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仙居县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

更新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理由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 . 调查 B . 实验 C . 观察 D . 思考
  • 2. 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 . 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 . 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 .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 . 参观实验室时,观察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 3. 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倾倒液体 C . 取固体药品 D . 加热液体
  • 4. (2020七上·仙居月考) 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当用书本遮在爬行的蜗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时,蜗牛会往阴影处移动。该实验说明蜗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 能运动 B . 有听觉 C .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 . 能生长
  • 5. 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 .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B . 1.8米=1.8× 1000=1800毫米 C . 0.5厘米3=0.5毫升×1000=500毫升 D . 12米=12米× 100=1200厘米
  • 6. 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 (带铁圈) ⑧玻璃棒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⑦ C . ②④⑥⑦ D . ④⑤⑧
  • 7. 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 .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D . 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
  • 9. 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④→②
  • 10. 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 B . 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转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C . 若玻片标本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暗
  • 11. 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A . 平面镜、小光圈 B .   凹面镜、大光圈 C . 凹面镜、小光圈 D . 平面镜、大光圈
  • 12. 小明观察载玻片的英文字母“d”,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   )
    A . q B . d C . p D . b
  • 13.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
    A . 目镜 B . 物镜 C . 装片 D . 反光镜
  • 14. 乌饭麻糍是浙江一种美食,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加糯米粉拌匀揉和蒸煮而成。这种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核 D . 液泡
  • 15. 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 . 3.805cm B . 3.81cm C . 3.83cm D . 3.80cm
  • 16. 如图所示,是长度测量中常用的几种特殊测量,其中测量过程有误的是(    )
    A . B . C . D .
  • 17.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阳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同学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通过下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主要应为(    )

    结构操作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低/高倍镜

    镜筒状态

    下落时

    反复中,下落时

    下落时

    下落时

    反复中,下落时

    粗/细准焦螺旋

    A . 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 . 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 . 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 . 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 19.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行,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   蝙蝠飞行时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 20. 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 .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 .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4分)
  • 21. 填单位、单位换算
    1. (1) 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
    2. (2) 一瓶大雪碧的体积为 2.5
    3. (3) 70cm3=m3=L
    4. (4) 体温计的量程是,人的正常体温约
    5. (5)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6. (6) 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
  • 22.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 (1) 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2. (2) 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 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
    3. (3) 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
    4. (4)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23. 辛弃疾的古词中描写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句中提到了哪些生物?(任选两种)。你判断他们为生物的依据是(任填两项)。
  • 24. 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于间接观察的是。(均填序号)
  • 25. 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妍和小孙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孙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 ℃,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26.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cm.

  • 27. 如图甲所示,量筒内有毫升的水。李明将木块放入量筒,让其浮于水面上,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再用钢针将木块压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木块的体积是 cm3

  • 28. 下图中甲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乙图是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标号①是 ,反光镜是图中的序号[]。
    2. (2) 观察时,若要使细胞放大400倍,而此时选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需转动 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 (3) 拿取显微镜的时候,我们应该一只手握[  ⑦  ],一只手托镜座。
    4. (4) 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 ⑥ ]
    5. (5)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的视野如图中乙图所示,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向移动。
  • 29.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和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 (2) 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时出现最显著的变化是母细胞内出现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 (3) 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________。
      A . 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 . 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 . 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 . 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 30. 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 (1) 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2. (2) 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该结构与生物的 密切有关。
    3. (3)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上左图的情况,请你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31. 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 (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 (2) 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B处(填“<”、“=”或“>”)。
    3. (3) 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4. (4) 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5. (5)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在15cm处,测得沸水的示数在95cm处,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 32. (2020七上·仙居月考)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 (1) 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和   。  
    2. (2) 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3. (3) 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_。
      A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 .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 33.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
    3. (3)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 (4)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