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学业水平期...

更新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28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 1.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 推广使用矿物燃料 B .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 . 合理开发新型能源 D . 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 2. 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 . 空气 B . 水分 C . 无机盐 D . 有机物
  • 3.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起重机,它可用于搬运铁质材料。下列实验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 4. 如图是磁悬浮玩具,底座和小球均由磁体制成,下列标出底座和小球的磁极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科学家在地壳中发现了氦-3原子,它的中子数量与普通氦原子不同,故表现出众多优越特性。如图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表示核外电子,则氦-3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

    A . 1 B . 2 C . 3 D . 5
  • 6.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①>③>② D . ③>①>②
  • 7. 重金属一般指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大于55的金属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下列元素属于重金属的是(    )
    A . B . C . D .
  • 8. 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可通过咳嗽将进入气管的异物排出体外,下列表示咳出异物时呼吸道内气流方向和肺内气压p、外界气压p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PO43-)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 . CaPO4 B . (PO4)3Ca2 C . Ca2(PO4)3 D . Ca3(PO4)2
  • 10. 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关于a、b点红色深浅及水分运输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B . 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C . 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D . 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 11. 小明利用如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操作中不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 . 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足 B . 红磷熄灭时瓶内还有氧气剩余 C . 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时瓶内有部分气体逸出 D . 红磷熄灭后未冷却至室温便立即打开止水夹读数
  • 12. 小明在做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实验时,绘制了试管中固体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表示氯酸钾的质量 B . b点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C . c点表示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D . d点表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 13. 某科学兴趣小组欲为蔬菜大棚设计“二氧化碳补充装置”,进行了以下三个阶段的项目化学习。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 (1) 阶段一:探究科学原理。小明测定了30℃时某蔬菜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右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CO2浓度过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 CO2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C . 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D . 光合作用强度只与温度、CO2浓度有关
    2. (2) 阶段二:设计气体发生装置。为更灵活地控制反应,小组成员利用大小不同的矿泉水瓶、多孔塑料板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可通过盖紧瓶盖使反应停止的是(    )
      A . B . C . D .
    3. (3) 阶段三:设计自动报警器。为防止大棚内CO2浓度过高,兴趣小组设计了报警电路,当CO2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红灯亮,反之不亮。其中气敏电阻Rx的阻值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 14. 菠菜因其营养丰富而被广泛种植,但其食用方式却有特殊要求。
    1. (1) 菠菜生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吸收足够的水分能使其叶肉厚实,食用口感更佳。菠菜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2. (2) 坊间传闻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这是因为豆腐中含有硫酸钙能与菠菜中的草酸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CaSO4═CaC2O4↓+X.则X的化学式为
  • 15. 2022 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对接,为减小对接过程中的震动以保证安全,飞船内置了电磁阻尼器,它由磁铁和线圈构成(如图所示),当线圈水平向左运动时,线圈的ab边中会产生电流,同时ab边受到向右的阻力F,以阻止其靠近。

    1. (1) 线圈ab边中产生电流是因为其发生了现象。
    2. (2) 若要改变阻力F的方向,可采取的措施有(列举1点)
  • 16. 182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偶然发现原本在常温下不能和氧气反应的酒精,在铂丝表面却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但铂丝却完好无损。据此他制作了一种 铂丝打火机(如图所示) ,它以酒精为燃料,盖子上装有铂丝。使用时打开盖子,将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等待片刻铂丝上的酒精即可被点燃。

    1. (1) 铂丝在该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2. (2) 酒精在铂丝表面缓慢氧化反应属于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3. (3) 将铂丝置于酒精蒸气出口上方,需“等待片刻”才能点燃,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酒精蒸气未立即燃烧的原因是
  • 17. 图甲为某家用电路示意图,为防止电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小明欲将某款双金属片段路器接入该家庭电路中,图乙为断路器分别在“电路正常”和“某处短路”两种状态的示意图。

    1. (1) 图甲中灯泡与插座的联接方式是
    2. (2) 将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b、c中的两个接线柱。
    3. (3) 小明将该断路器接入图甲中N处,在使用中因电灯L发生短路导致断路器断开,若用测电笔测试插座三个孔的带电情况,其中能使氖管发光的是     。(可多选)
      A . 接地插孔 B . 零线插孔 C . 火线插孔
  • 18. 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研发了“液体阳光”技术,实现了简单有机物的人工合成。其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即在二氧化钛(TiO2)催化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当下重要的清洁燃料。

    1. (1) 二氧化钛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模型图中“ ”所表示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 (3) 人们认为“液体阳光”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支持该观点的是   (可多选)
      A . 该技术拓宽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有效途径,为人工合成其他有机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B . 通过该技术在常温下就可吸收二氧化碳,既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又能节约能源 C . 若要通过该技术获得高纯度甲醇,需通过蒸馏方式将产物中的甲醇与水分离,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D . 使用该技术需要在添加催化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反应条件过于苛刻,技术要求太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第23题(2) 4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 19. 图甲是欧姆在研究电学原理时,设计的一款能测量电流大小的电流扭秤(内部结构如图乙)。容器A、B中装有不同温度的水银,以导线相连构成温差电源,AB两端存在电压,其电压大小由温差决定。利用悬丝在直线导体上方悬挂磁针,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为保证测量的可靠性,欧姆对电流扭秤进行了多次试测,数据如下表:

