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1高三上·郑州月考) 下面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 B . 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D . 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 2. 中国悠久的手工业历史,为人类发展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源,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表述准确的是(    )
    A .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B . 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其中以刑窑白瓷最负盛名 C . 宋代,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D .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手工业内部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
  • 3.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①③
  • 4.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土地政策 B . 赋税政策 C . 政治形势 D . 自然灾害
  • 5.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 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 C . 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之路 D . 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
  • 6. 下表是张洪云根据《实业部月刊》中的工业统计资料制作的一个数据表,表格中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

    设立时间

    1895年以前

    1896~1900年

    1901~1914年

    1915~1922年

    1923~1929年

    1930~1932年

    1933~1935年

    数量

    0家

    1家

    7家

    12家

    31家

    26家

    15家

    近代中国化学工业设立情况表(截止到1935年)

    A . 体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特点 B . 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不大 C . 与中国近代经济的波动状况基本一致 D . 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的影响较大
  • 7. (2020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 . 使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 . 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D .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
  • 8.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体制改革 B . 一五计划实施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对外贸易扩大
  • 9.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它改革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融入“私有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旨在(    )
    A . 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B . 开启和推动对外开放 C . 巩固和维护革命成果 D .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 10.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加入WTO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 D .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 11. (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新中国相应的应对举措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成立亚投行 B . 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加入世贸组织;开展全方位外交 D . 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带一路”战略
  • 12. 下图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遗址图,当时校园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校园中师生服饰呈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征 B . 师生迁徙途中可乘汽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 C . 新闻报道: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研制成功 D . 师生互相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 13.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4. 国博的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借助文物分八个单元展现了世界历史。下列单元题目中,最适合1500-1800年的是(    )
    A . 权力与哲学 B . 仪式与信仰 C . 相遇与连结 D . 变革与调整
  • 15.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其促进因素不包括(    )
    A .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 .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 C . 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D . 英荷等国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 16.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殖民侵略主要方式变化的是(    )
    A .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C .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D .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 17. 下图分别是1782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电动机,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    )

    A . 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B . 都促使了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调整生产关系 C . 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D . 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18.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 . 与两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 B .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C . 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 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
  • 19.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 .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 20. 如图是1929年刊登在《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上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赔了钱的“投资者”正抓着一只在华尔街上狂奔的熊的尾巴。此漫画折射出( )

    A . 经济政策调整的紧迫性 B . 政府勇于承担责任 C . 经济颓势迅速得到扭转 D . 新政推行遭遇困境
  • 21.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匆忙应对的措施如下表。这些做法(    )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A .   践行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B . 有利于各国对外商品输出 C . 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D . 一定程度缓和了经济危机
  • 22.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太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    )
    A . 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 B . 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 C . 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 D . 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 23.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

    ①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4.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A . 马歇尔计划实施 B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 . “新经济”(知识经济)出现 D . 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 25.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6. 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
    A .   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 B . 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 C . 苏联推崇市场经济体制 D . 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
  • 27.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 .   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 . 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 .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 28.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A . 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 . 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 . 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 . 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 29. 麦克浙尼尔在《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中说:“1945年以后,美国的兴起,其经济实力和科技军事实力的急剧膨胀,使得全球化常常表现为美国化。……美国引领了一场迅速的——但是局部的——经济重新全球化的潮流。”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是(    )

    ①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主导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③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了西欧国家的秩序   

    ④积极推动了欧洲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0.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2017年 2月28日,成功连任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的罗伯托·阿泽维多严正警告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要打响贸易战,否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表明(  )

    A . WTO致力于消除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B . WTO完全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C . 美国极力主张建立多极化贸易格局 D . 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 32.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帝国议会通过了法令,先后于1883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保险法》三项法案。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这与本世纪(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开始陷入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启示。
  • 33.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 (1) 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主张有什么不同?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