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化学中考真题汇编: 酸

更新时间:2022-08-10 浏览次数:10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二、综合题
  • 33. (2022·吉林) 盐酸和稀硫酸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 (2) 上述两种酸中具有挥发性的是
    3. (3) 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可用的适量的酸是
  • 34. (2022·陕西) 如图所示,稀硫酸能与相连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 (1) 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2. (2) 写出稀硫酸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X可用作钾肥,其化学式为
  • 35. (2022·衡阳) 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 (1) 请写出图中甲表示的物质类别
    2. (2)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成色。
三、推断题
  • 36. (2022·营口) 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

    1. (1) 物质G的化学式是
    2. (2) A→E的过程中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物质D所属类别是
    4. (4) 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探究题
  • 37. (2022·内江) 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填字母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装置。
    3. (3)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的理由是

    4. (4)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则气体应从图中的(选填a或b)端进入,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38. (2022·沈阳)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药品用量进行估算。既能确保实验成功,又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估算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对选定实验中所需药品用量进行估算并验证估算用量足够。

    1. (1) 【实验活动一】估算稀盐酸用量

      ①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取2g石灰石样品进行实验(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请估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g。

    2. (2) 【实验活动二】验证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方案一: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将石灰石研细的目的是

      ②若图中试剂X为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③为达到与②相同的实验目的,试剂X还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填字母序号)。

      A FeCl3溶液 B Na2CO3溶液 C AgNO3溶液             D CuO

      方案二:

      ④只用以下两种规定用量的药品:2g石灰石样品和估算用量的稀盐酸,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简述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任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估算的稀盐酸用量足够

      【拓展延伸】药品用量的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验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运用。

  • 39. (2022·扬州) 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g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填“大于”或“小于”)

    2. (2) 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

      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填“强”或“弱”)。

      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结论(填“吸收”或“释放”)。

      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

  • 40. (2022·新疆) 2021年12月9日,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成功授课。兴趣小组同学对其中的“泡腾片实验”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如下探究。

    1. (1) 【查阅资料】

      ①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等作用。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

      ②柠檬酸为食用酸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剂量对人体无害。柠檬酸易溶于水,20℃时,其2%水溶液的pH为2.1。

      ③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提出问题】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同学甲认为产生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和H2 , 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同学乙认为产生的气体也不可能含有N2 , 因为

      同学丙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3. (3) 【进行试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将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

      II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该气体中不含O2

      III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中含有

    4. (4) 【解释与结论】

      同学丁认为由实验II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 , 理由是。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更为严谨的实验,最终证明了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5. (5) 请你尝试从微粒变化的角度说一说该气体产生的原因
    6. (6) 【反思与评价】

      维生素C泡腾片的保存注意事项是

    7. (7)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同学们对柠檬酸的用途也充满了兴趣,你觉得柠檬酸还可以用来____
      A . 作碳酸饮料的添加剂 B . 做金属除锈剂 C . 清洗饮水机 D . 作锅炉除垢剂
  • 41. (2022·遂宁) 同学们为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室练习如下实验: 

    实验完毕后,小明误将A试管中的物质倒入B试管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到混合后溶液为无色。小明对该无色溶液的成分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温馨提示:本题中番号①~⑤为答题卡上的序号)。

    1. (1) 【提出问题】混合后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查阅资料】NaCl溶液、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NaCl、CaCl2

      猜想二:NaCl、CaCl2、HCl;

      猜想三:NaCl、CaCl2、Ca(OH)2

      经分析猜想三错误,其理由是

    2. (2)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混合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解释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得出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

    3. (3) 【反思与拓展】

      Ⅰ.有同学提议将上表操作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药品或用品:(除金属外),也可得出猜想二正确的实验结论。

      Ⅱ.小明误倒后,如果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的阴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