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06 模型、符号、原子结构

更新时间:2022-06-01 浏览次数:6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1. (2022·温州模拟) 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较远距离便可闻到该气味,家用天然气中添加该物质,可以帮助判断天然气是否泄露。
    1. (1) 乙硫醇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中的
    2. (2) 乙硫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 (3) 若天然气泄漏,人能迅速闻到蒜臭味。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 12. (2022·萧山期中) 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图中 表示氧原子,Ο表示碳原子。

    1. (1) 请画出图中位置A的模型图:
    2. (2)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 13. (2022八下·永康期中) 2020年10月,关于日本政府欲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事曾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核废水中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 (2)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

      数为

  • 14. (2022八下·苍南期中) 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 (1) 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2. (2) 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钠、氧元素质量比为
  • 15. (2022八下·苍南期中) 氮元素和氧元素可以组成很多物质,如氧气、氮气、硝酸(HNO3)等。
    1. (1) 氧气和氮气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不同。
    2. (2) 氧元素和氮元素的最根本区别是 不同。

      A.元素符号

      B.原子中的中子数

      C.原子中的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3. (3) 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1,+2,+3,+4,+5价等,则+5 价的氮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2八下·长兴月考)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小明同学利用碘进行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有什么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为,并阐述理由
    2. (2)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那么加碘盐中(填“有”或“没有”)碘分子。
  • 17. (2022八下·兰溪月考)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1. (1)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 )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的“质点”指的是
    2. (2)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
      A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3)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 18. (2022八下·浦江月考)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 (2)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中的“很小的结构” 指的是 。
    3.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 右图的 。

四、解答题
  • 19. (2022八下·余杭期中)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1) 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如今这些观点均是(选填“正确”“错误”)的。

    2. (2)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 (3) 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4. (4) 据报道,中国科学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提取出反物质一一超快正电子源,“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α粒子是带2个正电荷的氦原子核 ,则反α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
  • 20. (2022八下·舟山月考)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从而引发核泄露危机,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 (1) 碘-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 (2)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____。
      A . 同种元素 B . 同种物质 C . 同种分子 D . 同种原子
    3. (3) 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

      净含量:500 g

      碘含量(以I计):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能否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

五、综合说理题
  • 21. (2021八下·开化开学考) 食盐(化学式为NaCl)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也是烹饪中常用的调味料,但氯气(化学式为Cl2)具有毒性,侵入人体对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可见,NaCl和Cl2两种物质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从微观角度对上述结论作简要的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