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红桥区2022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02 浏览次数:5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盐酸挥发 C . 粮食酿酒 D . 瓷碗破碎
  • 2. (2016九上·南市月考)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 3. (2015九上·合浦期中)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 O B . Si C . Fe D . Al
  •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食醋 B . 液氮 C . 空气 D . 石油
  • 6.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 硝酸铵 B . 烧碱 C . 氯化钠 D . 浓硫酸
  • 7.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 .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8. (2018九上·宝坻月考) 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 C .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10.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其中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都是氧化物 B . 丙的化学式为N2 C . 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4 D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实验室中的相关药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用到的三种金属丝均已打磨干净)

    ①稀盐酸、铝、铜、银 

    ②硫酸铜溶液、铝、银

    ③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铜 

    ④硫酸铝溶液、铜、银

    其中能验证铝、铜、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12. (2021·贵港) 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l、Mg、Zn、Fe、A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 , 溶液呈无色,无固体剩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该样品的组成仅有两种可能 B .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C .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Mg D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2g
二、多选题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了 B . 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C . 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D . 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 14.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钙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钙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 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 .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 . 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三、填空题
  • 16. (2016·天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 ②活性炭③生石灰④盐酸⑤硝酸钾⑥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 (1) 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     

    2. (2) 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3. (3)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4. (4)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5. (5) 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6. (6) 属于化石燃料是

  • 17. 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为备战中考,妈妈为小明准备了一份晚餐,有米饭、清蒸鱼、豆腐汤、京酱肉丝。
    1. (1) 上述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为了营养均衡,应添加的菜为(填“凉拌黄瓜”或“炖排骨”)。
    2. (2) 餐桌上的餐具有竹筷,塑料水杯、不锈钢勺子,其中制作不锈钢勺子材料属于(填“合成”或“金属”)材料。
    3. (3) 晚饭后,小华用保鲜膜将剩饭菜包好,保鲜膜具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4. (4)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健康人体内胃液的pH范围在0.9-1.5 B . 老年人缺钙会患佝偻病 C .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D . 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装修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5. (5)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一些铝制器皿,在清洗铝制器皿表面的污垢时,不能使用热的碱性溶液,因为铝能与热的碱性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水发生作用而被腐蚀,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填字母)。
      A . 质子数不同 B . 中子数不同 C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 (2) 1869年,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 . 张青莲 B . 门捷列夫 C . 拉瓦锡
    3. (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①8号元素属于(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②画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13号元素和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④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表示为(用化学符号表示)。

  •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2. (2)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混合
    3.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20.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论为:
    2. (2) 装置2中的活性炭有性,可用于净化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 (3) 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4. (4) 装置4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 (1) 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
    2. (2) 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填“引流”或“加快溶解”)。
    3. (3)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填字母)

      ②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综合题
  • 22. 铜、铁是人类认识并应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在铜、铁的冶炼及使用上有着悠久历史。
    1. (1) 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性和延展性;
    2. (2) 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叙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木炭可以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CuO发生了(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 (4) 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最多有两种 B .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只有银 C . 若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Cu(NO32 D . 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可能产生气泡
    5. (5) 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t。
  • 23.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 (1) 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 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①写出溶液 B、C 中溶质的化学式: B,C

      ②写出溶液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①X 的化学式为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 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写最简比)。

  • 24. 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分析并填空.

    1. (1) 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 (填字母)。
    3. (3)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五、计算题
  • 25. 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 (1) 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2. (2) 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3) 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写最简比)。
  • 26. 取含杂质的硫酸镁样品14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06g/cm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42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计算:
    1. (1) 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
    2. (2) 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 (3) 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