    组别

    水银温度/℃

    磁针偏转情况

    A

    B

    方向

    角度

    1

    40

    10

    顺时针

    2

    40

    20

    顺时针

    3

    40

    30

    顺时针

    θ

    4

    40

    50

    逆时针

    θ

    1. (1) 实验中欧姆是通过来反应电流大小的。
    2. (2) 根据欧姆的实验数据,控制A、B中水银温度分别为30℃和50℃,可推测磁针偏转的方向及角度为
    3. (3) 相同温差下,为了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可采用的方法是。(列举1点)
  • 20. 小明发现实验室中部分双氧水保存过程中会因自行分解而失效,为探究双氧水自行分解的影响因素,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30分钟的实验,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组别

    温度(℃)

    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升)

    5%

    10%

    15%

    20%

    25%

    30%

    1

    20

    0

    2

    4

    7

    13

    21

    2

    30

    1

    5

    18

    39

    75

    110

    1. (1) 实验前应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
    2. (2) 小明的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3. (3) 资料显示,某些化合物对双氧水分解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小明用双氧水、氯化铜、氯化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双氧水的浓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小明据此提出加入少量氯化锌以减缓双氧水分解的保存方案,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1. 小明利用如图装置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其中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LED冷光源的亮度不会引起温度变化。

    1. (1) 小明将该装置放在暗室,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其原因是:
    2. (2) 小明欲利用刻度尺、计时器、记号笔及右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在暗室中进行,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取如图装置,检查气密性。……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7分,第27题8分,共26分)
  • 22. 常见的制氧剂有氯酸钠(NaClO3)、过氧化钙(CaO2) 和超氧化钾(KO2)等,这些制氧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用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NaClO3 2NaCl+3O2↑,2CaO+2H2O=Ca(OH)2+O2↑,4KO2+2H2O=4KOH+3O2↑。
    1. (1) 以上三种制氧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2. (2) 3.6克过氧化钙(Ca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克。
    3. (3) 若要制取相等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钠和超氧化钾的质量比为
  • 23. 网购绿植经济、便捷,为提高绿植的成活率,商家会在运输时进行特殊处理:

    ①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运输前一周充分浇水、置于充足的阳光下培养:

    ②根部带土挖取,外层用保水性强且有大量空隙的湿谷皮包裹:

    ③修剪多余的枝叶,保留4-5 片叶片,捆绑固定:

    ④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盒上进行打孔处理。

    请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对上述“特殊处理”能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释。

  • 24. 中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等于吸收总量,达到“零排放”。为此,某科学兴趣小组经过“前期调查、原理选择、药量测算和装置设计”等环节,制定了二氧化碳吸收方案。

    [前期调查]为分析自然界中碳排放与吸收的主要途径,小组成员经调查绘制了自然界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原理选择]小组成员经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药量测算]考虑操作的便捷性、可行性,设定一次性至少吸收二氧化碳4.4千克,并计算了装载氢氧化钠的质量。

    [装置设计]结合吸收效果等因素,兴趣小组成员设计了图乙所示A、B两种吸收装置。

    1. (1) 图甲为小组成员绘制的碳排放与吸收示意图,其中碳排放的途径有
    2. (2) 根据小组设定的一次性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要求,在装置A中至少要加入多少千克的氢氧化钠?
    3. (3) 请选择A、B两种装置的其中一种进行推广,并简要说明理由: 。
  • 25. 某研究机构设计了一款“潜水自救器”,其主要元件包括工作电路、电动气瓶及气囊等(如图甲)。其中工作电路的电压U恒为3伏,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1A.60Ω”,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压力的改变而改变。电动气瓶内装有液态CO2 , 并没有电磁铁及连接永磁体的阀门,阀门关闭和打开的两种状态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阀门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使出气口关闭:当开关S闭合后,且“潜水自救器”下降到预设深度时,线圈中电流达到30毫安,电磁铁即可推动永磁体使阀门右移,出气口打开为气囊充气,产生的浮力将潜水人员拉回水面,实现自救。

    1. (1) 永磁体放置时,需要考虑其磁极的方向,请判断水磁体的左端为极。
    2. (2) 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深度变化如下表。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潜水自效器”能否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在潜水深度为20米时自动充气。( 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深度h(米)

      5

      10

      15

      20

      25

      30

      Rx的阻值(欧)

      110

      70

      40

      25

      16

      10

    3. (3) 为保证人员安全, “潜水自救器”必须设计应急充气功能,小明提出修改方案如图内,在任何深度下出现紧急情况时,只要闭合开关S1 , “潜水自救器”就能立刻充气实现紧急自救。请判断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