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下·陈仓期末)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 (1) 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主张有什么不同?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