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106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04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 1. 下面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 B . 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D . 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 2.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 . 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 .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 .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 3. 明代中叶以后,押租制流行,佃农交纳租金才能佃种地主的土地,称为“买耕”。而佃农的佃权,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当时(   )
    A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 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 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D .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 4. (2019高三上·诸暨月考) 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
    A . 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 . 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 . 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 D . 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
  • 5. 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 .  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 .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 .  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
  • 6. 明代,江南的各个市镇把村、乡与县城、府城联为一体。大体面言.江南市镇网络以间距十二里至二十四里为常见模式。如此密布的市镇网络在促进地区分工协作、商品集散、把地区产业纳入全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经济重心开始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B . 江南地区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格局调整 D . 专业化生产在全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 7. (2019高二上·霍邱月考)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 .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 8.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
    A . 符合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 反对英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 C . 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 . 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 9. (2021·和平模拟)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 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B . "机械化" 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C .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D .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 10. 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由6080万两上升到8103万两,增长幅度为30%。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4000万两左右的局面。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 . 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 B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C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 . 社会秩序的稳定便利政府征税
  • 11. (2016高一下·南宁期中)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 .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 .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2. 全面抗战爆发后,当时人曾说:“沿海地区的工业约占全国工业的76%。若用于抗战,则能改善战时物资供应和人民生活,从而增强抗战力量;如果毁于战火,必将严重削弱中国战时经济力量。”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 官僚资本迅速壮大的弊端 B . 《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 C . 大量沿海工业内迁的原因 D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
  • 13.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950~1957

    1958~1960

    1978~1984

    1985~2006

    城市化率(%)

    11.8~15.39

    16.25~19.57

    17.92~23.01

    24.1~32.53

    A . 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 . 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 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 14. (2019·山东模拟)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 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 .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 15. 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 )
    A . 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左”倾错误 B . 缓解经济困难造成的严重损失 C .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 D . 借国际形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 16. 1983年,国务院发布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十九条规定:“城乡集市农副产品的价格, 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由买卖双方议定。”这说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 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 C . 城乡集市贸易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 D . 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17. (2020高二上·天水开学考) 中国在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启了对外开放;1992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使面向港澳的局部开放拓展到面向全球的全面对外开放;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目的是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和优质城市规划,创建新的典型。这反映中国(   )
    A . 国家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C . 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 D . 对外开放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 18. 据表可知(   )

    香港“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

    《精武门》

    (1972年)

    穿传统短布衫,狂野不羁;为师父报仇,击碎“东亚病夫”牌匾。

    《精武英雄》

    (1994年)

    穿中山装,留学日本;为师父报仇,交日本友人,同日本女孩恋爱。

    《精武风云·陈真》

    (2010年)

    穿西装、抽雪茄、钢琴弹奏《国际歌》;曾参加“一战”,回国后加入地下组织同日本军方斗争。

    A . 影视作品提升了民众的历史素养 B . “陈真”形象的艺术品位愈来愈高 C . 时代变迁影响民众文化消费心理 D . 影视作品愈益重视还原历史真实
  • 19. 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
    A . 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 .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 .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 .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 20. 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氯丁橡胶(合成橡胶)、1934年又推出尼龙纺织品。杜邦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一举成为美国30年代最大的化工化学公司。对杜邦公司30年代迅速发展分析正确的是(   )
    A . 得益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 得益于民众高涨的消费欲望 C . 得益于廉价的原料与人力成本 D . 具有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
  • 21. 1936年,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且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也是为全世界。”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新政通过国家直接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了危机。 B . 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 . 新政是为了争夺全球霸主地位 D . 新政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 22. 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法国妇女就业率增长迅速,1975-1990年,就业者增长了330万,其中女性占3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 . 经济结构的转型 B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福利政策的推动 D . 女权运动提高了妇女地位
  • 23. “特别是 1996 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 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 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 国家干预的加强 B . 信息技术的推动 C .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 混合经济的完善
  • 24. (2019高二上·如皋月考) 苏俄的俄欧地区(苏维埃政权一直控制的地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1921年与1916年相比,下降了25%以上。导致该地区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实施 B . 三年国内战争所带来的破坏 C .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D . 余粮收集制的持续强力推行
  • 25. 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 )
    A . 建立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 B . 在太空竞赛、军备竞赛中胜过美国 C . 错过经济改革最佳时机 D . 农业发展水平大幅度下降
  • 26. 从1960年到1978年,苏联政府严格控制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同时期的欧洲甚至美国,专利发明转化速度也世界领先。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 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B . 苏联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 . 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 D . 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
  • 27. 《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避免这种历史重演,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 . 建立“福利国家” B .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 发展“混合经济” D . 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 28. 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   )
    A . 美国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不复存在 B . 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减弱 C . 新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D .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急剧衰落
  • 29. 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月8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离欧盟法案。这些现象说明(   )
    A . 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 B . 全球化趋势首次出现逆转 C . 保护本国经济的孤立主义抬头 D .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元化趋势
  • 30.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只有数十个区域经济集团,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9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增加了近百个区域经济集闭,它们广泛分布于所有的大洲。这反映了(   )
    A .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 B . 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 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趋同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 31. 有学者讲到,每次产业技术革命,都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经济全球化在新的领域里以新的形式加速推进,把各国经济和各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学者意在说明(   )
    A . 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 B . 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 C . 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D . 技术革命是民生改善的根本动力
  • 32.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材料的主旨是(   )
    A . 顺应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B . 担当大国责任,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 . 尊重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 材料解析题(共36分)
  • 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材料三: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 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其不朽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许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 34. 开放性试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据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编撰

    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