝

    采取

    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

    考核郡守县令

    颁布推恩令;

    打击豪强游侠

    设北亭都元帅

    府、宣慰司

    设伊犁将军、册

    封达赖和班禅

    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

    A . 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B . 不断强化君主权力 C . 维护封建国家统一 D . 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 2. 下表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此推测其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需要 B . 甲午战争的失败 C . 辛亥革命的推动 D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3.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   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  力。体现“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的是(   )
    A . 瓦窑堡会议 B . 洛川会议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论持久战》
  • 4.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理想。2021 年 2 月 25 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反映出(   )
    A . 人类的理想 B . 国际的合作 C . 科技的进步 D . 制度的优势
  • 5.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   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他们都与农业  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这反映了(   )
    A . 早期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 B . 农业决定了文明的高度 C . 早期文明与农业息息相关 D . 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 6. “腓尼基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这些城市居民发明了一种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这些字母文字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表明(   )
    A . 文明交流有利于文明发展 B . 商业活动决定文字的产生 C . 商人工匠是文化的创造者 D . 腓尼基字母的实用性最强
  • 7. 中古时期,西亚深受伊斯兰文明影响,政教合一成为其显著特征;南亚深受印度教文化影响,种姓制度成为特征之一;东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伦理道德和中央集权。据  此可知(   )
    A .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区域性特征 B . 武力征服成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C . 东亚的儒家文化比其他文明更高级 D . 人类文明发展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 8. 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他们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据此可知( )
    A . 玛雅文明可能来自于外星文明 B . 玛雅文明处于当时的最高水平 C . 玛雅文明是东西方交汇的产物 D . 玛雅文明源于当时的生产生活
  • 9. 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   )
    A . 得益于东方的传统文化 B . 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 C . 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 10. 它既不以宗教为外衣,也不以狭益的民族意识为指导思想,而是在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下,强烈更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建立起合平资产阶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王国的革命。这场革命( )
    A . 英国的光荣革命 B . 美国的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11. 这场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终结于英国,双方的杰出代表人物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而扮演欧洲经济领头羊角色的国家也随着这场科学革命主战场的转移而发生 改变,英国取代了意大利成为领先的经济体。据此可知( )
    A . 意大利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B . 英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C . 自然科学推动工业革命爆发 D .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发展
  • 12. 1823 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  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据此可知(   )
    A . 美国寻求对欧洲进行“金元外交” B . 美国把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C . 美国为维护美洲的独立而做出的努力 D . 美国与英国关于美洲妥协的产物
  • 13. 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 主义轨道,把他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这个时期”指的是( )
    A . 西方国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 B . 西方国家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时期 C . 西方国家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时期
  • 14. 下表为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殖民地占有情况表

    项 目

    国 家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

    (万人)

    工业增速

    (倍速)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英国

    3350

    39350

    1.3

    14

    法国

    1060

    5550

    1.9

    6

    美国

    30

    970

    8.1

    38

    德国

    290

    1230

    4.6

    16

    据此可知(   )

    A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 法国经济急速衰退 C . 成为一战的根源 D .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15. 下图为俄国画家索科洛夫·斯卡利亚于1950年创作的油画《向冬宫突击》,这幅画(   )

    A . 反映二月革命遭到武装镇压 B . 反映了俄国退出世界大战 C . 真实纪录了十月革命的场景 D . 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功
  • 16. 20世纪初,印度人反抗英国人殖民统治的方式: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接受  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这  种反抗方式(   )
    A . 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C . 符合印度的客观国情 D . 消除了与殖民国家间的矛盾
二、<h1 >非选择题:17-20 题,共 52 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h1>
  • 17.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利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  以为固……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从 11 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 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   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   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   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   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产生的根源以及最初的主要功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 18. 世界间各地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而双重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贵族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带领 13 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沿着达·伽马的路线自里斯本途径加那利群岛前往佛得角,但是越过赤道无风带后,船队被南大西洋的风   向和水流拉往西行,并于 1500 年来到巴西海岸,靠近今日的塞古鲁港。

    ——[英]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1400-1800 年地区人口

    时间

    国家

    1400 年

    1600 年

    1800 年

    中国

    70 万

    110 万

    330 万

    印度

    74 万

    145 万

    180 万

    欧洲

    52 万

    89 万

    146 万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万

    104 万

    92 万

    拉丁美洲

    36 万

    10 万

    19 万

    ——摘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澳]大卫·克里斯汀、[美]罗斯·E.杜恩:《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时间表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西班牙

    荷兰

    丹麦

    瑞典

    时间

    1807 年

    1808 年

    1818 年

    1820 年

    1814 年

    1792 年

    1813 年

    一一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巴西被发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西“被发现” 与世界史上哪些大事件相关?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人口变化趋势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奴隶贸易集中在什么时段?为什么?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从三列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结合史实  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20. 图 1、图 2、图 3 是欧洲三个历史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 1、图 2、图 3 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并说明排序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