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1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空气 B . 海水 C . 氧气 D . 食醋
  • 2. 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奶粉 B . 食盐 C . 花生油 D . 面粉
  • 3. (2016九上·柳江期中) 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 .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 .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 4.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 . 将葡萄酿成酒 C .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水放在冰箱里结成冰
  • 5. 下列物质由分子均成的是(   )
    A . 氢气 B . 金刚石 C . D . 氯化钠
  • 6.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 7.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十月金桂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 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 .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 8. 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极难溶于水 C . 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 . 具有可燃性
  • 9. (2021·青岛模拟) 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能量。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
    A . 酒精燃烧放热 B . 蜡烛燃烧发光 C . 煤燃烧火力发电 D . 电水壶通电放热
  • 10.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 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C .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11. 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对下列实际问题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

    实际问题做法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稀有气体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甲烷用作生活燃料

    甲烷具有可燃性

    A . A   B . C . C   D . D
  • 12.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 B . 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C . 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D . 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
  • 13.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a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方向 B . 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 .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相对很大的原子核 D . 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14.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 . 2N中的“2”表示两个氮元素
  • 15.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 实验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小 C . 若硬质玻璃管的体积是40mL,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20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12mL,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D . 装置二设计优于装置一,它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且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完全耗尽
  • 1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B .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 C .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 .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 17.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 B .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 .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D . 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 18.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丙均为氧化物 B .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 该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 19. 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20. 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下正确的是(   )
    A .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 .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C .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 . 化学己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 2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变化,则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22.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根据下图信息所做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B . 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 . 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 .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三、填空题
  • 23.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 分子 B . 元素 C . 原子 D . 单质
    2. (2) 下列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 不锈钢 B . 玻璃 C . 塑料 D . 棉花
    3. (3) 我国氢能汽车采用了第四代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前景广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氢能源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 24. 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选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

      A 杀菌消毒       B 过滤       C 吸附杂质        D 蒸馏

    3. (3)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
  • 25. 2021年10月16日,我国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带着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又一次将我们的航天员送入了天空。制造运载火箭用到钛合金,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钛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X的数值为;除“元素名称为钛”和“元素符号为Ti”外,从图1中还能获取的信息是。(写出一条即可)
    2. (2) 工业上用钠和四氯化钛制取钛的反应原理为: ,其中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26. 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1. (1)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由此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

    2. (2)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M

      请计算实验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 (3) 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4. (4) 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5. (5) 实验4中M的数值是
  • 27.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填写化学符号)。
    2. (2) 用B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在C图所示的实验中,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图③中的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色固体。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图③中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4. (4) 在D图所示的实验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木炭在图⑤中燃烧与在图④中燃烧程度(选填“不同”或“相同”)。图⑥的实验目的是
    5. (5) 根据上述细铁丝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请举出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
  • 28.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按要求组装好仪器后,应先,再添加药品。
    2. (2) 实验室中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用图E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主要是因为氧气。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 (3)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NH4Cl)和固体熟石灰(Ca(OH)2)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4. (4) 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5. (5) 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 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 .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 . 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D . 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 29. 通过两个月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物质,体会到人类对物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研究会大大提高研究的效果。

    请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填写下列空格: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能够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与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保护气;它既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灭火。但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员会采用覆盖沙土等方法灭火而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颗粒炭,放大量热。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还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等的重要原料。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植物光合作用、人工转化等途径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我国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探索“增汇”的途径,例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二甲醇,有效实现增汇。

    1. (1) 二氧化碳的用途(填写两条)①,②
    2. (2) 用下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上述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 (3) 根据信息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4. (4)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丙是甲醇)所示。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甲醇(CH3OH)组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44g二氧化碳与g甲醇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②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③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化学变化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各写一条):宏观方面;微观方面

    5. (5) 根据对以上信息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 将二氧化碳灭火可以实现“增汇” B .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可以实现“增汇”,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C . 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尿素,可以实现“增汇” D . “减排”和“增汇”并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减缓温室效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