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

更新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 1. 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 . 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 . 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 . 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 2. 枯枝败叶属于( )。
    A . 生物 B . 非生物 C . 植物 D . 动物
  •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的四次单位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
    A . 1.2m=1.2×1000=1200mm B . 1.2m=1.2m×1000=1200mm C . 1.2m=1.2m×1000mm=1200mm D . 1.2m=1.2×1000mm=1200mm
  • 5. 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
    A . 甲最长,丙最短 B . 甲最短,丙最长 C . 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 . 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 6. 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时,当用书本遮在爬行的蜗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时,蜗牛会往阴影处移动。该实验说明蜗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 能运动 B . 有听觉 C .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 . 能生长
  • 7. 小王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 B . 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C . 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 . 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 8. 据报道,2018年6月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发明了“龙形机器人”,运动自如但不具备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9. 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认识科学规律,掌握科学原理要通过(   )

    ①观察  ②实验  ③分析  ④归纳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
  • 11.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数值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 等于9mL B . 小于9mL C . 大于9mL D . 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 12.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 . 能生长 B . 能繁殖 C . 体小且绿色 D . 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 13. 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则(   )
    A . 只有第一次正确 B . 只有第二次正确 C . 只有第三次正确 D .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 14. 2019年1月,中国探月器携带的一株棉花种子在月球上成功发芽,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学习热情。小金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棉花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棉花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阴暗处

    20℃

    不充足

    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

    A .   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 . 都应当浇充足的水 C . 温度都应当是0℃ D . 都应当不浇水
  • 15. 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出的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 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 . 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 C . 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 . 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 1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D . 生物能繁殖后代
  • 17. 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下列能够检验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 18. 要给教室的窗框配一块玻璃。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 .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 B .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 C .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 D .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 19. 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杨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数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是40毫升和42毫升,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 . 42毫升 B . 41毫升 C . 40毫升 D . 38毫升
  • 20.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种子萌发率/%

    8

    16

    33

    56

    73

    86

    81

    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 B .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约为70%时萌发率最高 C .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越高 D . 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 21. 请填入适当的单位或完成单位换算:

    今天,天气晴朗,气温20 ,某中学学生小科,今年14岁,身高1.58,离家前他喝了200的鲜牛奶一瓶等。小科家距离学校大约1 ,她步行到学校所花的时间是12分钟。她现在正认认真真地在一间体积大约为200的教室内考试。

  • 22. (2019七上·绍兴月考) 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 ,用来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常用来搅拌的是 。

      ①烧杯  ②滴管  ③玻璃棒  ④酒精灯  ⑤药匙  ⑥试管

  • 23. 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炸裂   C.减小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 (1)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填字母,下同)
    2. (2) 滴管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并放在烧杯中。
    3. (3) 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 24.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所测铅笔的长度cm.

  • 25. 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属于间接观察的有,属于定性观察的有,属于定量观察的有.(均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班长清点早上迟到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 26. 某同学做测量塑料块体积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先把塑料块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里(如图甲),然后用细针将塑料块轻轻压入水中(如图乙),得出塑料块的体积应是 cm3 ,塑料块浮出水面的体积是 cm3

  • 27. 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所示,线圈长度是厘米,金属丝直径是毫米。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真实值比测量值要偏

  • 28. 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 (1)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 (2) 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B处(填“<”、“=”或“>”)。
    3. (3) 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4. (4) 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 29.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提出疑问: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钢球质量m/kg

    抛出点离地高度h/m

    水平抛出的速度v(m/s)

    落地时间t/s

    1

    10

    2

    1

    0.64

    2

    20

    2

    1

    0.64

    3

    10

    2

    2

    0.64

    4

    10

    4

    2

    0.91

    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 (2) 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 有关,与无关。
  • 30. 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 (2) 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
  • 31.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假设是
    2. (2)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32.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 (1) 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和   。  
    2. (2) 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3. (3) 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_。
      A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 .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 33. 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 (1)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 (2) 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
  • 34. 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量程为200毫升、分度值为5毫升,量筒B量程为100毫升、分度值为1毫升)。实验过程:

    ①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选择测量(填“量筒A”或“量筒B”)。

    ②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⑤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